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浅析当前宏观金融形势及展望

发布时间:2015-03-06 18:33

摘要:目前,国际和国内金融环境复杂多变,本文对当前国内外金融形势进行了分析,初步预测了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回落趋势,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形势;现状;预测;政策建议

一、国内外金融形势现状

(一)国内金融形势

1.国内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货币政策由紧缩向宽松转变

2011年以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频频调整。为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2011年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6次,加息3次,货币政策收紧明显。但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紧缩的政策效果逐渐显现,CPI大幅回落,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有所放松,201112月和20122月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下调0.5百分点。从下调的频率来看,与上半年的收紧政策相比,中国人民银行对政策放松持谨慎态度。

2.房地产泡沫得到初步抑制,全国GDP增速放缓

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断膨胀,为避免出现过大的金融风险,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措施,如限购政策、提高首付金比例等。2011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初现大幅调整迹象,房地产投机需求得到一定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态势有所减缓,其中一线城市的调控效果较为明显。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房地产市场增长的放缓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2011年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仅为8.9%。预计这种回落态势将进一步持续。

(二)国外金融形势

1、欧洲债务危机持续

09年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之后,欧洲债务危机逐渐加剧,欧洲金融环境不断恶化,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出现了向核心国家蔓延的势头,欧洲银行业受到了严重威胁。201110月,第二轮欧盟峰会就希腊债务减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扩容、银行业资本状况等三个议题达成了全面共识。但这一系列的举措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危机问题,欧洲债务危机严重阻碍了欧洲经济复苏的脚步。

2.美国经济复苏缓慢

在欧洲债务危机还未平息之时,美国保持近百年的AAA评级也被将至AA+,,虽然美国在债务违约之前成功提高了债务上限,但是美国的经济问题不能忽视。从2012年初美国失业率和零售额等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复苏情况有所好转,但复苏步伐任然缓慢。

3.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

面对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发展无疑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的动力。2011年新兴经济体增长有所放缓,但今年1月以来,新兴经济体的货币、股市均呈现强劲之势,不过这种强劲势头能否得以持续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目前来说,亚洲不少国家对今年的经济预期都持保守态度。

 

二、我国金融形势预测

预计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放缓趋势:

第一,虽然我国从紧的货币政策有所松动,但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高位水平,出于政策稳健性考虑,短期内存款准备金率应该不会有大幅下调。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将导致流动性偏紧,抑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二,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阻断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其他产业能够代替房地产大幅度的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第三,欧洲债务危机持续,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呈现疲弱态势。欧盟作为我国商品的最大出口市场,其消费需求的下降将给我国出口带来不小的冲击,预计我国外需增长速度将呈现下降趋势。

第四,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将使我国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眼中的战略竞争对手,外国的贸易保护以及贸易摩擦发生的可能性加大,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三、政策建议

(一)以财政政策为主导扩大内需

我国GDP增速放缓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解决就业、振兴经济,我国应该以宽松的财政政策为主导,同时采取缓慢放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以此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投资需求,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行宽松财政政策时,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对通货膨胀的控制。目前国内通货膨胀只是初步的到抑制,来自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我国在采取宽松财政政策时一定要把握度的问题。

(二)以市场经济手段调控房价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较为严厉的调控措施,房价出现了暂时停滞,但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笔者认为,目前应该以税收等市场手段为主要调控方式调控房价。主要方式为扩大税收对象范围,适度提高税收比例,增加第三套住房税收税种等。限购等政策规定只是一种临时性措施,且效果较为强硬,如果调控不当,会对房价产生较剧烈的影响,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素红等.“双速复苏有望延续双面风险不容忽视——2011年初以来国际经济金融走势分析及展望.中国经济报告20113

2.余露.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2

3.祁绍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的原因及其政策效果剖析.商业时代.201119

4.李慧勇.存款准备金率的上限分析.银行家.20114

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0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