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关于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2-19 23:17

宋小琴 山东矿业管理技术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研究背景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共经历了六次通货膨胀,按年限划分为:1980年、1984-1985年、1988年、1993-1997年、2007-2008年。从2009年底以来,CPI呈现一路上升趋势,在20105月超过3%,此后出现连续24个月的高于3%的同比增幅,尤其是20117月增幅高达6.5%,说明这段时期我国经历着新一轮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专司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来,频繁运用了多种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包括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对经济的正常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通货膨胀现象的交替出现,我国经济也在冷热交替,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双重目标难以兼顾,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六次通货膨胀进行研究,提出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三大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合理可行的建议,同时丰富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

目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区别对待的政策,大型金融机构往往要比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略高。这是因为对于不同的金融机构,其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程度等指标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实施差别准备金率,以使整体金融机构系统的运作效率得以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得以增强。对存款准备金制度需要完善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评测,尽量采用多层次的差别准备金率,对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金融机构,采用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反之,对不良贷款比率越低、资本充足率越高的金融机构,采用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实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目的在于通过增加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准备金,达到减少商业银行货币供给量、信贷规模的目的,是缩紧银根有效而常用的货币政策。但是,对于存入央行的准备金,商业银行是可以取得利息的,也就是说,存款准备金有一定的利息率。当商业银行拥有大量闲置的资金时,会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入人民银行,这样可以得到无风险的固定收益。这与货币政策缩紧银根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为了减少货币政策成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效果,央行应当对准备金利息率进行调整甚至取消。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革过程中,应当不超过商业银行的承受力。

(二)大力发展公开市场业务

目前,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业务主要是以回笼货币、控制货币数量为目标,而不是通过利率渠道在更广范围内调控市场。但是,随着债券、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应当逐步转化为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主要目标上。目前我国货币市场不够发达,且仍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对公开市场业务的利率传导目标,有一定的制约。

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方向是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而公开市场操作品种的配置、操作频率的安排以及操作决策的制定才是政策实施的主要环节,其中品种的配置是保证操作目标完成的基本条件。因此,选择怎样的操作品种、如何控制和增加操作频率、如何调整票据交易时间等方面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央行在实际经济情况下,加强公开市场业务的创新,从而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效率。

第一,建设完善国债市场,优化国债结构,加大国债的发行规模。不仅要建立不同期限相结合的国债品种,而且要健全并完善国库券发行制度。

第二,加大金融机构的参与度。建设完善货币市场,加大各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度,增加央行的资产以及商业银行持有的份额。

第三,加快证券市场区域性建设。在目前证券集中交易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证券区域性市场,,通过这个市场,将国债集中交易辐射到全国范围,从而推动国债统一市场的形成。

第四,积极发展国债场外交易。不仅要建立覆盖面广的国债柜台交易网点,而且要不断完善国债柜台交易,形成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市场主体有效竞争、债券的发行交易按照市场化规范运作。

(三)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1.     坚持适度的利率水平

我国经济正处在飞速发展的起飞阶段,在这个背景下,坚持适度的正利率水平显得尤为必要。制定合理的正利率政策,进而引导资金系流向高效领域,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效率。

在保持合理的正利率水平基础上,我国应当对利率品种进行调整,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新的利率结构。在这种利率结构下,除了政策性贷款依然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之外,其他所有项目均按市场规定运行,避免出现违反市场规律的情况。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央行直接管制利率的政策,但同时也在摸索着市场化改革之路,并取得了有效进展。从1996年我国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起,正式开启了利率市场化改革;2004-2008年,我国数次扩大贷款利率上下限,对一些特殊的债券和票据,予以不受基准利率限制的特殊规定;在20126月和7月,央行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浮动区间连续两次进行调整,重要的是,在这次利率调整中,央行允许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这个举措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大突破,因为世界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就是以存款利率放开上限为标志的。

利率市场化需要充分竞争的公平开放的资金市场,需要理性的资金市场参与者,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很大进步,但距离真正利率市场化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1]安玉侠.解析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J].金融经济,2007(8).

[2]潘石,吕伟.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典型特征、生成原因及治理对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

[3]刘斌.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间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3(9).



本文编号:15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5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0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