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5-02-19 20:04

摘要:国际贸易中的融资方式在外贸企业的业务中运用日益广泛,然而,由于国际贸易融资涉及到国际、国内两个贸易市场,融合商业和银行双重信用,因此其又具有诸多风险,本文在分析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系列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   风险  对策

一、国际贸易实务中常用的几种融资方式

  () 出口商融资方式

  1. 打包贷款。打包贷款也叫信用证抵押贷款,指出口地银行为支持出口商按期履行合同、出运交货,向收到合格信用证的出口商提供的用于采购、生产和装运的信用证项下货物的专项贷款。

  2. 出口押汇。出口押汇也是银行对出口商提供的一种短期融资。在出口商发出货物并交来信用证或合同要求的单据后,银行应出口商要求向其提供的以出口单据为抵押的在途资金融通,这一付款行为称为银行议付。按结算方式不同可分为信用证下出口押汇和跟单托收下出口押汇;按押汇币种不同可分为外币出口押汇和人民币出口押汇。

  3. 票据贴现。票据贴现也称远期信用证项下的汇票贴现,是收款人或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收款人的一项银行授信业务。

4. 凭银行保函融资。大宗交易中经常采用银行保函项下的远期付款方式。合同签订后,进口地银行应买方申请,出具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保函,担保买方如期付款,否则由担保银行付款。卖方即可凭此银行保函到出口地银行要求贷款。

5. 福费廷。福费廷是一种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融资方式。它既可以为出口商提供融资,又可以为出口商转移信贷风险和汇价风险,同时也不占用外债规模和银行信贷规模,融资手续简便,它还可以利用外资,能扩大本国出口的一种渠道。通常运用于大型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的出口。

  6. 国际保理业务。国际保理业务是一种融资期限较短、又能为出口商提供资信调查、账务管理、代办会计、票据卖断的综合性金融工具,是目前在短期贸易融资中比较受欢迎的业务。

() 进口商的融资方式

  1. 进口押汇。银行在收到信用证或进口代收项下单据时,应进口商要求垫款并对外支付的一种业务,是银行向进口商提供的短期资金融通。进口押汇按结算方式划分,可分为进口托收押汇和信用证下进口押汇;按押汇币种分,可分为外币押汇和人民币押汇。

  2. 银行担保提货。当进口货物早于货运单据抵达港口时,银行向进口商出具的、有银行加签的、用于进口商向船公司办理提货手续的书面担保。这种贸易融资特别适用于海运航程较短、货物早于单据达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日后无论单据是否存在单证不相符,买方均须付款。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

  1.贸易风险。进出口贸易从谈判、签约到履约都是一种商业信用,因此,进出口企业双方的经营能力,进出口货物的质量、价格、交货期限、市场行情和汇率变动情况以及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到贸易是否顺利完成。这期间,任何一个不利因素的出现,都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产生贸易纠纷,出现贸易风险,导致风险贷款。

  2.操作风险。信用证结算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结算方式之一,因而信用证贸易融资越来越被广泛当作各家商业银行拓展国际结算业务,加强竞争能力提高经营效益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各家银行在发展这项业务初期,未对其操作实行严格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因而出现了许多制度不严、监察不力、管理失常等操作失当造成资金损失的操作风险。

  3.银行资信的风险。进出口双方之间的交易属商业信用,进出口双方的银行对促进双方交易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只有选择具有良好资信的代理行,才能使贸易从商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但在实践中常常遇到对方银行资信不好、无理拒付及银行本身破产、倒闭等情况,使应收款变为坏账,使银行蒙受损失。进出口双方银行对促进贸易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国外银行中国有银行并不常见,银行都是按商业化经营原则来经营的,如经营不善,随时有倒闭的可能。

三、对策分析

  1.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大力发展贸易融资工作的核心任务。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以规避和化解贸易融资风险:(1)转变观念,树立风险成本意识 (2)加强对客户资信的调查与管理。(3)建立健全出13风险内控体系。(4)充分利用政策性出13信用保险和其他规避风险的途径。(5)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6)重视对库存风险的防范。

  2.尽快完善我国出口信贷体制。要尽快做好以下一些工作:(1)对出口卖方信贷实行差别利率政策;(2)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出13信贷业务:(3)加大出13信用保险体制改革的力度,促使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尽快发展,为出口信贷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4)努力解决资金的多渠道来源问题,通过这些手段以缓解当前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中所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

  3.大力发展多种融资方式,促进国际贸易融资形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逐渐扩大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新业务的覆盖面。融资新产品与保险公司的出口信用风险共同使用,银行的打包放款业务、押汇业务的办理不再局限于出口信用证业务:进口业务方面对开信用证、红条款信用证、绿条款信用证等业务也应被广泛采用,多样化的贸易融资形式可以带动贸易融资业务量的扩大,以使我国银行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4.加快国际贸易融资人才的培养,提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的素质。(1)必须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2)要抓好岗位培训;(3)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和道德修养;(4)强化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员工识伪、防伪能力.努力防范和化解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5.完善贸易融资政策,加强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立法。一方面我国的立法部门必须加强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政策法律的研究;另一方面必须从现有的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出发,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并与国际惯例接轨,,进一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宏伟.国际贸易融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 山尼.中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2008(2).



本文编号:15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5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b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