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中国房价、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0 20:04

  本文关键词:我国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问题——2010中国房地产学术研讨会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济增长存在较大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动,其影响均趋于稳定。这说明,房价和货币政策的稳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区制1和区制2下,房价和货币供给量对经济增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幅度均比较大。其次,通过图5可知,在房价适度增长时,货币供应量对房价的影响不大;而在房价快速增长和增速衰退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对房价的影响较大。
  七、总结
  本文运用MS-VECM模型研究了我国1998年8月至2012年4月间房价变动、货币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变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我们在估计和检验MSIH(3)-VECM(1)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机制转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波动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三区制性质,即“衰退阶段”、“适度增长阶段”和“快速增长阶段”,根据每个区制下各时期房价的表现特征,可以将我国房价近十多年的波动大致划分成七个阶段。从转移概率上可以看出,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在“适速增长阶段”的自我持续概率最高,并在该阶段的概率也最大;在“快速增长阶段”的自我持续概率最低。
  第二,根据在不同区制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与启示。首先,当房价处于不同增长阶段,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不一样的。当房价处于适度增长阶段时,房价和货币政策的稳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而房价增速适度或衰退对经济快速增长或下降有正向作用。这也启示我们,在房价增长的不同阶段,为了实现不同的经济增长目标,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调控目标,由于当前房价处于适度增长阶段,继续保持房价稳定对“稳增长”目标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当房价处于适度增长阶段时,货币供给量对房价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这也证明了适当采取宽松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太可能导致商品房投机的再次猖獗,欲实现房价稳定,还应继续坚持其他相关抑制房价增长的政策;而当房价增速适度和衰退时,,货币供给量对房价的影响较大,因此,国家在房价过热或过冷时,都要更加审慎地使用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 丁晨、屠梅曾:论房价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基于VECM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
  [2] 丁晨、屠梅曾:内生货币体系下房价波动对货币供求的冲击[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1).
  [3] 孔行、刘治国、李国平、于渤: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与宏观调控效应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 周晖、王擎: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理论模型与中国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9(10).
  [5] 蒋青华:我国房价波动区制转移特征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6] 原鹏飞、魏巍贤: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及部门经济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定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5).
  [7] 张金梅、沈悦、卢文兵: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中国房地产投资研究[J].人文地理,2010(6).
  [8] 祝运海: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ECM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5).
  [9] 蔡明超、黄徐星、赵戴怡: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分析[J].经济研究,2011(S1).
  [10] 虞晓芬、张娟锋:我国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问题——2010中国房地产学术研讨会综述[J].经济研究,2011(2).
  [11] 张清勇、郑环环:中国住宅投资引领经济增长吗?[J].经济研究,2012(2).
  [12] Poterba,J.:Tax Subsides to Owner-Occupied Housing:An Asset Marketing Approac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4,99(4).
  [13] Muellbauer,J.and Murphy,A.:Booms and Bus ts in the UK Housing Market[J].Economic Journal,1997(107).
  (责任编辑:刘冰冰)


  本文关键词:我国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问题——2010中国房地产学术研讨会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147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d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