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2 14:5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居民资产的急剧积累,居民的理财意识不断提高,为我国理财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券商集合理财业务重新启动,其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张,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继证券投资基金后最具发展潜力的机构投资者,不仅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投资结构的改善,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理财产品选择。特别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次贷危机后国内外股市面临剧烈震荡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稳定的收益率,较少出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负收益情况,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及较高的收益水平,使居民对该类产品的热情大大增加。而在不同的宏观形势以及多样的产品选择中,如何选择投资者心仪的理财产品,将是券商以及理财者本身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风险来源因素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国内的发展及现状,并选取2009年8月5日至2010年12月31日长江证券的“超越理财灵活配置”集合计划的收益率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由了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组成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各因素产品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情况进行初次筛选。这样在灰色关联度基础上的层次分析,比起单纯的专家评分...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3 文献综述
        0.3.1 国外研究情况
        0.3.2 国内研究情况
    0.4 论文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0.5 论文的创新点
1 相关理论基础
    1.1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基本介绍
        1.1.1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展情况
        1.1.2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分类
        1.1.3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市场分析
        1.1.4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区分
        1.1.5 “超越理财灵活配置”产品概述
    1.2 理财产品风险识别的相关理论
        1.2.1 风险识别的内容
        1.2.2 风险识别程序
        1.2.3 风险识别的方法
        1.2.4 风险识别的基本原则
    1.3 模型及方法简介
        1.3.1 灰色关联方法
        1.3.2 网络层次模型ANP
2 券商理财产品风险因素的初步筛选
    2.1 券商理财产品的风险来源分析
        2.1.1 宏观风险
        2.1.2 微观风险
    2.2 券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波动测度
    2.3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风险因素筛选
        2.3.1 灰色关联度方法引入
        2.3.2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2.3.3 灰色关联度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券商理财产品风险因素识别
    3.1 网络层次模型(ANP)导入
        3.1.1 ANP 方法原理
        3.1.3 ANP 方法结构的超矩阵与加权超矩阵
        3.1.4 ANP 方法的局部权重向量
        3.1.5 ANP 方法的决策步骤
    3.2 ANP 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3.3 风险因素识别的ANP 实证分析
        3.3.1 建立理财产品风险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3.3.2 内部依存的准则及元素的权重的确定
        3.3.3 超矩阵的计算
        3.3.4 计算指标的综合权重
        3.3.5 风险的综合预警指数
    3.4 本章小结
4 券商理财产品风险规避的方案设计
    4.1 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4.1.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投资者风险意识
        4.1.2 监管机构积极促进和支持
    4.2 加强券商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4.2.1 建立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4.2.2 提高理财产品的研发水平
        4.2.3 提高理财经理专业化水平
        4.2.4 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41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741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1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