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碳关税征收后中美双边贸易的博弈分析

发布时间:2015-02-19 20:49

张杰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摘要: 当今,伴随着气候问题的升温,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问题凸显出来。在气候问题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提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来保护环境,美国则通过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排放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法案。中国和美国作为碳经济大国,碳关税的征收对双方贸易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文章将在分析碳关税征收后中美双边贸易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博弈分析,揭示中美贸易问题的走向,进一步说明在这种贸易争端中,冲突只会造成两败俱伤,只有合作中美双方才能实现共赢。

关键词:碳关税;中美;博弈;贸易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等)的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来达到阻碍他国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而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它的实质是一种绿色关税,是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

碳关税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旨在希望欧盟国家对没有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产品征收进口税,特别是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避免在欧美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生产的商品遭受不公平的竞争而提出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发达国家开始提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进口商品征收惩罚性碳关税,以此来弥补减排政策带来的竞争力损失。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碳关税的范例,只是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等一些国家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美国和加拿大等部分发达国家考虑对中国等国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美国对中国征收碳关税,在于制约和限制中国高碳工业产品进入美国,维持美国本国工业产业的产出效益,使它不受外来同类商品的损害,保护美国本国市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一方面我国制造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在过去承接了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转移,中国仍要出口大量的高碳产品。因此,目前我国碳排放有很大一部分是为发达国家生产最终用品而产生的,发达国家却要为此征收碳关税,中国将处于劣势,成为被制裁的一方。

 

二、碳关税征收后中美双边贸易的博弈分析

博弈理论告诉我们,合作强于对抗。中国和美国在博弈中作为博弈方,其博弈行为是确定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税率。一国的关税具有保护本国企业,提高本国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打击外国企业的作用。“囚徒困境”强调个体理性的非合作博弈可能是无效的,重视团体理性的合作博弈则可能带来一种“合作剩余”。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看,第一,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短期内,由于存在的美国进口需求减少和其他不被施加碳关税国家的价格优势,导致中国出口量下降,社会福利损失,长此以往,中国出口商则需要提高价格来补偿技术投入的支出,国际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导致美国需求下降,中美贸易量随之减少。第二,碳关税的征收将导致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社会福利损失,而美国可能由于贸易条件的改善在短期内获得收益,但是,美国征收碳关税后,中国出口美国的高碳产品受到限制,将使美国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导致美国消费者从中国出口产品中所得到的“实惠”下降。第三,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碳排放量的标准,而中国也可以采用与美国不同的标准对美国征收碳关税,但这种不同的碳关税的参考标准会引起双方的争论,情况恶化,还会引起区域范围内的贸易大战。第四,碳关税的征收,会造成两国福利损失,不符合公众的利益。而且,美国国内的劳动力、资本等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延缓了传统工业的改革和阻碍了企业现代化进程,造成美国的工业的竞争力减弱,进而在国际竞争中失去优势,在接下来的后续竞争中失去主动权,无法在国际竞争中立足,更不能促进国家产业经济的增长。

具体到博弈,在博弈理论中,囚徒困境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中美贸易博弈会有以下可能。

①双方保持原有的自由贸易政策不变,假设各方可以均有10个社会总福利单位;

②一方实行提高关税等贸易保护贸易政策,美国向中国征收碳关税,其收益为20个社会总福利单位,而另一方中国仍然保持原有自由贸易政策不变,它将损失10个社会总福利单位。

