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FDI与GDP及国际贸易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8 11:35

  本文关键词:FDI与GDP及国际贸易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发表 > FDI与GDP及国际贸易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FDI与GDP及国际贸易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发布日期: 2012-04-14 发布:  

  2007年第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11篇

  摘要:笔者借助于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对我国1983―2005年以来的GDP、FDI以及国际贸易等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描绘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以及对外贸易之间的相互运行轨迹,并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际测算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及对外贸易的贡献,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贡献的问题。分析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贡献是显著的,而国民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显示我国属于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国家。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1-0089-09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外资流量的增长率超过了其他任何世界经济主要综合指数,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由1990年的201亿美元迅速升至为2000年的15 092亿美元,增长了374.1倍(IMF资料)。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涌向中国。自1994年起我国已连续12年居发展中国家利用外商投资第一位,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并且在2002年实际利用FDI(指外商直接投资,以下均同)规模超过500亿美元,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利用FDI最多的国家,FDI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伴随着FDI的大量涌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也不断创下新高,FDI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外商直接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方面:从2002年开始,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持续超过5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GDP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撑。由于FDI拓宽了融资渠道,克服了自有发展资金的不足,并且摆脱了银行储蓄投资的约束,从而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使资金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在资本相对贫乏的国家在不减少消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更多的外来投资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在FDI与经济增长方面,陈景煌、陈浪南(2002)认为我国FDI与GDP的关系是正线性相关;任永菊(2003)实证分析证明了FDI与GDP存在长期关系, 其因果关系随着滞后期的不同而不同;陈伟国、赵兵(2004)、杜江(2002)等都认为FDI对资本形成和积累有积极作用,并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FDI与GDP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将在后面的实证分析中得到证明。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国际贸易方面:外商直接投资被普遍认为正在取代国际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促使东道国经济发展和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催化剂(葛顺奇[3])。小岛清[9]指出FDI可以在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创造新的贸易机会,使贸易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当东道国具有了基于FDI的“生产函数改变后的比较优势”时,显然会导致东道国对外贸易能力的增强,国际贸易与FDI之间呈现互补效应。杨迤(2000),钱晓英、赖明勇、张大奇(2001),李琴[1]等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FDI流入与进出口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FDI提升了我国贸易产品的竞争力,改善了进出口结构,促进了国际贸易;李平、范跃进(2003)通过“综合动因模型”及经验分析,认为我国贸易自由化促进了FDI流入;王创(2005)认为FDI与出口在长期范围内存在互补关系,但FDI与进口的长短期关系却有所不同,在短期内FDI与进口贸易互补,但在长期却表现为相互替代。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主要是出口贸易)之间主要是互补或者是替代的关系,国外的学者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具体要根据母国(或跨国公司)投资的动机、类型和发展阶段而定。Helmberger和Schmitz(1970)指出,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是互补关系还是替代关系其实是一个实证问题而非理论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实证结果可能会显示出差异性。作为贸易大国,FDI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相关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民经济增长(GDP)与国际贸易方面:FDI既作为直接的因果关系出现,同时也作为联系国际贸易与真实经济增长的桥梁存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通过劳动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从弹性系数看,出口劳动投资增长以及投资劳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都很大,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是通过带动国内投资和外商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对于我国是否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国家一直有着广泛的争论,大部分实证分析表明,二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笔者认为,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明确的直接推动作用,而经济增长是间接通过诸如吸引FDI等因素来影响出口贸易,二者影响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在后文国民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数据分析中也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即中国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FDI成为全球化浪潮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FDI的第一大国和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常常被引以为例说明FDI的有力影响。研究FDI、GDP以及进出口贸易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形成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参考,以下将基于我国1983―2005年间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揭示以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 FDI与GDP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在相关的理论中,以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1969年创立的两缺口模型最具代表性。该模型认为,经济发展主要受三种因素约束:一是储蓄约束,即国内需求水平低,不足以支持国内投资需求的扩张,影响经济发展;二是外汇约束,有限的外汇收入不足以支付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口,阻碍经济发展;三是吸收能力约束,即由于缺乏必需的技术和管理,无法有效地使用外资和各种资源,从而影响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因此,钱纳里等人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能成功利用外资便可以逐渐克服储蓄、外汇和技术的约束,增加国民总储蓄和总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对于我国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的GDP而言,FDI的作用是显著的,表一是我国1983―2005年共23年间的GDP、进出口额、FDI的数据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 及商务部网站www.mofcom.gov.cn 公布数据整理而得。
  1.FDI对于GDP的作用:根据其中的GDP和FDI数据绘成图一显示二者不同年份的变化(为了便于更直观的显示二者变化,GDP的单位为百亿元,FDI的单位仍为亿美元):
  图一GDP&FDI年份变化图
  由图一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史可以大致定性地看出,1983―1991年我国的经济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而开始显示活力并快速发展,对于FDI的吸引作用自1991年起凸显,1991―1997年FDI开始快速增长,得益于此我国的GDP在这段时间内加速增长。1997―2001年FDI增长的势头减缓甚至开始回落,相应地GDP虽然持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开始趋缓,这段时期处于对过去FDI进行消化和调整的阶段。2002―2005年FDI再次迅速增长,并突破500亿美元,GDP也相应地迎来了又一次加速增长,这些表现大致可以从表一的数据中得到验证。为了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也为了增加模型建立的准确性增强确定系数R SQUARE的说服力,我们继续根据表一的数据绘出GDP与FDI之间关系的平滑散点图,如图二所示:


