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12 12:11

  本文关键词: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问题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财经大学》 2012年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问题分析

原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的财富也与日俱增,在这种背景下居民理财需求不断增长。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中,证券投资基金是对投资者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种。由于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需求,所以要求证券投资基金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细分客户理念的引导下,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个性化的投资需要,基金在进行投资管理的过程中有必要呈现出差异化,从而能够使得基金的风险收益的匹配适合不同的投资者。同时本文认为在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风险收益偏好需求时,基金必然呈现出许多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中就包含有投资风格的问题。简单来讲,基金投资风格是基金在构建投资组合和选择股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点。 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风格,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分法:从证券投资基金所投资股票的市值大小来看可以把证券投资基金分为大盘型证券投资基金,小盘型证券投资基金,中盘型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投资基金所持股票的市净率和市盈率的大小来区分,可以把证券投资基金区分为成长型证券投资基金、价值型证券投资基金和平衡型证券投资基金;按照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策略和投资方式来看,可以把证券投资基金区分为积极型证券投资基金和消极型证券投资基金或者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 本文认为,无论是何种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划分方式,都可以还原为从风险收益匹配的角度来对证券投资基金进行区分。从大盘型基金投资风格、小盘型基金投资风格、中盘型基金投资风格来讲,第一类投资风格一般情况下代表着低风险低收益类型,第二类代表着较高的风险和较高的收益类型,最后一类代表着风险和收益都居于中间位置的基金投资风格。从成长型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价值型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平衡型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角度讲,第一类代表着高风险高收益类型的投资风格,第二类代表着相对低的风险和相对低的收益的投资风格,第三类代表着风险和收益都居于中间位置的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再从积极型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和消极型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角度讲,前者因为要获取超过市场平均的收益所以代表着较高的收益,当然由于进行积极的管理该基金在承担市场风险的同时也承担着,积极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风险,风险相对较大;相较前者而言,后者的投资风险相对较低,只是承担市场风险,当然也只能获得平均的市场收益,所以收益较低。所以本文认为,在传统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投资风格问题本质上是证券投资基金对不同的投资风险和证券基金投资收益组合的选择问题。当然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风格问题,可以采用有别于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的理论来解释,比如行为金融学理论。这是对投资风格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新解释,在本文后面的理论部分会提到。 目前我国开放式基金已经日渐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重要品种,开放式基金在我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开放式基金产生于2000年的12月18日,第一只开放式基金为华安创新,该只基金由华安创新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截止到2012年3月18日,我国国内总共有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数量为基金953只,其中,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为422只,混合型的证券投资基金为180只,债权型的证券投资基金为234只,货币型的证券投资基金为82只,另外的一种证券投资基金ETF连接基金数量为35只;我国市场上共有ETF基金是39只;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上的LOF基金为77只,以上均为开放式的证券投资基金数量。我国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为74只,在这之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有13只,另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封闭式基金有61只;除了封闭式基金以及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外,我国还有创新型证券投资基金为142只。从上可知,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在证券投资基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开放式基金中又有相当大比例的基金为股票型基金,因此对于股票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研究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本文研究的的重点。本文着重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角度对我国的开放式基金进行分析,试图发现我国开放式基金在投资管理中的实际投资风格是否与宣称的投资风格相同。这直接影响了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规范性,如果开放式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与宣称的投资风格是一致的,则投资者可以完全信赖证券投资基金事前宣称的风格,使得所投资的基金符合自己事先对该基金的风险收益预期。这样对投资者形成一种鼓励,有利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进行风格研究时,主要使用了两种方法,即基于投资组合的分析法和基于收益分析法。由于基于投资收益率的研究方法相对比较简便,而且收益率数据相对好收集,所以国内外学者大都采用该方法来研究基金的投资风格,我国国内情况更是如此。因此,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基于投资组合的方法来对我国偏股型开放式基金进行研究,进而弥补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缺陷。此外,本文又采用收益率和sharp指数对基金绩效进行衡量,以期增强本文研究的说服力。 本文采用了定量研究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投资组合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分析各基金所持有股票的各特征来判断各基金的投资风格;(2)收益率分析比较法。本文通过将成长型、平衡型、价值型三种类型基金的收益率和sharp指数进行对比来分析研究投资风格的差别情况。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对我国开放式基金实际投资风格与宣称风格相违背、以及实际投资风格趋同原因的解释。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第一部分,首先采用基于投资组合的投资风格分析方法对所选基金样本的实际投资风格进行判断,然后,采用收益率比较法,来对各基金投资风格进行判断,将两次判断结果进行印证以便加强结论的可靠性。在该部分研究完了以后,本文可以判断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真实的投资风格情况和该真实投资风格与各证券投资基金宣称风格的差异或一致性情况。第二部分,采用回归方法来判断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的持续性。以此来得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是否具有持续性的结论。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利用投资组合方法来对我国股票型投资基金投资风格进行研究,该方法的特点是数据处理量比较大,但是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2)采用收益和投资组合两种方法来对样本数据进行研究,使得本文结论更有说服性。(3)本文提出绝对绝对投资风格和相对投资风格的概念。并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两种类型投资风格分别进行研究分析。(4)按照股市趋势分不同区间,使得研究过程更加细化,所得结论更加可靠。 本文主内容为:首先对开放式基金的概念、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的概念以及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研究的主要方法进行介绍。然后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部分具体的方法是,采用了比较经典的基于投资组合分析法对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绝对投资风格进行研究,发现了如果从成长价值的角度来讲,总体看来不管事前表示自身是属于何种类型的风格,在日后实际的管理运行中表现出来的真实风格情况都与他们事前自身表示的风格有不一致的现象。实际投资风格趋同现象严重,而且不管何种类型的基金在不同行情下实际投资风格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接下来本文利用收益率比较法,对开放式基金的相对投资风格进行研究,发现从收益率角度看相对投资风格与实际宣称投资风格的差异性基本一致;再之后利用回归法对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持续性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持续期为半年。实证部分之后,本文对实证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且相应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比如说,因为本文实证发现我国偏股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与宣称投资风格出现较大的偏差,这样不利于我国整个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所以基金经理在进行基金投资时更应该坚持原有的投资风格。同时从监管层角度来讲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投资者角度来讲应该形成较为成熟的投资理念。 本文的研究对以下几种人员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性:1、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本文的研究后,可以对自己的投资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投资效果更加符合于自己的预期;2、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来说,本文的研究可以作为他们投资的一个参考,使他们在以后的投资管理中,能够保持实际投资风格与宣称风格的一致性,或者改进以往的管理方式,使得实际投资风格与宣称投资风格趋于一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证券基金的投资者;3、对于监管者来晚,了解了本文的研究之后,可以掌握目前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管理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管政策,以便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峰;徐华;李荣霞;;基金投资风格一致性及其对基金绩效的影响[J];财贸研究;2010年02期

