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_《安徽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2 18:38

  本文关键词: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4年

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研究

张婷  

【摘要】:随着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可再生能源就开始不断发展,光伏产业也日益发展起来。由于欧洲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对光伏产品进行了持续性的补贴,所以欧洲的消费市场十分庞大。我国的光伏产品的产量从2005年开始不断飙升,而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发展缓慢,中国对欧洲的光伏产品出口量巨大。欧债危机的发生,欧洲的经济发展缓慢,政府难以维持高额的补贴,同时为了振兴国内产业,提高就业率,对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终以双方做出价格承诺而收场。欧洲的市场份额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研究中欧光伏贸易摩擦的原因以及光伏产品的价格变动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的影响显得具有现实意义,该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缓解中欧光伏贸易的摩擦,避免贸易战的发生,而且中国企业在进行光伏产品生产时多采用的加工贸易,很大程度上代表的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所以中欧光伏贸易的摩擦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本文以国际贸易摩擦理论、博弈论和需求价格弹性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阅读大量有关国际贸易摩擦的文献,对于国际贸易摩擦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且掌握有关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本文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最新的实时动态。其次,本文还采用的定性分析,主要的针对中欧光伏产品贸易现状和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这部分分析主要是以理论和中欧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得出的结论。最后,本文通过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得出中欧双方的贸易摩擦对任一方都是有害而无利的,证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只有双方合作才能完成利益最大化;而且本文还通过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得出光伏产品是富有价格弹性的产品,也就是说当光伏产品价格上升时,会使得产量的下降率超过价格的上涨率,会使得产品收益大大下降,可以看出价格的变化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影响巨大。 本文首先对中欧光伏产品市场的现状做出概述,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企业数量猛增,但产能严重过剩,利润下滑严重,同时技术力量薄弱。而欧洲由于产业转移,基本的制造生产集中在中国,欧洲的消费市场庞大,从2008年开始欧洲每年的新增装机量就占世界的一大半以上,欧洲的主要国家德国、意大利由于激励政策和补贴政策得当,所以欧洲对光伏产品的进口需求量大。然后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现状进行分析,中国的光伏产品以出口为主,出口规模大,但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价值链的低端,产品出口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同时以技术含量不高的太阳能电池为主,并且以加工贸易的方式为主。 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开端是So1arWorld带领25家欧盟光伏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进口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而欧盟也最终对其进行调查并做出惩罚。贸易摩擦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欧债危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欧洲的政治环境,产品成本以及技术原因的影响。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最终以双方达成价格承诺来告终的。 因此本文对中欧光伏贸易摩擦给出了应对措施。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政府应正确引导,建立有效的国际贸易协调机制,利用WTO规则保护自己,同时大力发展国内市场等。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应升级换代,发展多元化市场,并进行海外投资设厂等。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来说,加强人才培养,进行技术交流,同时完善协会服务体系等。 中欧光伏贸易摩擦对于中国对外的制造业也有一定的启示。主要是重视国际贸易法律规则,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强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政府必须具备理性思维和长远眼光,并且要重视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本文的创新点是:从中国的出口状况到欧洲的需求状况系统的研究中欧之间光伏产品的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同时创新性的运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去分析贸易摩擦对两国的影响,针对价格承诺这一解决方案,运用价格弹性去分析价格对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影响。并且在分析中国应对欧洲的“反倾销反补贴”的对策时创新性的提出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61;F75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敏;孙佟;;国际贸易摩擦发生的理论诠释[J];科技和产业;2007年11期

2 李春顶;尹翔硕;;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与南北贸易摩擦成因[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3期

3 徐桂英;周敏;;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博弈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陈松洲;;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双重效应与应对策略[J];改革与战略;2008年06期

5 梁军;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学困惑及其政治经济学解释[J];国际观察;2005年04期

6 胡方;彭诚;;技术进步引起国际贸易摩擦的一个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9期

7 黄晓凤;;贸易模式的转型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化解[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3期

