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13 11:34

  本文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基于公路、水运交通的面板数据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财经学院》 2013年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李逢岳  

【摘要】: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分析、交通经济带理论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多忽略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较少且都是采用大尺度数据,研究对象地理单元过大,会忽略单元内部的空间结构。本文以浙江县市为研究单元,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为政府确定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投资方向、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价值。 本文首先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机理,认为区域经济的空间依赖性、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性和外部性是交通基础设施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从居民、企业、区域三个层面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路径,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存在正、负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是动态变化的。其次阐释了区域经济存在空间依赖性的理论基础,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空间自相关性,全局Moran指数I统计值表明,,浙江人均GDP存在明显的正空间自相关性,结合Moran散点图与LISA图,认为浙江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第三,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得到以下结论:(1)浙江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存在正空间溢出效应,不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本地交通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2005年一阶相邻县市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的产出弹性为0.123,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的产出弹性为0.096,2010年一阶相邻县市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的产出弹性为0.109,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产出的产出弹性为0.137;(2)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2010年与2005年相比,县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变小;(3)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衰减速度很快。最后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一些关于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和投资力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F512.7;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秉镰;刘勇;;对我国公路水运交通省际资本存量(1952-2004)的估算[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肖志勇;;人力资本、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3期

3 李忠民;刘育红;张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4 张浩然;衣保中;;地理距离与城市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经验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5 胡鞍钢;刘生龙;;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及溢出效应——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空间经济计量的结果[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5期

6 刘秉镰;武鹏;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7 刘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基于公路、水运交通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8 金江;;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基于珠三角地区的空间计量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魏下海;;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J];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10 何满喜;浙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数学;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庆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本家;;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4期

2 顾锋;梅琳;;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焦玮;张翔;;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米本家;;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5 徐英;;贵州省县域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6 王学勇;;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和空间格局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7 冯利萍;千庆兰;;东莞市镇区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8 程进;陆林;;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胡建国;;制度创新:安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李红启;孙元媚;;基于物流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铁路运输通道负荷测算[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守华;;苏州市及周边地区创新软环境对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启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曹景林;李建立;;地方政府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政府管理竞争力数据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陆相林;赵宁;;基于设施选址理论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优化配置初探[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马汴京;谢作诗;;FDI流入改进中国政府质量了吗?——来自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杨友才;;产权制度溢出性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滞后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魏后凯;;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7 王叶军;;后危机时代京津冀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基于京津冀都市圈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刘方;;关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探讨[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杜跃平;王开盛;;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陈永国;;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的理论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徐敬俊;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苏建兰;云南松茸产业链经济学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9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李成武;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地域性差异及空间特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林丽萍;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及特色空间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岚;黑龙江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宠华;白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唐宁;中国融入中日韩经济圈效应探讨:发展中大国经济一体化理论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志良;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蒋华夏;长江三角洲城市竞争力变化趋势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林晓言;关于运输外部性的一些新思考[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刘秉镰;刘勇;;对我国公路水运交通省际资本存量(1952-2004)的估算[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5 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长三角1993-2006年132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6 骆永民;;财政分权、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J];财贸研究;2008年03期

7 王轶军;郑思齐;龙奋杰;;城市公共服务的价值估计、受益者分析和融资模式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8 张京祥,崔功豪;区域与城市研究领域的拓展:城镇群体空间组合[J];城市规划;1999年06期

9 刘贵文;彭燕;;轨道交通对住宅房地产价值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7年01期

10 范九利,白暴力,潘泉;基础设施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进展——生产函数法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庆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张敏;美国横贯大陆铁路的铺设及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楠,徐逸伦;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2 吴曙霞,李培进,蔡国友,张传本,吴翠玲;基于区域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规划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21期

3 鲁德银;蔡根女;;鄂苏浙粤鲁省域中小企业群比较[J];经济地理;2006年02期

4 刘辉;任建兰;;山东省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张明龙;;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0期

6 李具恒;;区域经济广义梯度理论内在的广义梯度推移机理研究[J];西北人口;2006年06期

7 刘丽雪;;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小企业科技;2007年06期

8 李长如;王震;宋维玲;;沿海港口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J];海洋信息;2008年02期

9 张坤;;区域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08年06期

10 段利民;马鸣萧;;“资源诅咒”问题研究理论综述[J];未来与发展;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承伟;潘峰华;;我国交通网络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995—2005)[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管镇滨;马锦郁;;西北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张玲;张晓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启示[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付晓东;;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生全;冯静;高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各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静态评判模型[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冯拾松;;论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吴翠玲;蔡国友;李培进;张传本;吴曙霞;;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成海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分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李琪;张越;;互联网因素对我国省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付晓东;;基于虚拟空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许开峰;[N];北大荒日报;2011年

2 记者 左文辉;[N];宁波日报;2005年

3 严娜;[N];现代物流报;2007年

4 通讯员 田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N];哈密报(汉);2008年

6 CUBN记者 陈文喜;[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杨心平;[N];乐山日报;2009年

8 记者 韩浩 章梅 实习生 洪毅彬 蒲亮 通讯员 关雨;[N];南方日报;2009年

9 记者 王炤坤;[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本报驻住交会特派记者 朱以师;[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茗;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晶;辽宁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来逢波;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与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单良;辽宁省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林矗;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程玉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2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海英;我国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政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磊;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石志恒;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与协调发展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赵子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燕;我国区域产业集群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四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明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基于公路、水运交通的面板数据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37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4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