2 金荣学;解洪涛;张晴;;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对心理账户的门限效应[J];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3 赵坚毅,于泽,李颖俊;投资者参与和证券投资基金风格业绩的评估[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4 连娟;陈冬琴;;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5 曾晓洁,黄嵩,储国强;基金投资风格与基金分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3期

6 王敬;刘阳;;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保持还是改变?[J];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7 周铨;朱洪亮;李心丹;;基于因子聚类方法的基金风格分类研究[J];南方经济;2006年12期

8 王敬;刘阳;杨典;;国内外关于基金投资风格的研究及启示[J];西南金融;2006年08期

9 顾华平;;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04期

10 杨朝军,蔡明超,徐慧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风格分类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威;;风格漂移与基金绩效[J];商业研究;2009年06期

2 龙振海;;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变动与上市公司绩效[J];商业研究;2010年10期

3 王敬,冯新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需求细分与供给创新[J];财经科学;2004年06期

4 郝源;董晓辉;;证券投资基金需求与其风格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6期

5 艾洪德;刘聪;;基金经理个人特征与基金投资风格[J];财贸经济;2008年12期

6 李学峰;徐华;李荣霞;;基金投资风格一致性及其对基金绩效的影响[J];财贸研究;2010年02期

7 龙振海;;基金风格类别变化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金秀;于莉;;我国债券型基金择时能力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丁志国;赵晶;徐德财;张晓野;;“名义”风格与投资组合“黑箱”——基金风格漂移行为的动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黄飞雪;苏敬勤;赵昕;;基于MST的辽宁省上市公司风格聚集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继辉;彭文平;;我国基金行业存在锦标赛效应吗?——来自开放式基金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咏梅;王劲松;;开放基金Beta系数及投资组合-投资策略匹配性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高丽;;机构股东持股与积极治理效应——基于投资者关系管理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检验[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肖继辉;;业绩排名影响投资风格的改变吗?——来自开放式基金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心愉;赵景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发行渠道分析[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国平;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投资风格识别及漂移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王学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许林;基于分形市场理论的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及其风险测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婉君;我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龙振海;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作用效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吴斌;基金投资行为的股价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苏木亚;谱聚类方法研究及其在金融时间序列数据挖掘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赫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宗兆昌;强制性制度变迁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经济效率[D];河海大学;2005年