③双方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双方都将有5个社会总福利单位的损失。

从博弈理论出发,中美两国政府为了使自己的政策最有,都会选择保护。如果两国各自实施单方面的保护措施,两国政府的单边行为似乎可能使其利益最大化(20),但往往事与愿违(20 10),他们在决策的同时会意识到对方会采取相同甚至更为强硬的政策,达到“以牙还牙“报复的目的,这种硬碰硬的对方,带来的是“双输”(-5-5),为第三方创造机会。但这种决策结果如果未能有效控制,只能导致贸易战争的爆发和升级,并造成双方整体社会福利的恶化。贸易保护主义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剑既对着自己,又会伤到对方。从10+10>20+(-10)>-5+(-5)这个简单的不等式可以看出,两国政府就要认识到自由贸易政策是最佳选择,并且要采用它。回到现实情况中,现在,美国和中国双方保持原有的自由贸易政策不变,则都可以享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总单位,而美国对中国征收碳关税,美国在短期内是受益方,但是,长期也会对自己产生很多的反面影响,不排除中国会同样采取类似的关税贸易保护政策,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仿效美国,对美国的产品,如对钨、锡、稀土等产品原材料征收出口关税或者进口配额,同样根据关贸总协定里面的规定(一国为“公共秩序”或重要合法政策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可背离GATT/WTO的基本规范),为中国采取减排措施和资源保护正名,显然,这样的报复措施最终导致的世界贸易进一步萧条,像理论中验证的,双方都将有社会福利损失。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从双边贸易保护政策到自由贸易政策是最佳的选择,博弈双方需要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从长远来看,随着中美双边贸易的日益增多,类似的各种各样的纠纷也会增多,只要双方认识到这点,愿意谈判协商,以双赢互利为目的,就能够找到平稳解决争议的方法。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已经不容许任何一方采取不负责任的举措。美国对中国等不实施碳减排的国家征收关税,这一行动会使双方利益遭受损失,破坏和谐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使资源不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不利于世界的繁荣和发展。

在碳关税征收问题上,中美双方合作则利于对方的发展。

 

三、结论和启示

贸易保护是一把双刃剑,决定着中美双方贸易的利弊得失和利润流向,因此,双方应该秉承两国达成的通过对话解决矛盾的共识,尽可能避免情况恶化,更不要出现双方都不愿看到的贸易战。

就中国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鉴于碳关税实施对双边贸易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应加大对碳关税这种新型贸易壁垒的研究,并采取突破碳关税贸易壁垒的有效措施。为了维护中国的贸易利益,应积极促使世界各国在气候变化国际框架下,达成评判“国家间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是否相当”的准则,并对评测“各国减排措施可比性”的准则取得共识。有了准则才能有效的解决因碳关税引起的各种国际贸易的争端,避免发达国家以碳关税为契机,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第二,坚决反对美国针对中国实行的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参与制定国际碳排放量参考标准。目前,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碳排放量标准,如果被要求缴纳碳关税的出口国也按照自己的碳排放标准向对方征收碳关税,恶性的贸易报复就会引发区域大战,进而对国际贸易关系造成恶劣的影响。所以,要尽快制定合理的国际碳排放量标准。

第三,,我们更应该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加强同国际社会就碳关税等问题的沟通,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讨论和谈判,制定有利于共赢的新规则。

第四,引导企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我们要化挑战为机遇,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把企业竞争优势转化到依靠高新技术上,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帮助企业最终达到改进工艺和技术,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保护气候和改善环境。同时,要继续提高企业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降低企业认证的成本,加快推进法治型社会的建设,用法律来规范企业的各方面行为,促使企业的转型,扶持环境产业的发展。此外,可制定倾斜产业政策,丰富融资渠道,加快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应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企业转型提供个方面的援助与优惠。

第五,在国内试行碳关税,控制企业碳排放量。WTO已经认定,碳关税是合法的,符合WTO原则;而双重征税是违反WTO协议的。中国征收了碳税,用价格机制来进行自愿出口限制,美国就不能再征收碳关税。中国征收碳税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然后用税款补贴企业由于采用新技术治理环境花费的代价,这比由国外征收碳关税更利于调控,更具有主动性,而且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更小。

第六,继续响应国际社会低碳化号召,推动以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革命。国际金融危机后时代,再生能源发展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我国要率先制定面向未来的产业振兴计划,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条件,也能够维护人类共同家园,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1] 金慧华.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碳关税问题探析[J].社会科学,2009,(1).

[2]张坤民..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4] 王雪峰.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研究[J].现代财经,2004,12.

[5] 严建苗.试论贸易壁垒的政治经济学[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9).

[6]曾俊伟.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

[7]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8 Revision.UNDESA,2009.

[8]Zhang Z X.Climate Commitments for China: A Roadmap to 2050[J].Trading Carbon,2009,3(7).



本文编号:15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5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8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