  图二GDP―FDI关系散点图
  图二中的散点图与幂函数曲线类似,即y=a0+a1xb+e,根据散点图确定模型可以增强确定系数R方的解释力度与可靠性。由于对幂函数本身不便于做相关分析,而引入对数后更容易得到平稳数据且不会改变时间序列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因此我们对函数本身进行对数变换后得到如下模型:
  lnGDPt=a0+a1lnGDPt-1+a2lnFDIt+a3lnFDIt-1+e (1)
  其中,GDPt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LnGDPt作为被解释变量即因变量出现;GDPt-1为上一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FDIt为当年的外商直接投资,FDIt-1为上一年度的外商直接投资,三者的自然对数作为解释变量即自变量出现;a0为常数项,a1、a2、a3为自变量系数,e为误差。FDI对于GDP是一个累计作用,考虑到较t-1期更早的变量对于GDP的作用相对t期和t-1期的贡献度较低,在模型中只考虑到t-1期(在后面的分析结果中可以得到这一结论);而其他影响GDP的因素我们都归结到GDPt-1中,这样便于模型集中研究GDP―FDI之间的关系。基于表一的数据整理后经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二:
  
  表三的相关和回归分析输出结果显示,原模型中的t-1期FDI无需考虑,这也验证了最初我们对于FDI年份变量的引入设置上是正确的,而同时常数项也可以从模型中去除,这一点很容易理解,t-1期的GDP已经涵盖了常数项的作用。而其他两个主要变量的t值均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检验。根据分析的结论,模型应该重新调整为:
  lnGDPt=0.923lnGDPt-1+0.195lnFDIt+e (2)
  模型表明,FDIt增加一个百分点,对于GDPt的贡献则有0.47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FDI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4.76%。可见目前FDI对于我国的GDP增长作用很明显,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博取人民币的升值带来的资本收益而流入,FDI还欠缺适当的管理和引导。为了同时比较GDP对于FDI的吸引作用,以下我们进行GDP对于FDI的作用的实证分析。
  2.GDP对于FDI的作用:二者随年份的变化见图一所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散点图可以参考图二,只是横轴和纵轴变量互换,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显示。我们依据上述同样思路,建立模型:
  lnFDIt=a0+a1lnGDPt+a2lnGDPt-1+a3lnFDIt-1+e(3)模型中的变量说明同A中的解释,通过SPSS11.0分析结果如下:
  
  表四中调整后的确定系数为0.972,说明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解释比较充分;而通过F检验说明方程变量间的显著关系成立;D-W值显示不存在明显的序列相关性。
  
