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解析

发布时间:2014-09-04 20:49

第 1 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9-2012 年,GDP 年均增长 9.8%,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 2.8%的年均增速。从经济总量来看,中国陆续超过发达国家,于 2010 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 年 GDP 达 518942 亿元,首次突破 50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7.7%,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从人均 GDP 来看,2002-2011 年,实际年均增长10.1%①,根据世界银行 WDI 数据,2012 年中国人均 GDP 达 6188 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60%左右,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尚需时日。然而,中国经济繁荣背后存在着隐忧,强劲增长过度依赖政府主导的投资持续扩张,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保罗•克鲁格曼等提出东亚投入驱动型增长有损于经济增长效率提高,从长期看将会导致经济增长趋缓并最终崩溃,其研究对中国有很大的警示作用:依靠高储蓄和高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性矛盾与现实困境:资源环境消耗较高、内需不足外需乏力、收入分配不公、核心技术缺乏等,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从报告表述来看,已然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立为国家战略。然而,应该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必须具备充分的转变条件,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有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规模与地位渐趋稳定,但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国有化措施克服危机,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反思。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学术界对国有经济作用的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市场经济是否需要国家调解以及国家干预经济的目的等领域。凯恩斯(1936)以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认为国家干预能够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指出“安排现行投资的责任决不能被置于私人手中”①,实际上是国有化的另一种表述,二战后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纳了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汉森(1947)②提出了混合经济思想,认为国有投资可以扩大政府公共支出从而弥补私人投资不足,主张所有社会开发项目均由政府负责,形成政府企业,混合经济思想得到萨缪尔森和加尔布雷斯等经济学家的支持。德国社会民主党(1952,1959)提出:“诸如煤、铁、钢、动力等基本原材料供应的稳定增长是充分就业的前提。只有对基本原材料行业实行公有制,采取确保国民经济关键行业投资的政策和必要的合理化措施,才能保证这一增长”,“由于自然或技术方面的原因,在那些对社会至关重要而又无法依靠竞争合理进行经济活动的领域,公有制企业是必需的”,③将公有制企业定位于确保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
…………


第 2 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经济增长理论
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源泉、内在机制及路径进行了深刻探索,经历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早在重商主义时期,人们就开始探讨财富增长问题,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主要或唯一形态,获取财富的重要源泉是对外贸易。然而,重商主义不了解货币的起源与本质,难以从本质上说明财富的真正源泉,在对重商主义批判中逐渐产生了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1776)①认为国民财富增长取决于两个条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从事劳动人数的增加,前者主要取决于分工,后者在于资本积累;马尔萨斯(1798)论述了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人口没有生活资料便无法增加”,“只要有生活资料,人口便会增加”,②认为当人均收入超过均衡水平时,死亡率下降、生育率上升,反之亦然,长期内将收敛到静态的均衡水平;李嘉图(1821)强调了资本积累和生产率增进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意义,“国家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的劳动……;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量,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大”,③且第二种方法更为可取;穆勒(1848)④认为社会生产必须具备劳动、资本及自然提供的原料和动力三个要素,由于收益递减和投资激励下降,促使经济从发展状态转至静止状态。古典经济学家侧重研究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源泉。
…………..


2.2 经济发展理论
理论界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认识存在两种观点:其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根本区别,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其二,经济增长不仅意味着经济总量增加,还伴随着结构变化,两者并无区别。在一些重要的经济学文献中,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第二种观点受到一些国家现实的挑战,逐渐将两者区别开。帕金斯指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多数人参与发展过程,不仅参与利益生产,还参与利益分享,包括生活质量的提高。刘易斯强调经济增长不仅伴随着储蓄增长,还伴随着意识形态、制度及技术等的变化,并将经济发展定义为“提高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经济增长不仅靠个人活动,还靠政府采取的行动。……如果政府有决心和明智的话,它就能为促进经济增长做很多事情,无论是改善公共服务、发展教育、改革制度、鼓励新兴产业,还是开拓新技术”,“经济增长的好处并不在于财富造成的幸福的增长,而在于它扩大了人类选择的范围。”①缪达尔(1957)认为“经济发展作为一种主要政策目标的共同要求在不发达国家出现,把提高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定义,认同经济发展是政府的一项任务……所有这些成为历史中全新的重要事情。”②刘易斯和缪达尔都强调了政府的积极作用。库兹涅茨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它的居民提供种类日益增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基础之上。”
………….


第 3 章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与现状研究...... 33
3.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界定 ......... 33
3.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模式 ......... 34
3.2.1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34
3.2.2 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 .......... 35
3.2.3 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 45

3.2.4 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 49
3.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障碍因素 ......... 50
3.3.1 路径依赖 ......... 50
3.3.2 体制性障碍 ....... 52
3.3.3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 54
3.4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系统 ......... 56
3.5 本章小结 ...... 64
第 4 章 中国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 65
4.1 中国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 ...... 65
4.2 中国国有经济的发展现状 ...... 67
4.3 本章小结 ...... 73
第 5 章 国有经济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逻辑关系......... 79
5.1 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理论分析 ......... 79
5.2 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分析 ......... 85
5.3 本章小结 ..... 94


第 7 章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路径选择


7.1 正确处理政府、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由于渐进式改革中重大利益调整措施的后置性,原本为协调社会利益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反而引起较为普遍的、新的社会冲突。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①其中,物质利益是核心,因为人们一切活动“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冲突,而社会无序与不稳定仅仅是物质利益冲突的外化形式。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不同利益主体通过计算转变收益与转变成本,并以此作为转变决策之依据,积极参与转变抑或消极对待转变,这是理性分析和选择的结果,各个利益主体对转变收益的预期以及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均衡程度决定了转变速度与绩效。因而,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背景和战略框架下,如何整合社会关系、促进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良性互动,成为关键而迫切的问题。本文构建了“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分析框架,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不同利益主体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行为倾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形成利益协调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


…………


结论


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批判与反思,必须解决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缺陷,深化改革是其关键所在。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而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国有经济改革是中心环节,深化国有经济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主要从四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机制、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资本带动力。推动国有经济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国有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4.加快转变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方式。尽管装备制造业本身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较小,但其产品却是能源消耗大户,降低资源的消耗与污染是向低碳经济转型最直接的路线,因而装备制造业能否提供能耗低、污染少的技术装备尤为重要。加快转变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方式,向绿色化、智能化和服务化转型,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8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8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5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