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17:29

  本文关键词: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发展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节庆旅游 牡丹文化 旅游节 菏泽市


【摘要】:与传统旅游相比较,节庆旅游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和效益巨大的市场,是近年来旅游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当前节庆旅游在我国正显示出发展的良好势头,菏泽是全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每一年举行的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游客,这成为展现菏泽牡丹文化内涵和菏泽良好城市形象的好时机。但是随着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自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再加上周边旅游城市节庆旅游业特别是洛阳牡丹花会的激烈竞争,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的开发力度及影响力都有待提高,如何实现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的跨越式及可持续发展,是现在菏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研读归纳了国内外关于节庆旅游的研究成果的情况下,对节庆旅游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进行解析,认为节庆旅游就是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经济、人文、历史和文化等地方特色,通过系统的旅游规划设计,以节庆的方式开发和营销,将其发展成为旅游业的旅游景点,为旅游目的地产生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效益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在此认知情况下,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的发展条件以及发展概况,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指出了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旅游节知名度不高、旅游节活动特色缺乏、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和旅游区服务保障不足四个方面。文中结合菏泽实际给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加大市场营销宣传力度、创立特色化本土旅游品牌、大力研发牡丹旅游产品和全面提升旅游节服务质量。文章共分五个部分,其中第四部分研究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第五部分有针对性的研究了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发展的具体优化策略,这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节庆旅游 牡丹文化 旅游节 菏泽市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实践意义10-11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1-12
  • 1.3.1 研究思路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12-15
  • 1.4.1 国外研究发展状况12-13
  • 1.4.2 国内研究发展状况13-15
  • 2 节庆旅游的有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15-19
  • 2.1 有关概念问题探讨15-17
  • 2.1.1 节庆旅游概念界定15-16
  • 2.1.2 节庆旅游的特点和功能探讨16-17
  • 2.2 节庆旅游的理论基础17-19
  • 2.2.1 旅游策划学理论17
  • 2.2.2 新公共管理学理论17-18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18-19
  • 3 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19-33
  • 3.1 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的发展条件19-24
  • 3.1.1 自然条件适宜19
  • 3.1.2 交通条件便利19
  • 3.1.3 文化底蕴丰厚19-20
  • 3.1.4 牡丹资源条件优越20-23
  • 3.1.5 市场运作模式成熟23-24
  • 3.2 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发展概况24-25
  • 3.3 问卷设计、发放和分析25-30
  • 3.3.1 调查问卷设计25-26
  • 3.3.2 调查问卷发放26
  • 3.3.3 调查问卷分析26-30
  • 3.4 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0-33
  • 3.4.1 旅游节知名度不高30
  • 3.4.2 旅游节活动缺乏特色30-31
  • 3.4.3 旅游产品开发滞后31-32
  • 3.4.4 旅游区服务保障不足32-33
  • 4 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发展对策研究33-40
  • 4.1 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33-34
  • 4.2 创立特色化本土旅游品牌34-36
  • 4.2.1 丰富牡丹观赏活动34
  • 4.2.2 增强牡丹文化体验34-35
  • 4.2.3 营造牡丹文化氛围35-36
  • 4.3 大力研发牡丹旅游产品36-38
  • 4.3.1 重视高端市场产品需求36-37
  • 4.3.2 满足大众化产品需求37
  • 4.3.3 加大节后旅游产品开发37-38
  • 4.4 全面提升旅游节服务质量38-40
  • 4.4.1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38-39
  • 4.4.2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39-40
  • 5 结语40-42
  • 5.1 研究结论40-41
  • 5.2 研究展望41-42
  • 参考文献42-46
  • 附件46-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祁瑞芬;何得平;;对临夏州传播牡丹文化与发展牡丹产业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年02期

2 本刊编辑部;;国色天香 花和天下[J];协商论坛;2010年04期

3 胡尊东;洪梅香;;牡丹文化及其产业化的模式探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4 ;市场经济条件下牡丹文化运作[J];经济管理与干部教育;1993年04期

5 ;专题[J];中国花卉园艺;2005年05期

6 ;菏泽,牡丹花里显风流 著名风景区[J];旅游世界;2012年Z1期

7 董育红;;以牡丹文化促进菏泽经济发展[J];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山东省物价局关于在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期间对菏泽城区大中型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行涨价幅度控制的批复[J];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年14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琛;;运用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手法创新“牡丹文化”设计[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辉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牡丹文化也是产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通讯员 刘广亮 王青;古县扮亮城市迎接牡丹文化旅游节[N];临汾日报;2008年

3 记者 张大伟;首届中国·古县牡丹文化旅游节即将举行[N];临汾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刘广亮 刘冉玲;第二届中国·古县牡丹文化旅游节好戏连台[N];临汾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松战;打造牡丹文化食品“第一品牌”[N];洛阳日报;2009年

6 市委常委 农工委书记 田金钢;提升花木生产档次 深入发掘牡丹文化[N];洛阳日报;2011年

7 李燕锋;民间文化收藏遭遇尴尬[N];洛阳日报;2007年

8 本刊驻鲁西南记者 赵军 通讯员 祖士常 潘耀东;展示牡丹文化 拓宽经济合作领域[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9 记者 靳淑琴 通讯员 王培亮 徐向前;古县:牡丹花会唱响旅游大戏[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张大伟;首届中国·古县牡丹文化旅游节开幕[N];临汾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巍;中国牡丹文化的综合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李青艳;佛寺园林中牡丹文化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朱晓平;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发展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朱桂山;牡丹园牡丹文化景观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20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020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0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