10 吕日;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玲;我国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结构与基金业绩的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玲君;中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漂移验证及其与选股能力关系的探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沈岱岱;基金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的比较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潘哲盛;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违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海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估及归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李军;基于VaR-EGARCH与Gruber模型的基金投资风格识别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媛;中国基金仓位策略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曾正香;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弛;战术资产配置:行业与风格配置的实证研究与量化方法[D];复旦大学;2010年

10 侯鹏;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敬,冯新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需求细分与供给创新[J];财经科学;2004年06期

2 黄诒蓉;罗奕;;资本市场分形结构的理论与方法[J];当代财经;2006年03期

3 牛鸿,詹俊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择时能力的非参数检验[J];管理世界;2004年10期

4 熊胜君;杨朝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变化原因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李宇海;;我国证券市场多时间跨度的分形特征研究[J];经济经纬;2009年01期

6 陈丽;;基于分形维的经济均衡理论研究[J];经济经纬;2010年02期

7 袁境;中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趋同化的因子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5期

8 汪光成;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9 “中国投资者动机和预期调查数据分析”课题组;参与、不确定性与投资秩序的生成和演化——解读投资者动机和预期的另一个视角[J];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10 赵坚毅,于泽,李颖俊;投资者参与和证券投资基金风格业绩的评估[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加旺;基于分形市场理论和Copula函数理论的中国资本市场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敬;刘阳;;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保持还是改变?[J];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2 袁境;中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趋同化的因子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5期

3 曲文俏;;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宋威;;风格漂移与基金绩效[J];商业研究;2009年06期

5 郭文伟;宋光辉;许林;柴曼昕;;中国开放式基金风格择时能力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8期

6 白开旭;;中国开放式基金风格轮换能力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06期

7 许林;宋光辉;;基于分形维的基金投资风格识别及漂移量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04期

8 戴志敏;我国开放式基金的风格趋同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董铁牛;杨乃定;邵予工;;中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分析[J];管理评论;2008年07期

10 邓晓卫;田亚慧;;基于岭回归的中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秀娟;汪寿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运行效率实证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周伟;;中国股指期现货的投资风格权变相关套期保值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宋光辉;郭文伟;;基于DEA的中国开放式基金运营效率的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邹定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炳艺;;基于Count Panel Data模型的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偏好实证研究[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洪才;;对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十点认识[A];21世纪股份制与证券发展战略研讨会暨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专辑[C];1999年

7 王福胜;周文娟;王摄琰;;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效率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樊鸿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道德风险及控制[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9 朱晓颖;林非园;张新武;刘凤祥;;第十四章 开放式基金评价及问题[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10 朱晓颖;林非园;张新武;刘凤祥;;第十五章 开放式基金运作对策[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灵山;[N];证券日报;2006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程林;[N];证券时报;2006年

3 武汉新兰德 余凯;[N];证券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平平;[N];财经时报;2004年

5 Morningstar晨星(中国) 王蕊;[N];中国证券报;2008年

6 汇丰晋信2026生命周期基金经理 蔡立辉;[N];证券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马薪婷;[N];证券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黄金滔 安仲文;[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翁嘉鸣;[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安信证券研究所;[N];证券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安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和投资风格变异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喻国平;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投资风格识别及漂移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许林;基于分形市场理论的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及其风险测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郭文伟;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及风格资产轮换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聪;基金投资风格、基金业绩与基金经理个人特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6 徐占东;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和投资风格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7 解洪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轮动与市场波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汪光成;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计量与因素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2年

9 徐丽梅;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稳健投资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王学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骏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与策略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2 嵇志涛;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及其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3 王琦;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孙琦;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曾正香;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何可清;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韩世清;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黄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周娟;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陈皓;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变化原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问题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71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b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