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基于数字文化下年报披露的时点选择与投资者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20:15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字文化下年报披露的时点选择与投资者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壮大,投资者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上市公司的信息需要通过证券市场来传达,多种多样的信息导致了证券市场的复杂和开放的特殊性,投资者能够准确地获得上市公司信息的最便捷途径就是上市公司年报,对于上市公司本身来讲,为了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年报披露的内容和年报披露的时间选择也成为了一门有技巧的“艺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数字有一定的偏好,认为8是吉利的象征而比较偏爱,认为4不吉利而相对回避。本文主要研究这种由传统文化引起的数字上的偏好是否会在年报的披露时点上得以体现,又会引起投资者怎样的反应,正是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数字文化对于人们生活决策的影响,选择最具有数字文化特色的数字4和8,研究该时点进行年报披露所引起的投资者反应。文中首先明确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和综述,分析研究内容并构建全文的研究框架,然后本文以2008年至2014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研究,经历了正常收益、超额收益和累计超额收益的测算,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在回归结果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我国的数字文化和谐音文化影响,人们是存在数学的偏好和厌恶的,从我们对于年报披露时点的分组统计中可以明显的看出,选择在日期尾数为8的日子来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而选择在日期尾数为4的日子来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少,表现出喜8恶4的特点,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8号、18号、28号这样的黄道吉日来公布年报,表现出显著的“择日效应”,同时也可以说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情况并没有达到均衡;在中国,根深蒂固的数字文化对于人们的行为决策会造成影响,从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年报披露日选择在4号日期组会造成股价异动,表现为显著负效应:年报披露日选择在8号日期组会造成股价异动,表现为显著正效应。通过上述分析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异动,同时也可以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并没有达到半强势有效。
【关键词】:数字文化 年报披露时点 均衡披露 投资者反应 择日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2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
  • 1.2 文献综述12-19
  • 1.2.1 国外文献研究12-15
  • 1.2.2 国内文献研究15-18
  • 1.2.3 综述评析18-19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9-22
  • 1.3.1 研究内容19-20
  • 1.3.2 研究方法20-21
  • 1.3.3 技术路线21-22
  • 第2章 基础理论分析22-30
  • 2.1 行为金融学(Behavior Finance Science)22-24
  • 2.1.1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22-23
  • 2.1.2 行为金融23-24
  • 2.2 信息披露理论24-27
  • 2.2.1 寻租理论(Rent-seeking Theory)24-25
  • 2.2.2 印象管理理论(Impression Management Theory)25
  • 2.2.3 经济后果理论(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ory)25-26
  •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26-27
  • 2.2.5 委托代理理论27
  • 2.3 关于我国数字文化27-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我国年报信息披露基本概况30-35
  • 3.1 信息披露基本含义30
  • 3.2 信息披露制度30-31
  • 3.3 信息披露的主要监管部门31-32
  • 3.4 证监会对于年报披露方式和披露时点的规定32
  • 3.5 我国年报披露存在的问题32-34
  • 3.6 本章小结34-35
  • 第4章 年报披露时点选择与股票收益率实证分析35-52
  • 4.1 样本选择与筛选35-36
  • 4.1.1 样本选择35
  • 4.1.2 样本筛选35-36
  • 4.1.3 数据来源36
  • 4.2 基本统计分析36-40
  • 4.3 研究方法及研究设计40-46
  • 4.3.1 研究方法40-43
  • 4.3.2 研究设计43-46
  • 4.4 多元回归分析46-52
  • 4.4.1 变量选取46-47
  • 4.4.2 描述性统计47-48
  • 4.4.3 模型的建立48
  • 4.4.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8-52
  • 结论52-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泽;;发展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2 ;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基地落户北京石景山[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和玉龙;;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基地独树一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23期

4 傅平;;汉英数字文化观比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陈少峰;陈晓燕;;基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商业模式构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林婷;;中西方的数字文化观比较[J];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Z1期

7 ;基层群众数字文化科技知识需求调查报告[J];基层农技推广;2013年06期

8 霍华德·莱茵戈德;;数字时代我们怎么办[J];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2013年10期

9 肖秋;;“数字空间”之断想[J];上海信息化;2007年09期

10 王红英;王竹青;;河北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学理论;2012年3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唐斌;海峡两岸共创“数字文化家园”[N];计算机世界;2003年

2 记者 李珊珊;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召开[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记者 徐飞鹏 王砚文 通讯员 苏晶;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成立[N];北京日报;2011年

4 姜玉涛;我市与新加坡企业合作迈上新台阶[N];常州日报;2007年

5 郑英;农民享受“数字文化服务”[N];江阴日报;2008年

6 记者 马子雷;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顶层设计”提上日程[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张若冰;首个国家级数字文化企业诞生[N];经济日报;2011年

8 记者 齐小乎;首个国家级数字文化企业诞生[N];中国财经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任丽梅;“文化央企”启锚远航正当时[N];中国改革报;2011年

10 文化部党组书记 部长 蔡武;在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揭牌仪式上的致辞[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ADYNOV RAKHIM(巴特尔);俄、汉民族数字文化之比较[D];西北大学;2011年

2 陈希;数字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3 韩德彦;甘肃省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王宇薇;基于数字文化下年报披露的时点选择与投资者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王凯丽;俄汉民族数字文化分析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郎旭;中日两国(?)数字文化の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7 刘波;俄汉语中的数字文化差异[D];辽宁大学;2011年

8 贾海侠;俄汉语数字文化对比与翻译[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小康;数字文化文物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10 陈露;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字文化下年报披露的时点选择与投资者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91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2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