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3-06 19:38

蒋润东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本文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展开自己的一些思考。本文将主要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成本收益分析以及提出自己的一些理论建议。

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充当国际货币的主要有美元,英镑,日元,欧元等。而从这些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来看,要使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要能够自由兑换,要有稳定的币值和健全有力的宏观调控。根据国际经验,一国经济强大之后,必然会力图使自己国家的货币走出去,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货币国际化会给货币发行国家带来很多收益,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主要有:

1.有利于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和促进国际的公平正义

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全球化的大部分好处被发达国家所占有,而有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还借助自己的经济和货币优势干涉别国内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际在政治经济体制中的话语权,从而更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2.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增加铸币税收入

中国可以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获得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收入是相当可观的,以美国为例,广义的铸币税收入占美国GDP的比重可以高达10%左右。同时发行国还可以依靠发行纸币来利用外国的物品和资源,从而更好地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而更好的本国经济发展又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币国际化的地位,从而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3.可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适当减少外汇储备的存量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持有美元对于一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保持对外清偿能力,稳定一国货币汇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中国目前的高额外汇贮备主要以美元为主,不仅承担了美元贬值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而且还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经济资源的利用。所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发挥人民币的国际计价,流通,清偿以及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能力,能够使中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减少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汇率变动的损失。

4.降低企业收汇风险,减少交易成本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能为企业营造一个更加稳定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如推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能够消除企业收汇风险,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出口和对外投资。

5.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的一些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有: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经济依旧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率,对世界经济的增长有着很大的提振作用,尽管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下调至7.5%,但相对其他国家,还是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人民币币值稳定,汇率机制不断改革完善,同时我国的金融体制也在不但发展完善,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也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美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复苏缓慢,美元币值不断走低,欧洲也深陷欧元区的阴霾,复苏前景难以预测,而且近日欧元汇率已经跌到8以下,创历史新低,世界对币值稳定的人民币充满了期待。

但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在全球金融环境持续动荡的今天,开放资本项目充满了很多了不确定性,而且我国的金融体制对于完全开放资本市场还没有改革到位;我国持续顺差的贸易特征使得通过贸易这条路径来供给人民币基本是行不通的,而通过投资,信贷等形成的人民币输出的数量也不大;要充当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还困难重重;要使国外愿意持有或是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客观上要求人民币有着持续升值预期,但这会对我国的出口形成巨大的压力;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对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与欧洲美元市场对于促进美元国际化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比如人民币需求渠道还不是很畅通,,而且还有一部分需求依赖与向大陆回流。

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力争在尽量取得供需平衡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这样才能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从人民币供给的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的供给主要通过贸易和资本金融的方式实现。

1.通过贸易方式形成人民币的供给

持续的贸易顺差不大可能形成人民币的持续供给,而且容易引发贸易摩擦,所以应该要做到贸易的收支平衡。中国确实到了关键时期,所以应该要加快转变原有的粗犷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结构,不断做到内涵集约式的增长,这样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平衡收支。而且中国应该要积极参与双边的或多边的贸易协定,要求别国扩大出口范围,尤其对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同时对于中国企业进口相关产品做好政策的支持,形成完好的供需对接。

2.通过资本金融方式实现人民币的供给

中国应该加快国际间的合作,为企业或者个人的人民币跨国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给予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来降低企业的成本。中国的对外直接或者间接的投资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对外投资也面临很多的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对于对外投资,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还可以通过贸易互换形成人民币的输出,在这方面,我国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国际信贷,国际捐赠也可以实现人民币的输出,就如当年的美元国际化中的“马歇尔”计划一样。诚然,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论从政治上或是经济上,要实现国际化绝非易事。

从人民币需求的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

1.意愿持有一国货币是因为该国货币有着稳定的币值和未来持续升值的预期,这需要有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这一点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明确的印证,如中国把经济增长率调低至7.5%的消息一出,人民币马上就有小幅贬值。但是在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毋庸置疑的,调低为7.5%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结构预留了空间,这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合理发展,从而为人民币的持续币值稳定提供有力的支撑。

2.人民币应该争取成为贸易商品的计价和结算货币。

成为大宗商品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人民币将会毫无疑问广受欢迎,这就会极大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由此形成的贸易量将会在全球贸易量中占据相当可观的比例。对于美元,石油的美元计价和结算对推进和巩固美元的国际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由此推动形成的欧洲美元市场对于美元国际化也功不可没。在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而美元的结算给其他国家带来了不小压力,所以推行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将会带来很多好处。要冲击美元的计价货币的地位,我们还面临着相当多的困难。曾有学者指出,美国近些年来发动的战争,不是为了石油二战,而是为了美元的霸权而战,所以如何稳健和平地实现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将是一个值得长期思考的问题。

3.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中国的商品的资源的需求,所以要扩大对人民币的需求就要增加对我国产品和资源的需求,这就要求我国要转变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创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降低产品的需求弹性,锁定并且不段增加对我国产品的需求。相对发达国家,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低端,所以其实我们的增长潜力还是很大的。而且当我们试图到达产业链的上游时,我们也能增加在这个产品领域的话语权,或许就能实现这种产品的计价结算。事物都是广泛联系和不断发展变化的,也许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好处远大于我们现在所能想到的。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并且尽量降低其不利影响。同时,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还是很好,尽管国际化的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干扰和偏差,但我们应该充满信息,沉着应对。

参考文献:

[1]何慧刚.人民币国际化:模式选择与路径安排.财经科学.200702

[2]雷达,孙鹏.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实现的超越.探索与争鸣.201111

[3]王思程.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若干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088

[4]许祥云,李一丁.货币及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的研究综述.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1

[5]鲁昕.从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看人民币国际化.知识经济.20108

[6]岑杰.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知识经济. 200910

本文已由现代商业杂志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c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