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09:31

  本文关键词: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发展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入境旅游流 旅游目的地 耦合发展模式 灰色关联分析 六大城市


【摘要】: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施行。旅游业进入依法治旅的新阶段。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性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经济、社会等功能早已被社会重视并加以利用,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入境旅游业是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旅游业结构,促进旅游业的稳定协调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但蓬勃快速发展的入境旅游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旅游供需结构性失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反映为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情况。在耦合协调理论的指导下,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可以对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整体定量化分析与定性评价。因此,本文在耦合协调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以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成都、西安六大城市为案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协调发展的模式进行判断;了解六大城市旅游目的地各子系统在目的地旅游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对案例地城市的入境旅游发展的共性、差异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思路是:①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设计的研究实际需求,构建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评价体系。②对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明确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整体协调发展水平,并从入境旅游流和旅游目的地两个系统出发,利用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计算入境旅游流和旅游目的地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对六大城市入境旅游综合发展现状进行探讨。③在灰色系统理论指导下,引入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灰色关联度指数,探索判定案例地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的耦合发展模式,并进行六大城市发展模式归类分析。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呈“从濒临失调—良性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在2000—-2012年期间,作为我国发展入境旅游的代表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成都和西安的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发展从濒临失调逐渐成长为良好协调。特别是2012年,广州、成都和西安的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系统呈现优质协调发展的局面。这说明我国东西部较发达城市的入境旅游市场在不断规范化,入境旅游发展日趋成熟,旅游需求与旅游目的地供给逐步实现良性耦合的趋势。(2)我国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综合发展水平时序变化规律明显引入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北京市入境旅游流综合发展水平起点高,整体呈现稳定、缓慢上升的趋势;上海和广州入境旅游流综合发展水平增长稳步、迅速,入境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能力是两大城市入境旅游的重要动力;昆明,沿边型城市,主体客源国的平均出游率是其入境旅游流综合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成都市入境旅游流综合发展水平由前期的缓慢增长成长为迅速增长,入境旅游者对赴蓉旅游需求越来越强烈;西安入境旅游流综合发展水平增长速度适中,人均停留时间是其入境旅游流综合发展水平的关键衡量指标。(3)交通与区位现成为推动我国入境旅游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借鉴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评价模型,按照关联度指数,可以简单的将六大城市划分为两大类,即,在交通与区位子系统推动下入境旅游快速发展的城市:北京、广州、昆明、成都和西安;旅游服务设施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带动入境旅游发展的城市是上海。而根据上海市旅游目的地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与上海市入境旅游耦合协调度的关联度分析,上海市交通与区位子系统的关联度数值为0.8565,按照关联度的划分标准,我们发现上海市的交通与区位系统与上海市入境旅游协调发展关联性极强。这也验证了,在六大研究案例地中,交通与区位在城市入境旅游发展中占据着关键地位,交通与区位现已成为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主推力量。(4)总结我国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发展有四类模式在计算出旅游目的地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公式,可以量化旅游目的地各子系统与目的地入境旅游良性耦合协调发展的关联性,根据六大城市关联度指数,可以将六大城市划分为四种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旅游耦合发展模式,分别是:以北京与西安为代表的交通与服务优势导向耦合模式;上海为代表的服务与经济优势导向耦合模式;广州为代表的区位与经济优势导向耦合模式;昆明与成都为代表的区位与生态优势导向耦合模式。定性分析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发展的四种模式,可以发现各城市在入境旅游发展中的共性与差异性。本文研究创新点:(1)对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的耦合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发展模式有:交通与服务优势导向、服务与经济优势导向、区位与经济优势导向、区位与生态优势导向等四种耦合模式。(2)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解决了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的子系统对耦合水平贡献的量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性耦合研究的精度。本文将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与灰色关联度模型相结合,以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协调度组成的时间数列作为参考数列,以旅游目的地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组成的序列作为比较数列,进行数列间的关联度分析,解决了耦合协调度模型无法对旅游目的地各子系统对目的地旅游协调发展的差异性作用进行量化分析的局限。本文主要研究不足:(1)由于受自身研究实力、数据获取、研究方法的制约,本文建立的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还有待验证。(2)方法的单一性限制了深层次剖析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发展模式的可能性。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可以分析旅游目的地各子系统与目的地入境旅游协调发展的关联度,无法对主导因素在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发展中的具体作用进行测量,因而限制了更加深入分析旅游目的地各子系统的可能性。
【关键词】:入境旅游流 旅游目的地 耦合发展模式 灰色关联分析 六大城市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12-13
  • 1.1.1 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12
  • 1.1.2 入境旅游发展供需矛盾凸显12-13
  • 1.1.3 六大城市入境旅游发展现实意义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5
  • 1.2.1 研究目的13-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1.3 研究内容15-16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6-20
  • 1.4.1 研究方法16-17
  • 1.4.2 技术路线17-20
  •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20-30
  •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20-25
  • 2.1.1 旅游流相关研究20-22
  • 2.1.2 旅游目的地相关研究22-25
  • 2.2 理论基础25-30
  • 2.2.1 耦合协调理论25-27
  • 2.2.2 灰色系统理论27-30
  • 第3章 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30-38
  • 3.1 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30
  • 3.2 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协调度评价等级30-31
  • 3.3 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31
  • 3.4 耦合评价体系构建31-33
  • 3.5 数据来源33-34
  • 3.6 指标权重确定34-38
  • 第4章 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协调发展分析38-52
  • 4.1 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协调度测算38-40
  • 4.2 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综合发展水平时序性分析40-52
  • 4.2.1 入境旅游流综合发展水平时序性分析40-47
  • 4.2.2 旅游目的地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时序性分析47-52
  • 第5章 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发展模式的灰色关联分析52-70
  • 5.1 六大城市入境旅游灰色关联度分析52-60
  • 5.2 六大城市耦合模式划分及归类分析60-68
  • 5.3 六大城市灰色关联度整体分析68-70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70-74
  • 6.1 研究结论70-72
  • 6.2 研究创新点72
  • 6.3 不足与展望72-74
  • 6.3.1 研究不足72
  • 6.3.2 研究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86
  • 致谢86-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创琳,Yehua Dennis Wei;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2 郑伯红;杨靖;;县域旅游协作开发模式探讨——以湖南省华容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6期

3 吴必虎,马晓龙,邓冰;面向实施主体的旅游犯罪危机管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李创新;马耀峰;张佑印;高军;;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入境客流与收入时空动态演化与错位——重力模型的实证[J];经济地理;2010年08期

5 张广海;高乐华;;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量化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旅游科学;2008年04期

6 刘绍华,路紫;浅议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区域整合功能——以大连旅游网(http:www.visitdalian.com)为例[J];旅游学刊;2004年02期

7 文谨;宫辉力;;不同自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需求的研究——以北京为例[J];旅游学刊;2007年09期

8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08期

9 余书炜;“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综论———兼与杨森林商榷[J];旅游学刊;1997年01期

10 王昕;陈婷;;基于旅游行为的旅游目的地空间层次与管理[J];人文地理;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海霞;桥头堡战略下云南—南盟贸易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48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048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d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