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来自民营科技型企业规模与生命周期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2-10-19 17:50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政府补贴是提升企业创新强度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主要形式有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选取2013-2017年在我国中小板上市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创新强度的影响效应,进一步考察企业规模特征对两种政府补贴工具效应的影响,并引入企业生命周期模型,考察政府补贴在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动中的最佳投入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对研发创新强度影响不显著,税收优惠能显著提升创新强度;企业规模在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强度间存在显著调节作用,企业规模越大,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强度的激励效应越弱。通过采用纳入企业生命周期因素的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政府补贴对成长期和成熟期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强度具有显著激励作用,对初创期和衰退期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强度影响不显著。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强度
    1.2 企业规模、政府补贴与创新强度
    1.3 生命周期、政府补贴与创新强度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效应
    2.2 企业规模在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强度间的调节作用
    2.3 政府补贴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差异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2 变量定义
        (1)因变量。
        (2)自变量。
        (3)调节变量。
        (4)控制变量。
    3.3 实证模型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相关性分析
    4.3 回归结果分析
        4.3.1 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分析
        4.3.2 企业规模对政府补贴与创新强度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4.3.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强度效应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1)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完善政府财政支持方式。
        (2)提升政府补贴灵活度,弱化企业规模概念。
        (3)发掘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性特征,优化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强度的耦合度。
        (4)对于企业而言,需从自身出发,加强综合素质建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技术创新——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视角[J]. 刘谊,章新蓉,沈静琦.  财会通讯. 2019(09)
[2]R&D税收激励与中国高新制造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企业规模、市场竞争程度的调节效应分析[J]. 吴松彬,张凯,黄惠丹.  现代经济探讨. 2018(12)
[3]财政补贴、生命周期和企业研发创新[J]. 童锦治,刘诗源,林志帆.  财政研究. 2018(04)
[4]新常态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 蔡则祥,武学强.  经济问题. 2017(10)
[5]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J]. 武咸云,陈艳,李秀兰,李作奎.  科研管理. 2017(09)
[6]政府科技投入能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J]. 陈庆江.  经济管理. 2017(02)
[7]政府研发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J]. 汤颖梅,王明玉.  企业经济. 2016(11)
[8]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J]. 储德银,杨姗,宋根苗.  财贸研究. 2016(05)
[9]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分析——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J]. 柳光强.  管理世界. 2016(10)
[10]政府研发补贴会促进企业创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陈玲,杨文辉.  科学学研究. 2016(03)

硕士论文
[1]政府关系、财政优惠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实证研究[D]. 张力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
[2]中小企业创新投入和融资结构关系的研究[D]. 何洋.西南财经大学 2016
[3]面向企业创新的江苏政府R&D资助方式对比研究[D]. 李琳琳.南京财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93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693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2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