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基于二次甄别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抑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9 21:07

  本文关键词:基于发行风险的IPO抑价理论与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10年

基于二次甄别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抑价问题研究

曾妮  

【摘要】:IPO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缩写,意思是首次公开募股,也就是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发行抑价在各国证券市场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我国表现得尤为严重。 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承销商所雇用的甄别人员的供给非弹性上。当市场表现为过热的情况下,市场对甄别人员的需求猛增,而甄别人员的供给非弹性造成了供给不足,且随着需求的增加而更加严重。这种情况导致资质差的企业企图混水摸鱼,进入证券发行市场获得融资的机会。由此致使实际IPO的企业的平均质量下降,预期抑价幅度也会随之波动。随着甄别次数的增加,资质差的企业更有冲动涌入IPO市场,给甄别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使甄别的效力进一步下降。 本文运用比较静态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关于过热IPO市场的结论:承销商的收益上升,抑价幅度提高,发行上市的标准降低,大量企业涌入IPO市场。为了缓解过热IPO市场所面临的问题,首要解决办法是提高甄别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改变普通甄别人员和有经验的甄别人员之间的比例,在不降低有经验的甄别人员的甄别技能的情况下,尽量增加有经验的甄别人员的供给量,直到使甄别人员供给量不成为模型的限制条件。 具体到国际市场上的实际情况,本文的结论可以用来说明:增加准保荐人的数量并不能使得IPO市场的筛选更加准确,也不能使平均IPO质量得到提升,反而会使情况恶化,上市企业的平均质量会下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5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鹏;;我国股改后IPO抑价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02期

2 陈芳平;李宜泽;;我国创业板IPO抑价之谜[J];西部论丛;2010年06期

3 马君潞;刘嘉;;中国IPOs价格发现机制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4 李广存,陈海明;我国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的原因、影响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5 颜霜;;新股短期价格表现研究评述[J];特区经济;2006年12期

6 张文华;;我国IPO抑价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9期

7 郑红梅;赵红岩;;基于随机前沿方法的我国创业板IPO定价效率分析[J];中国市场;2010年Z2期

8 凃中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抑价的原因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年14期

9 夏新平,陈历北;谈我国IPO市场引入效率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3期

10 ;SSA Global公布其首次公开发行的普通股价格[J];现代制造;2005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帆;;A股市场IPO抑价新视角——基于智力资本的信息披露的解释[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林剑乔;黄德春;李蒙;;基于定价机制的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研究及博弈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黄德春;林剑乔;;发行体制变迁视角下的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李国平;;中国股市对民营企业的制度性歧视及其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玉灿;涂奉生;;上海A股市场新股发行量的周期性行为[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王磊彬;;企业外部融资与长期市场低绩效:现象、研究模型与解释[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周正义;;中国沪深股市的拯救之道及政策建议[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8 柴亚军;王志刚;;股改与IPO抑价:从公司治理角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9 康玲;陈晓毅;秦弋雯;;广西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及成因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孙方;谢从刚;蒋莅琳;;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首次公开上市发行(IPO)若干问题研究[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胜男;[N];证券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陈钢 陈建军;[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记者 向长富;[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李乾彬;[N];中国黄金报;2008年

5 黄继汇;[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张霞;[N];证券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楠;[N];中国证券报;2009年

8 主持人:梁忻;[N];中国企业报;2006年

9 张楠;[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梁懿娴;[N];国际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冬阳;发行中介声誉、IPO抑价及滞后效应[D];重庆大学;2010年

2 范汉熙;基于发行风险的IPO抑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邹斌;政府窗口指导、询价制与IPO抑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林茂;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IPO)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曾长虹;股票市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蒋彦;我国IPO首日抑价及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7 姜婷;我国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与抑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梁洪昀;A股一级市场收益特性与一二级市场资金分离性[D];清华大学;2002年

9 赵国儒;中国民营企业IPO前后经营绩效变化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10 孙自愿;基于抑价和溢价的IPO初始收益与长期走势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俊;投资银行声誉与IPO抑价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王军亮;投资者情绪及其对IPO抑价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丛晖;中国股市首次公开发行(IPOs)抑价现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曾妮;基于二次甄别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抑价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慧;中国股市IPO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洋;我国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7 曾丽莎;香港创业板市场IPO的发行抑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杨高峰;我国股市首次公开发行定价有效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刘亚清;中国A股新股抑价率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陈昊;我国证券公司上市途径与原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发行风险的IPO抑价理论与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6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26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6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