  上述自变量中LnGDPt-1通过检验结果可以从原模型中剔除,其他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均通过了1%显著水平的t检验,即拒绝原假设H0,从而得到FDIt-1、GDPt与因变量FDIt显著相关的结论。原模型修正为
  lnFDIt=1.216lnGDPt+0.911lnFDIt-1+e (4)
  根据模型计算,GDP增长10%,吸引的FDI将会增加4.76%。通过1、2两项分析结果比较(特别是对比标准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以及上述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目前我国GDP增长对于FDI的吸引力相比FDI对于GDP的贡献来讲,两者的相互作用很接近;另一个方面,GDP的增长比例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吸引的FDI的高速增长。
  
  二、FDI与国际贸易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在世界经济中,国际直接投资是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运作方式之一,且与国际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从总体上看,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都在大幅度增加和日益扩大。影响国际贸易增长的因素有许多,从理论上讲,仅就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而言,直接投资究竟是构成对贸易的替代,还是产生了对贸易的创造,这主要取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在FDI与国际贸易相互数量关系上,蒙代尔的替代模型、Markusen和小岛清的互补模型是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数量关系进行界定的一般理论模型。以下首先根据表一数据绘出进出口贸易与FDI之间的关系图(为了更直观的比较二者的年份变化,进出口额的单位选为十亿美元):
  图三进出口额&FDI年份变化图
  图三中进出口额与FDI随年份的变化过程大致与图一中GDP与FDI的变化阶段相同,在1991―1997年间以及2001―2005年间随着FDI的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额相应地得到一段加速增长期,并于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关口,使我国的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第二部分研究方法一样,为了进一步凸显二者的相关关系以及增加模型建立的可靠性,我们继续绘制出进出口额与FDI之间的散点图:
  图四进出口额―FDI关系散点图
  图四中的散点图同样与幂函数曲线类似,为此我们建立相同的模型:
  lnExImt=a0+a1lnExImt-1+a2lnFDIt+a3lnFDIt-1+e (5)
  模型中ExImt和ExImt-1分别表示t期(当年)和t-1期(上一年)的进出口额,其余变量说明同前,通过SPSS11.0分析结果如下:
  表六中调整后的确定系数为0.991,方程显著通过F统计,D-W约为2(2.061)表明模型误差项不存在序列相关性。表七是相关与回归分析输出结果:
  
  上述结果排除了FDIt-1对于当期进出口额的影响,可见FDI对于进出口的影响是滞后性的,主要是对第二年的进出口额产生影响,这与经验上的理解也是吻合的,投资不会产生即时效应。T检验依然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测试,共线性统计应用的方差膨胀因子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作用。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模型修正为:
  lnExImt=1.08lnExImt-1+0.143lnFDIt+e (6)
  FDI增长10%将会带来进出口贸易2.73%的增长,这一比例并不高,FDI对于进出口贸易的直接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外资大量流入的目的并不主要是增大出口换取利润,而是由于其他原因,如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本收益、QFII投资等,与前面关于FDI的作用的结论相吻合。
  
  三、GDP与国际贸易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GDP与进出口贸易均保持了高速增长,由于进出口贸易对于GDP的直接贡献作用以及贡献比例,二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的趋势应该比较吻合,这一点从图五中可以看出,1991―1997年以及2001―2005年GDP和进出口贸易增长均大幅增长。
  图五GDP―进出口额年份变化图
  图六GDP―进出口额关系散点图
  图六GDP与进出口额的散点图示与前面研究的两种相关关系略有不同,图中显示二者的相关关系既类似于前面的幂函数形式同时也类似于线性关系(如果去除1997―2001年之间的异常数据,这种类似则非常明显),而在我们的经验中进出口贸易额直接贡献于国内生产总值,为此,我们同时设立两个模型――幂函数与线性函数模型进行验证比较,首先与前面的分析相同采用幂函数模型并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
  lnGDPt=a0+a1lnGDPt-1+a2lnExImt+e(7)
  
