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及其调整战略?

发布时间:2016-11-08 11:15

  本文关键词: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及其调整战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为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及其调整战略?"相关的问题,突袭网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及其调整战略?"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 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及其调整战略
===========突袭网收集的解决方案如下===========

解决方案1:
贸易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手段,随着全球贸易总量的扩大,世界贸易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不平衡问题越来越加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春季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有50多个发展中国家严重依赖单一或三种以下初级产品的出口,尤其农业产品,这些产品的出口占其出口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造成这些国家贸易长期逆差,债务加重,贫困加剧。而大多数贸易大国,对出口产品实行补贴,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造成障碍,从而导致双边贸易不平衡,这样就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贸易领域的“马太效应”。 要解决这个问题,贸易大国不仅要大幅度改善市场准入,拆除贸易壁垒,减少和取消各种形式的出口补贴,大幅度减少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尽早实行自由贸易,还要根据各自具体国情,因地制宜,查找贸易不平衡根源,以改善双边贸易结构,促进双边贸易发展。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获准全部进入贸易大国的市场,各国的政府补贴被取消或大部减少,世界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才有望解决,全球贸易才能出现实质意义的增长,从而真正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换,国内发展日新月异,出口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为实现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新时期外交方针,努力抓住21世纪前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维护国家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安全,尤其重视加强同我大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服务大局,服务国内经济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解决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口,不断推动我与驻在国的双边贸易持续、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我与发展中国家贸易不平衡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吸引外国先进技术与资金的水平也日趋提升,国内生产商品的成本逐步降低,技术密集度和科技含量有了显著提高,因此,我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稳步增强,。正由于我当前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逐步迈进,我对外贸易总量的快速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也有所增加。 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地区与我的贸易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2003年,我对非贸易额达185.4亿美元,其中我对其出口101.8亿美元,向其进口83.6亿美元,显而易见,我对其出口占双边贸易额的大半,达到55%,同时我对其顺差18.2亿美元,贸易不平衡比较突出。此外,我同非洲的贸易主要是北非地区,占中国对非贸易的47.4%。我对非洲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纺织服装、自行车、小五金等轻工产品、茶叶、大米等农副产品、农业机械、成套设备、化工原料等;从非洲国家进口的主要商品有:石油、矿产品、可可豆、咖啡、木材、皮革等。 目前,与我贸易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拥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如发展中的大国——埃及,自然资源不是太丰富,但石油、天然气、大理石等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却拥有相当的储量,但是其整体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实力不足;另一类是没有丰富的资源,且工业水平较低的国家。前者与我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与我的贸易逆差较小;而后者可供出口的商品较少,甚至没有商品出口,这类国家对任何国家的贸易都存在着较大的逆差,改善这种状况难度较大。 当前,在多、双边贸易的舞台上,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巴西、印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南非和埃及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埃及,作为发展中大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国际区位优势,它地处非洲大陆东北端,东临西亚中东地区,毗邻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联盟的领头羊,北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并掌管着亚欧经贸大动脉——苏伊士运河,而且其正处于我大周边地缘位置的关隘,因此区位优势相当突出。正因为如此,中埃双边贸易的顺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埃及不仅是我打开欧美市场的门户,而且也是我开拓阿拉伯市场的桥头堡,意义重大。


  本文关键词: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及其调整战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67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a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