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对加工贸易福利效应和转型升级的反思——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6-11-03 09:51

  本文关键词:对加工贸易福利效应和转型升级的反思——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乞垂 音石:百=瘩2 0 1 3年第 9期

对加工贸易福利效应和转型升级的反思木 ——

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视角

刘晴徐蕾 内容提要:本文在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中国经济结构特征和出口贸易事实为依据的异质性企业分类模型。模型的主要结论表明:贸易自由化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福利水平的影响机制大相径庭。尽管加工贸易会降低行业的平均

生产率水平,但仍可能通过吸收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剩余劳动力改善社会福利水平。该模

型可以解释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和“劳动力需求悖论”。本文为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加工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政府辅助加工贸易转型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 二元经济贸易成本分享 福利效应转型决策

引言

近期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经验研究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在一些行业内,出口企业不仅占据了大多数,其生产率平均上也比非出口企业低 (李春顶, 2 0 1 0; L u d a n, 2 0 1 0; L u e t a 1 ., 2 0 1 0; D a i e t a 1 ., 2 0 1 1 )。由于和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预测 ( Me l i t z, 2 0 0 3; B e r n a r d e t a 1 ., 2 0 0 3; Me l i t z& O t t a v i a n o, 2 0 0 8 )及发达国家的特征事实不一致 ( B e r n a r d e t a 1 ., 2 0 0 7; Ma y e r&O t t a v i a n o, 2 0 0 8 ),我国

出口企业生产率的经验事实预示出我国对外贸易可能存在某种“特殊性”。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中 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低于非出口企业, Me l i t z ( 2 0 0 3 )中的企业自我选择效应就可能不会在中 国发生。我们不禁要问:贸易究竟通过何种机制影响了中国的福利水平?

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方式不同,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与一般贸易企业相比,加工贸易企业具有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享受不同的贸易政策,从而面 I临不同的生产和贸易成本。因此,要科学解释我国出口

贸易现象,就必须正确理解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行为。然而, 现有从贸易模式角度去思考我国出口企业选择行为的文献多为经验研究 (李春顶, 2 0 1 0; D a i e t a 1 ., 2 0 1 1; Ma n o v a& Y u, 2 0 1 3 ),鲜有国内文献是以中国出口企业经验事实为依据,通过建立适当的异质 性企业贸易模型来解释我国出口企业选择行为。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以中国经济结构特征和出口贸易事实为依据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从贸易成本的角度剖析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决策行为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机理,探索现阶段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贸易政策。我们发现,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的贸易自由化对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福利水平的影响机制大相径庭。由于贸易成本能够在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分担,发展中国家的低效率企业可以利用较低的要素价格,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中。因此,加 刘晴,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 2 0 0 4 3 3,电子信箱: l i u q i n g d m@ s i n a . c o m;徐

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合肥兴泰控股集团,,邮政编码: 2 3 0 0 0 1,电子信箱: x u l e i f d@g m a i l . c o n。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r ( 7 1 1 0 3 0 5 7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A HS K 1 1 - 1 2 D 2 4 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 2 0 1 3 H G X J 0 2 6 3 )、上海财 经大学 2 0 1 2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 C X J J . 2 0 1 2— 3 4 2 )的资助。感谢鲍晓华、陈波、郁志豪、两位匿名审稿人和相关研讨会上所有

参会者对本文的有益建议。感谢兰宜生教授的悉心教导。文责自负。 1 3 7


  本文关键词:对加工贸易福利效应和转型升级的反思——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2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62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4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