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生本课程探论

发布时间:2022-01-20 22:30
  课程是复杂而开放的领域,在研究中越来越关注于动词形式的“跑”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追求应对具体情境的“非普适原理”。生本课程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来的,指的是学生依据自身特点与发展需求,在教师等人参与指导下为自己设计的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以学生为本并有利于学生发展。 生本课程作为“课程丛林”中的一员,有其充分的成立依据或理论基础。多元智力与个体知识理论证明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个性差异,使得外在的教育难有针对性;但学生的能动性使得自我教育成为可能。教育的目的也就是使人成之为人,使学生在价值引导中能够自主建构,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尤应如此。 理想的生本课程是由作为主体的学生个体自主建构的。在人的生活与生长过程中,人不断地面对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自然、社会和人等相互作用,生成有利于自我发展的个体经验与知识。在学校情境中生本课程可以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生本课程的目标应关注学生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实用、易学、趣味、怡心等原则。可以采用分科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整合的方式;可以单设课程,也可以学科渗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活动或有控制的“潜在课...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生本课程定位
    (一) 课程图景概观
    (二) 课程走向生本
    (三) 相关概念回顾
    (四) 本文的初步界定
二、生本课程成立的理论依据
    (一) 学生的差异性
        1.多元智力理论
        2.个体知识理论
    (二) 学生的能动性
    (三) 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1.对教育的目的与功能的反思
        2.教育应有的关注
        3.重建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三、生本课程形成的理想轨迹
    (一) 人在生活之中
    (二) 生活对人的身份与角色的要求
    (三) 人进行自我探寻的途径
    (四) 个体经验的建构
四、生本课程构建的可能模式
    (一) 学校情境中参照视角的变换
    (二) 生本课程目标的设定与内容的选择
        1.生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2.生本课程内容的选择
    (三) 生本课程可能构建的几种层面
五、生本课程的实施与保障
    (一) 生本课程的若干实现形态
    (二) 自主学习与自我评价
        1.根据自身特点确立学习目标
        2.依照实际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
        3.在策略执行中进行自我监控
        4.总结评价学习结果
    (三) 因学而教与发展性评价
    (四) 社会评价与支持
未尽的诉说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与人的生命[J]. 刘济良.  教育研究. 2004(05)
[2]课程研究的基本范式及比较[J]. 黄忠敬.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05)
[3]西方知识观的转变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J]. 姜勇,阎水金.  比较教育研究. 2004(01)
[4]教育人学论纲[J]. 扈中平,蔡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3)
[5]生活的教育意义之叩问与辨析[J]. 毕世响.  当代教育论坛. 2003(08)
[6]知识与教化:课程知识观的重建[J]. 郭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2)
[7]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 程红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08)
[8]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J]. 冯建军.  教育研究. 2002(05)
[9]学习主体性的心理学分析[J]. 聂衍刚.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02)
[10]课程理念的历史透视与重建[J]. 卜玉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3)



本文编号:3599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599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b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