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龙塘村山地传统民居聚落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19:01

  本文关键词:龙塘村山地传统民居聚落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山地传统民居聚落 文化旅游资源 保护性开发


【摘要】:我国山地传统民居聚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文化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规模庞大。这些传统民居聚落,由于地形陡峭,远离繁华的都市区,受人类社会影响较小,保存条件好。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们为了改善自身的生产生活水平,出现了大拆大建等破坏性活动,导致其文化旅游资源面临消失的困境,这将是我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巨大损失。当地居民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传统文化资源的矛盾,而文化旅游业正是可以有效调节二者关系的产业,因此对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是基础和最终目的。开发是实现的途径。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本文以典型的山地传统民居聚落—重庆市中山镇龙塘村为例,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实地调研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得出相应的保护性开发策略。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综述、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为深入研究做基础;第二部分是重庆市龙塘村山地传统民居聚落文化概况;第三部分是龙塘村山地传统民居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了其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引出第四、五部分,即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保护性开发;最终第六部分得出相应的结论,为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山地传统民居聚落 文化旅游资源 保护性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5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现状综述13-21
  • 1.2.1 相关理论概念的界定13-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8
  • 1.2.3 国内研究现状18-21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21-22
  • 1.3.1 研究目标21-22
  • 1.3.2 研究方法22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2-24
  • 1.4.1 研究内容22-24
  • 1.4.2 技术路线24
  • 1.5 本章小结24-25
  • 2 重庆市龙塘村山地传统民居文化概况25-34
  • 2.1 龙塘村的概况25-29
  • 2.1.1 龙塘村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25-27
  • 2.1.2 龙塘村的人文经济环境概况27-29
  • 2.2 龙塘村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概况29-32
  • 2.2.1 民居聚落的空间布局29-32
  • 2.2.2 民居聚落的空间布局特点和价值研究32
  • 2.3 龙塘村历史文化渊源、发展、演变32-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3 龙塘村山地传统民居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分析34-53
  • 3.1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34-38
  • 3.1.1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34-36
  • 3.1.2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36-37
  • 3.1.3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37-38
  • 3.2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38-41
  • 3.3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价值41-42
  • 3.4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42-44
  • 3.4.1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对其开发的作用42
  • 3.4.2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其保护的作用42-44
  • 3.5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原因44-47
  • 3.5.1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的现状44-45
  • 3.5.2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5-47
  • 3.6 资源保护与开发SWOT分析47-52
  • 3.6.1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优势分析47-48
  • 3.6.2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劣势分析48-49
  • 3.6.3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面临的机遇49-51
  • 3.6.4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的挑战51-52
  • 3.7 本章小结52-53
  • 4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53-59
  • 4.1 保护原则53-55
  • 4.1.1 力求真实的原则53
  • 4.1.2 整体性保护与分级别、分类别保护相结合的原则53-54
  • 4.1.3 不同保护主体互相配合的原则54-55
  • 4.2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55-58
  • 4.2.1 搜集整理文化旅游资源,实现资料系统化建设55
  • 4.2.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组织保护委员会,实现保护法制化和机构化55-56
  • 4.2.3 加大力度对不同主体教育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和技能56-57
  • 4.2.4 加强环境和风貌保护,实现保护内容整体化57-58
  • 4.3 本章小结58-59
  • 5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59-74
  • 5.1 保护性开发的原则59-61
  • 5.1.1 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原则59
  • 5.1.2 适度性开发的原则59-60
  • 5.1.3 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60
  • 5.1.4 特色性开发与专题性开发相结合的原则60-61
  • 5.2 保护性开发的模式61-64
  • 5.3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64-73
  • 5.3.1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模式的借鉴64-65
  • 5.3.2 龙塘村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别分等级的保护性开发65-73
  • 5.4 本章小结73-74
  • 6 结论74-75
  • 6.1 结论74
  • 6.2 研究的不足74-75
  • 参考文献75-80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80-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金星;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J];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2 陈景富;坚持“五突出”开发佛道教文化旅游资源[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方才勤;;三峡水电文化旅游资源述评[J];三峡文化研究丛刊;2003年00期

4 乌铁红;成吉思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发的相关问题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熊伟,罗能;重庆抗战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张艺兵,白云;郑献甫研究与象州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7 吴芙蓉;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东潇;重庆军事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张君,赵霞;青海省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青海科技;2005年04期

10 吴宗友,王邦虎;论徽州软体文化旅游资源的元价值与生存困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平;;关于西林县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的思考[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2 王海蓉;;大冶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3 张桂兰;;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4 阿尔斯朗·马木提;;新疆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潜力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郑向敏;;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6 陈敬堂;;以黄埔军校史迹为龙头开发长洲文化旅游资源[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7 于滋娴;张国莉;任文颖;;南京市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翔;王乃举;;长江流域湖北段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设想[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9 刁宗广;;徽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10 安文新;;试论夜郎文化旅游资源定位定量分析[A];乌蒙论坛[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和;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精心打造焦作名片[N];焦作日报;2007年

2 谭亚男;合理开发民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N];湘声报;2008年

3 记者 欧阳敏;开发整合盐文化旅游资源[N];自贡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鹏;罕见的文化旅游资源[N];郴州日报;2009年

5 林子;央视推介梵净山文化旅游资源[N];铜仁日报;2009年

6 记者 严凌;开发鄂东宗教文化旅游资源[N];黄石日报;2010年

7 特约通讯员 王文佐;法国普瑞斯汀投资集团到印江考察文化旅游资源[N];铜仁日报;2011年

8 诸葛军;临沂市河东区政协调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N];联合日报;2011年

9 亚太地区旅游联合会会长 何光晔;文化内涵与旅游品牌有机结合[N];北京商报;2008年

10 吴宝书;山东旅游业求解三大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双莲;湖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津;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华;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姜晨;崂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翟志芳;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梁丽文;桂东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7 吴洁芳;基于市场分析的安庆市文化旅游资源分层开发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8 刘晓庆;四川桥文化旅游资源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9 丁佳;环青海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青海大学;2015年

10 李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35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535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0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