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经济与建筑之间的关联在中国建筑史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4-07-29 13:27

摘 要: 近代建筑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引发了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近代建筑的传播使近代经济观念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视建筑为消费而限制建筑发展的观念转化为视建筑为重要产业要积极发展的思想。同时,近代建筑的传播促进了经济部门和营造业的变化,一些新的行业产生,传统营造业也向近代建筑企业过渡,在对外贸易中,进出口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关键词: 近代建筑 近代经济 经济观念 营造业

 

建筑的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解决人们“住”的问题,它必须凭借一定的空间、材料,通过人们的劳动才能建立起来,以达到供人们居住使用的目的。因此,与音乐戏剧、绘画书法、雕刻塑造、文学等艺术类型相比,建筑具有非常显著的物质性与实用性特征。这种特征使建筑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的密切程度要远远大于其它艺术类型,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也要大于其他艺术类型,成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

作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产业部门,建筑一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重要方面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它是对材料需要极多的产业,适度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失当,就会引发一些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据历史记载,不少中国封建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大兴土木,营建荒淫享乐之所。如秦之阿房宫、隋之东都洛阳、北宋之艮岳,都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及人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削弱国力,又招致万民怨恨,从而使修建它们的统治者走向灭亡。清朝前期,尤其是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在穷兵黩武的同时,又大兴土木,修建了一系列宫殿、陵寝、庙宇、园林,将自其祖康熙帝以来苦心积蓄的财富挥霍殆尽,使清朝走完了盛世,慢慢滑向衰败。

 

因此,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思想对建筑活动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建筑活动,是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的。“《论语》重农时而戒改作,《诗》美鼓弗兴,《春秋》讥兴筑”,[1](p.873)都反映了对大兴土木的反对态度。在清朝前期,人们还是较为尊崇这种思想观念。李渔主张:“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2]汤鹏也主张:“宫阙毋崇,苑囿毋广,饮膳毋珍,服饰毋艳,宝玉毋奇,图画毋工,田猎毋骋,祭祀毋杂。如是则财有常入,用无旁出。”又认为:“室美伤材,枯苑之门”。[3](p.142、145)他们基本上都是将建筑看作是一种纯消耗行为,因此从政治角度出发,要求在建筑方面尽可能地节约,建筑风格形式力求简朴。这种对建筑业去奢就俭的思想,既包含对封建统治者穷奢极侈的不满,又有政治、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在内,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文明的建筑经济观念。虽然这种建筑经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统治者的奢侈浮华起到了限制作用,但是在客观上对建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不小的阻碍作用。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性质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近代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并逐渐发生作用,在新的生产方式作用下,各种代表新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近代工业、交通运输、商业、军事、学校教育以及近代市政设施等纷纷在中国产生,新的部门和行业的兴起自然而然地提出对适合自身特点的建筑的要求,各种新建筑成为社会的必需而被大量兴建。同时,各种近代政治、经济、文化设施的兴建日益与人们的生活发生较为密切的关系,使近代建筑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使人们开始重新考虑建筑在经济中的地位,一些人开始强调建筑对于经济的重要性。康有为指出,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中,除了住以外,其余部分可以作为消费部门看待,力求节俭,而建筑从整个经济角度看,应该大力发展。他说:“侈器宜尚,有益于公众也,在个人为侈,在公不得以为侈矣。若屋者,非一人一家之私物,而一国之公物也,以一人必不能久占者也。流通于国民之间,愈多愈侈,则流通之值愈多,民愈饶,国愈富,俗愈文明,所关至大矣。故欧、美人奖导之,美人月工所入,而屋租费其半,既盛宫室,又益卫生,花木扶疏绕其外,毡毯纱帘华其内,中人之宅,过吾公卿,岂故为奢侈而不知禁哉,诚以其可以积国富,即可裕民生故也。

本文编号:8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097.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在建筑工程的树立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1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