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体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2-19 22:02

韩文 大连寰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重视度的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体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保障性住房融资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的特点,然后研究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现状,最后就个人观点对如何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体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融资体系;住房建设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的特点

其次,在融资过程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无法依靠私人融资进行,其建设的过程需要政府有力地投入。专家在国务院土地制度与住房政策国际研讨会上也提出,政府应当在引导和调控住房市场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住房保障制度的主体作用,在解决住房问题中政府要承担保障、规范、调整等多重作用。

二、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现状

(一)政府投资不能够满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需求

(二)融资模式单一

我国在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中,其资金的主要的来源于政府直接融资方式,其融资模式单一,其他融资方式也缺乏一定的可靠性。而对于国外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体系,其发展时期较长,融资模式相对成熟,融资渠道十分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模式有借鉴意义。但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还明显不足,这种借鉴意义相对有限,因此创造适合我国发展国情的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刻不容缓,。

(三)缺乏金融创新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导因素是政府,金融机构在这当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且缺乏金融创新性,这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在金融上的一大问题。国外经验表示,如果能够将单一的政府融资转化为政府引导的商业化渠道,则能有效地进行保障性住房的融资,例如采用贷款证券化、信托投资基金的方式。加强金融创新、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商业银行贷款不足

除了政府资金投入,商业银行贷款也是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的一大来源。一般情况下,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来源于政策性银行。然而政策性银行这一融资渠道有一定的局限性,资金贷款并不充裕,不能够过度依赖且存在系统性风险,在这一点上,商业银行表现出其在资金和风险上充分的优越性。然而商业银行更看重于现实利益,这就约束了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投放的比例。除建设银行外,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都未明确对保障性住房融资的支持,造成了商业银行贷款不足的现象。

三、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体系的建议 

(一)完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应完善我国政府财政资金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机制,创造稳定合理的融资机制,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各司其职。中央政府应控制好抵押贷款机构并规定合理税收,地方政府应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来配合中央的保障性住房融资工作,如严格控制住房条件与津贴发放。另外还应在做好各自工作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土地出让金的分配与利用,发行地方债券进行多元化融资,将可利用资金尽量安排在有关公共利益的建设项目以及社会融资困难的项目,切实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二)加强社会资金的引导与利用

(四)加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

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引导与鼓励,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工作,积极落实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各项政策。商业银行应对保障房与商品房的贷款实行不同模式的管理与运作,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的贷款力度,保障贷款金额,并采取一定优惠措施吸引社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如对于公共租赁房的贷款,,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采取打折计算信贷规模的措施,同时减少风险资产的计算额度。

参考文献:

[J]. 商场现代化. 2011(36)



本文编号:15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5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