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我国金融外汇收入增加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5-03-17 12:25

截至2007年5月,我国金融外汇收入储备已高达11231.5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比位居世界第二的日本高出952.5亿美元。我国外汇收入的大幅增加,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适度的规模,这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我们要从金融安全以及更好地发挥国家外汇储备的有效性出发,对国家外汇收入储备高速增长的势头进行化解。

1 我国金融外汇收入增加所带来的风险

1.1 汇率风险

外汇储备作为金融资产,其汇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汇率风险不仅存在于储备资产的币种结构,而且对本币的汇率风险也是存在的。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原来集中由国家承担的汇率风险一下子分散到外汇持有者手里,外汇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到今年5月底,美元对人民币已经贬值4.7%,而且我国储备资产中美元又是主要的货币,中央银行因美元对本币贬值而导致的汇率风险损失是巨大的。因汇率波动而引起的风险成本是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很难避免的。

1.2 管理风险

持续增加且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虽然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但在现行外汇体制下,为维持设定的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干预地位。由于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导致外汇市场供大于求,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被迫买进外汇形成外汇储备,同时投放人民币。这是现行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的内生经济变量。同时多数外汇管理政策偏重对交易行为的放松或约束, 却难以改变交易行为中内在的经济因素,这是大多数外汇管理政策调节手段的一个根本缺陷。

1.3 环境风险

根据国际收支平衡原理,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必然伴随着其他国家的高额贸易逆差,这样会使一些国家通过设置贸易壁垒,向人民币升值施压,或动用其他制裁手段来减少逆差,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国际经济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 提高我国金融外汇风险防范的措施与方法

2.1 提高金融外汇收入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念

银行应全面评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对外汇业务和外汇风险带来的可能影响,对外汇风险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确保外汇业务发展战略与其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资本充足水平相适应。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做出情景分析,分析出银行在人民币汇率升值情况下分别受到的影响有多大,人民币汇率贬值时对银行的影响有多大,看这个损失是不是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超出了银行承受的范围, 就要对这些风险做相应的对冲。

2.2 实施多元化外汇储备结构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优化外汇储备的构成,适当调整各种资产组合,特别是调整美元的比例尤为重要。欧元以及未来的亚洲货币必然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元缓慢下跌甚至急跌都是有可能的。目前,世界总储备中约有62%是货币资产,其中约有60%是以美元计价.欧元为25%。对我国外汇储备作结构调整,就可以开始是减持美元资产储备,在官方外汇储备中增加以其他货币计价的资产,,如欧元、日元和英镑,尽可能地保持多元化的货币资产,以分散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及其他风险

受托收方式。

2.3 建立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指标,主要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历史数据确定一个合理波动区间,一旦超出合理区间,预示可能存在风险,这些指标包括个人收汇、结汇、购汇、付汇、提钞频率、单笔金额、一定时间段内累计金额等指标。外管局可以在国际收支统计系统和外汇账户系统中对主要数据指标设置合理的预警指标,随时进行预警监控。

2.4 重视人才与信息化手段

目前国内从事外汇业务和外汇风险管理的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业绩表现不够理想,原因之一在于我国外汇的交易人员、市场风险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以及激励约束机制与国外同类银行相比,差距非常明显,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大量流失。外汇相关单位应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招聘和遴选外汇交易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和业绩考核系统, 以适当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应依托电子化手段,建立外汇资金监测体系。其中应完善对提取外币现钞、手持现钞结汇、资金境内划转等业务的监测。依托电子化手段建立科学、高效和完整的外汇统计监测体系,实现银行与外汇管理局之间资金流入信息的实时传输,提高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以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资金流入。

参考文献:

[1] 李俏梅.如何突破监测瓶颈[J].中国外汇,2006.

[2] 杨长江.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调整趋势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本文编号:18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8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3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