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我国货币政策的走向选择与探讨

发布时间:2015-03-07 15:13

李洪杰  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环境更为复杂,货币政策面临更多的变量。那么,中国政府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是摆在中央银行面前不可避免的问题。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明年的经济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因此,我国目前执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货币政策  走向选择  通货膨胀   稳健 

20121212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明年的经济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由此可见,我国货币政策的走向选择,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地位

通货膨胀不仅是纸币发行条件下常见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也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通货膨胀起源于“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纸币作为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从原则上讲,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的,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时,纸币就会贬值,即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的数量时,必然会引起纸币的贬值、物价的上涨。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通货膨胀使他们的基本生活的消费水准被动提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而政府的补贴,并没有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只是在维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了货币支出;对于中等收入阶层的人们来说,通货膨胀则使他们对于资产的未来价值产生了不确定的想法,影响了他们的储蓄热情,认为钱既然会贬值,不如早些花掉,这不仅直接破坏了他们原有的人生财富规划,还加大了流通领域里原本过剩的现金流量;而对于拥有大量资产的企业主阶层来说,通货膨胀对于投资收益的直接抵销,将直接干扰正常的经济活动,严重打击他们的投资热情,进而缩减了投资规模,损害了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剧了“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的不良态势的继续发展。此外,在国际贸易中,当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时,那么,遭削减的贸易余额将会破坏固定汇率等。关于通货膨胀对于经济社会与生活的影响,上述内容只是冰山一角,但也可窥斑见豹,通货膨胀不仅与每一个人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国家的经济贸易也意义重大,如果政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那么,在极端的情形之下,将会形成通货膨胀恶性循环,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地破坏。因此,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居于核心的地位,通货膨胀率始终是货币政策所关注的核心变量。

二、我国的通货膨胀态势与货币政策走向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的态势进行分析,便于进一步阐述我国的货币政策的走向选择。自08年底以来,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下所发生的国际市场急剧萎缩、国内许多尤其是沿海外贸型的企业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许多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的状况,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当时的情形下,出口不容乐观,居民消费尚未拉动,因此,政府于200985日出台了《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倡在“……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并在该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大幅度增加投资,降低利率,加快公共建设,增加就业,刺激需求,放松货款限制,方便企业融资,减轻企业负担等。实践证明,这一货币政策确实是治疗经济危机的“猛药”,仅在2009年的上半年,我国的GDP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7.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3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加快了1.0个百分点。其中,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15.0%,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了16.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3.7个百分点,处于近十年来的相对较高水平。尽管经济企稳的大趋势已基本确立,但与此同时,该货币政策也一定程度地对于通货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效应。针对通货膨胀率持续上涨的状况,我国及时改变了货币政策走向,即转变往年宽松的货币政策,由积极转为稳健,比如央行开始持续加息,适当收紧银根,减少货币的流动性等,以期抑制通货膨胀,避免货币通胀率超过警戒线。实践证明,我国的稳健货币政策,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物价,扼止了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还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从我国发布的货币政策和未来的走向来看,我国对于面临的货币政策运行的内外环境以及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内外结构性失衡的状况,已从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市场化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等方面加快了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通货膨胀尚未消除,但稳健的货币政策会在调整的同时,更多的求稳,以不变应不万变,比如,在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时,关注外汇占款的问题,当外部资金大量进入时,就适当收紧,当外部资金只是少量进入时,就适当宽松,也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主动而灵活地执行货币政策,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存在,使我国的货币政策与走向选择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重大的影响。鉴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发行条件下常见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和特有的经济规律,及其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居于的核心地位,围绕通货膨胀对于我国货币政策走向的选择所作的上述阐述,可能为我国货币放松政策加快步伐作了铺垫。

参考文献:

[1]郝莉莉.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东方财富网,20111

[2]叶檀.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展望.上海国资,2010(12)

引用:本文已由现代商业杂志出版,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商业

现代商业: CN11-5392/F   QQ:136276459   投稿邮箱:xdsyzzs@126.com  (切勿一稿多投)



本文编号:16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4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