  上述分析中调整后的确定系数R Square为0.996,方程和系数各自通过了相应地F和t统计检验,从而接受H1假设,即接受修正后的模型:


  lnGDPt=0.842lnGDPt-1+0.16lnExImt+e (8)
  该模型中进出口贸易增长10%将会带来GDP 5.33%的增长,也就是说GDP增长1/2以上的动力源自国际贸易,表明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次,我们假设线性模型:
  GDPt=a0+a1GDPt-1+a2ExImt+e(9)
  同样成立,以下通过SPSS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在这里ExImt的偏相关系数达到了0.78,即进出口贸易自身的78%直接贡献给了GDP(此比例可以理解为有效程度,不代表占GDP总值的比例)。综合上述结论以及图七有关历年进出口额占据GDP的比例直方图可以说我国经济基本上属于出口导向型国家,或者说是准出口导向型(下图中2003―200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在60%以上)。
  图七进出口额占GDP比例直方图
  注:1.以上实证分析中最优方程的选择一律采用全部输入法(Enter);
  2.计算贡献比例时采用的是变量的偏相关系数,这样才能准确显示其他控制变量不变时目标变量的独自贡献值;
  3.上述研究中,如果把1997―2001年的数据作为异常数据剔除,无论是图形或是函数都会拟合得更好,在散点图中已经体现明显,本文篇幅所限,不再列出研究。
  
  四、结语
  
  从以上的图示中可以定性地看出,FDI与我国经济运行、对外贸易的轨迹基本平行,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贡献显著的反映;通过实证分析,显示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关系。综合前面的研究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FDI与GDP(国民经济增长):
  快速增长的GDP是吸引FDI增长的原动力,而FDI的增长对于GDP的带动作用也是同等的;FDI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4.76%,GDP增长10%将吸引FDI增加4.76%。
  2.FDI与国际贸易:
  进出口贸易与FD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DI增长10%将会带来进出口贸易2.73%的增长。但是我国吸引的FDI并非都出自于贸易以及分享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而是带有另外一些投机性的因素在其中,如博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本收益;投资房地产以及证券市场(如QFII)享受双重收益等。
  3.GDP与国际贸易:
  进出口贸易主要是通过带动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中GDP增长的50%以上来自于进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增长10%将会带来GDP 5.33%的增长);从定性和定量上看,我国经济都属于出口导向型国家,只是程度并不是目前所流传的那么深。
  我国目前吸引的FDI金额已经较高,FDI居第一位并不代表全部,中国也并非在所有的吸引外资项目上都超过了美国,FDI在美国的外来投资中只占一小部分,而我国的FDI比重基本上在外资结构中占了全部,从这方面看我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还不够。另外,过高的FDI在产业流向分布不合理以及使用不充分情况下其弊端同样不可忽视,在增加外汇储备的同时,FDI也带来了利润汇出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潜在压力的风险,使经常项目的顺差减少,从而导致一国的国际收支情况恶化;而大量的外汇储备在我国常被用于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相当于中国以较高的成本吸引来了外国投资,却又将吸引来的资本以较低的收益率借给美国使用,这是一种很不合理的现象。
  因此,目前我国对于FDI注重的不应该只是数量,更重要的是吸引来的外资如何分布合理化,通过资金的正确带动引导和促进合理以及科学的产业布局,从而促使整体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有效,以便更好地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我们应在维系第一、第二产业增长的同时,加强第三产业以及国内贸易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合理化,降低国民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在国际贸易方面一方面引导合理的进口需求,,更重要的是增加出口贸易的附加值与含金量,改变过去以粗加工和原材料出口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特征(例如: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中美贸易争端中曾经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我国出口美国几亿双袜子的利润值还抵不过美方向中国出售一架波音747的利润值)。因此合理利用FDI、调整出口布局以形成合理分布对于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琴.FDI流入与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9).
  康赞亮,张必松.FDI、国际贸易及我国经济增长的协差分析与VECM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3]葛顺奇.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回顾与展望[J].世界经济,2003,(3).
  [2]张金杰.止跌回升态势――2003―2004年国际直接投资趋势分析[J].国际贸易,2003,(10).
  [3]陈志刚.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理论、实证和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4]沈坤荣等.我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5]吴一丁,毛克贞.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6]黄华民.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实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J].天津:南开经济研究,2000,(5).
  [9](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FDI与GDP及国际贸易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1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11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d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