8 影山僖一,于坤章;日美经济摩擦与国际政策调整──消费者优先的民主政治体制[J];国外财经;1995年03期

9 李丽;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10 胡方;;产品种数、寡头竞争与国际贸易摩擦[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玲;;经济法视野中的国家调节经济之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宋耀,王文举;南北经济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与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刘立平;;WTO成立以来国际反倾销状况与趋势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朱振荣;;我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蔡保兴;;中国需要和谐发展的经济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周毅;贫困经济学与人口可持续发展[J];安康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7 曹英;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王振生;论经济法的本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杜丽群;投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关于李斯特投资理论的几点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高洪力;试析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因素[J];北方论丛;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敏;孙佟;;发达国家规避国际贸易摩擦风险的有效机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俞毅;;析美国201钢铁保护案带给当代国际贸易的启示[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4 李曼;;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弯道超车”——从比较优势陷阱的视角[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5 孙芳城;郭华;李红;;反倾销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7 于津平;郭晓菁;;对华反倾销的宏观经济与政治因素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马睿;朱萌博;;后发现代化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的难题与对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蒋伏心;;十九世纪初反亚当·斯密理论的现实思考[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黄瑾;;论全球化——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三种理论比较[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2 刘红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郑兴无;国际航空运输服务贸易的理论、政策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8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孝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形成因素[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青;日本开放式保护政策对我国园艺产品出口的成本效应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邹利;我国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改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武岳;中国贸易结构变化对贸易差额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朱宗军;中国农业安全度评估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青;两岸贸易对两岸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晓燕;中国与巴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红艳;王保伦;;基于市场开放与贸易摩擦的产业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赵瑾;国外对华反倾销的扩散效应及其对我国经贸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3年12期

3 王雪峰,王平利;反倾销:当代显性贸易摩擦主要表现形式的原因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8期

4 马常娥;论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与技巧[J];财贸经济;2005年10期

5 唐要家;竞争、所有权与中国工业经济效率[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6 付娟;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侯明;王洪会;;应对贸易摩擦多发的政府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8 苗迎春;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04年03期

9 陈立鹏;;应对贸易摩擦演义 第三回 贸易摩擦武器探秘[J];大经贸;2006年03期

10 徐桂英;周敏;;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博弈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早报记者 李跃群;[N];东方早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耿亚新;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黄建欢;制度与SCP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3 李晓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红珍,王浩,汪党献,张庆华;产品贸易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4期

2 李欣颐;;质量预约商机 技术体验未来 2006亚洲电子产品贸易展(AES)启动产业链促进贸易关键行动[J];日用电器;2006年08期

3 高金田;李杰;;贸易强国战略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2期

4 ;贸易动态[J];中外能源;1996年03期

5 ;经济实用的手持扫描仪获奖[J];现代制造;2009年32期

6 周孜冶,陈炽;美国关税法337条款解析及应对(上)[J];电器;2005年08期

7 姚卫萱;美国住宅技术与产品专题研讨与展示会[J];住宅科技;2003年10期

8 李丽萍;陆薇芳;房宇纯;黄智敏;;汇流三万,创质未来[J];日用电器;2006年08期

9 编辑部;;利用渠道提升服务 巨流传媒再登CES[J];日用电器;2007年01期

10 ;长城电源获《中国计算机报》首选大奖[J];电源技术应用;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国兵;;美国出口管制与中美双边贸易平衡[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林玲;桑俊;;美中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解万里;;全球钒产业概述[A];二○○七年度冀、皖、川第二届钒钛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昆明云岭广大种禽饲料有限公司[A];中国禽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庆霖;张莉;陈万灵;;中国对虾出口竞争力的实证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陈继勇;胡艺;;美国的技术创新与贸易竞争力关系实证研究[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沈志强;李强;贾杏林;管宇;庞万勇;南松剑;庄金秋;;当前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疫苗免疫概况与控制对策[A];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2005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白巴根;;“纺织品特殊保障措施条款”中“市场扰乱”的判断标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六)[C];2007年

9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A];全国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资料汇编[C];2008年

10 肖一红;尹训南;仇华吉;李娜;吴东来;;用套式RT-PCR技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猪瘟病毒RNA[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生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澳利亚使馆经商外 王旭;[N];国际商报;2000年

2 王;[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3 ;[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4 张永法;[N];中国纺织报;2010年

5 医保商会 霍卫;[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国家信息中心 栾婕;[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7 ;[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8 记者 何晓蓉;[N];成都日报;2005年

9 天天;[N];远东经贸导报;2009年

10 袁;[N];电脑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堃;中国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环境扭曲效应及矫正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张蹇;国际文化产品贸易公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侯俊军;标准化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韩友德;20世纪90年代东亚地区的生产分工与贸易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君琦;基于国际贸易的中国竹产业竞争力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6 孙大光;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贸易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2 潘超;基于引力模型的中俄林木产品贸易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3 王星;文化维度框架下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门槛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李肖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的高技术产品贸易[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5 王伟;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代彬;电子商务中数字化产品的分类问题探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温海波;论转基因产品贸易的法律规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陈连莹;中国在东亚产品内分工中的地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9 王明严;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10 杨萍;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与对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2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02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f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