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战略性贸易政策兴起的理论意义与实践综述

发布时间:2015-02-19 20:12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本国福利,规模效益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以分为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两大分支,包含三个层次的具体论点:利用关税抽取外国垄断厂商的垄断利润,以进口竞争产业的保护来促进出口和以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夺取市场份额。外部经济理论为广义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完全竞争假定基础之上的,也就是排除了产品差别化,规模经济和进入障碍的因素。同时,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完全静态的,即:资源禀赋,消费偏好,科技等都是固定不变的。而国与国在消费偏好、技术、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每一个国家都在特定产品上对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由此一来,国际分工体系则是完全预先决定的,不可改变的。国际贸易格局主要是固定的各国独有优势产品之间的交换:比如发达国家应该出口工业制成品或是资本密集品,而不发达国家应该出口原材料或是劳动密集品。由此可见,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基本没有可能通过个体的经济活动或者国家政策改变原有分工格局,这样也就不能形成动态比较优势。如果现代国际贸易真的恪守这种既定性很强的贸易理论,这也就意味着留给政府通过积极的贸易或者产业政策提高本国福利的空间很小。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相当不利的。

 

 

 

综上所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不仅仅是填补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近些年来对于国际贸易新形势解释能力的不足,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在自身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提供了良好的指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在此理论的研究成果,争取能为我们自身贸易发展的“强国之路”建设做好战略准备。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15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5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a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