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崆山白云洞风景区旅游生态足迹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23:20

  本文关键词:崆山白云洞风景区旅游生态足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崆山白云洞风景区 旅游生态足迹 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


【摘要】:旅游生态足迹是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和理论之一。随着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景区生态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科学的开展生态旅游,定量评估旅游发展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作为国家4A级景区的崆山白云洞风景区在此方面的研究尚处空白。本文分析了国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对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主要从理论与模型、实证研究和动态分析等三大方面展开,并提出研究趋势及存在问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原有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仅考虑到行、住、食、购、游、娱六个方面,在结合景区实际状况后,考虑到游客产生的旅游垃圾往往被忽略,故在原基础上增加了旅游垃圾子模型,使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更全面。本文就2007~2013年的崆山白云洞风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旅游生态足迹结构为,七年间旅游交通所占比例最大,平均为77.53%;旅游餐饮次之,平均8.24%;娱乐生态足迹最小,平均不足0.02%。从土地类型结构来看,由于交通、餐饮和购物生态足迹各自所占较大比例,化石能源地在六类生物生产性土地中所占比例最大,七年平均为79.38%,耕地次之。(2)2007~2013年该风景区平均旅游生态足迹为7549.631217 hm2,平均生态承载力为22003.29524 hm2,平均生态盈余为14453.66402 hm2。但随着游客量的增加盈余一直在减少,2007到2013年生态盈余下降了12.99%,人均生态盈余下降了32.4%。在当前的消费模式下,每年接待游客不超过153.9万人,就可以保障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3)运用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预测未来三年游客量分别为617996人、654524人、693823人,旅游生态足迹分别为9365.144 hm2、9954.666 hm2、10589.4 hm2,生态盈余分别为12775.12 hm2、12252.75 hm2、11696.1 hm2。并预测在2031年会首次出现生态赤字,为-767.25 hm2。(4)2007年旅游收入足迹为0.0003381(hm2/元),到2013年下降到0.0002189(hm2/元),说明景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在逐渐提升,但是总体上,旅游收入足迹偏大,资源利用水平不高,旅游效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5)将该风景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与武隆世界自然遗产地、浙江天目山、洛阳龙门石窟、五台山、山海关天下第一关景区、井冈山笔架山景区、色季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进行比较,发现两类景区人均旅游生态足迹较小。一种是面积小、名气大且游客量多的景区,由于景区不能容纳太多的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游客这方面的消费被转移到景区外,游览的建成地面积也相对较小。另一种,景区面积很大,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游客量较少且停留时间短,在景区的餐饮、住宿、购物消费都较少,且各类建筑设施建设还不全面,崆山白云洞风景区就属于此类。综上,本文发现游客的规模、消费状况、停留天数及景区面积与管理、各类设施状况都会影响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为保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本文提出意见如下:一是倡导景区合理利用荒地,整治农家乐旅馆,保护核心景观;二是开发素斋饮食;三是景区统一设置环保大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四是挖掘景点内涵,促进各景点均衡发展;五是加强山核桃挂件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增加产品附加值,变废为宝。
【关键词】:崆山白云洞风景区 旅游生态足迹 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X3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20
  • 1.1 研究意义10
  • 1.2 EF理论研究10-14
  • 1.2.1 EF理论10-11
  • 1.2.2 EF的计算方法11-12
  • 1.2.3 国内外EF研究进展12-14
  • 1.3 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进展14-18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5-18
  • 1.4 TEF研究存在的问题18
  • 1.5 研究内容18-19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9-20
  • 1.6.1 研究方法19
  • 1.6.2 技术路线19-20
  • 2 崆山白云洞风景区概况20-22
  • 2.1 自然概况20-21
  • 2.1.1 地理区位20
  • 2.1.2 地质地貌20
  • 2.1.3 土壤状况20
  • 2.1.4 气候20
  • 2.1.5 水文20-21
  • 2.1.6 植被概况21
  • 2.2 风景区旅游发展概况21-22
  • 3 风景区TEF动态分析22-55
  • 3.1 旅游交通EF模型构建和动态分析22-28
  • 3.1.1 旅游交通EF模型22
  • 3.1.2 旅游交通EF动态分析22-28
  • 3.2 旅游餐饮EF模型构建和动态分析28-37
  • 3.2.1 旅游餐饮EF模型28-29
  • 3.2.2 旅游餐饮EF动态分析29-37
  • 3.3 旅游住宿 EF 模型构建和动态分析37-44
  • 3.3.1 旅游住宿EF模型37-38
  • 3.3.2 旅游住宿EF动态分析38-44
  • 3.4 旅游游览EF模型构建和动态分析44-46
  • 3.4.1 旅游游览EF模型44
  • 3.4.2 旅游游览EF动态分析44-46
  • 3.5 旅游购物EF模型构建和动态分析46-49
  • 3.5.1 旅游购物EF模型46
  • 3.5.2 旅游购物EF动态分析46-49
  • 3.6 旅游娱乐EF模型构建和动态分析49-52
  • 3.6.1 旅游娱乐EF模型49
  • 3.6.2 旅游娱乐EF动态分析49-52
  • 3.7 旅游垃圾EF模型构建和动态分析52-55
  • 3.7.1 旅游垃圾EF模型52
  • 3.7.2 旅游垃圾EF动态分析52-55
  • 4 崆山白云洞风景区综合TEF分析55-66
  • 4.1 风景区TEF综合分析55-57
  • 4.2 风景区生态承载力分析57-59
  • 4.3 风景区生态盈余(赤字)综合分析59-60
  • 4.4 风景区旅游生态盈余的预测60-64
  • 4.4.1 游客量对崆山白云洞风景区TEF的影响60-61
  • 4.4.2 游客量的变化情况预测61-62
  • 4.4.3 风景区TEF变化情况预测62-63
  • 4.4.4 风景区生态盈余(赤字)变化趋势预测63-64
  • 4.5 风景区旅游发展状态评述64-66
  • 4.5.1 与其他景区比较64-65
  • 4.5.2 风景区旅游收入足迹65
  • 4.5.3 风景区总体发展状态65-66
  • 5 促进风景区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66-68
  • 5.1 从景区内外提高交通通达性66
  • 5.2 开发素斋饮食66
  • 5.3 加强山核桃挂件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66-67
  • 5.4 合理利用荒地,整治农家乐67
  • 5.5 促进风景区均衡发展67-68
  • 6 总结与展望68-70
  • 6.1 结论与讨论68-69
  • 6.1.1 结论68-69
  • 6.1.2 讨论69
  • 6.2 创新点69-70
  • 参考文献70-7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4-75
  • 作者简历75-76
  • 致谢76-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桂华,李鹏;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J];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2 赵超;陆宝宏;崔冬梅;邓山;毛豆;吴星鑫;徐琨;;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宁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10期



本文编号:1009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009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0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