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汪宁生与中国民族考古学

发布时间:2017-07-17 09:00

  本文关键词:汪宁生与中国民族考古学


  更多相关文章: 汪宁生 中国民族考古学 西南地区


【摘要】:正汪宁生先生(1930.5~2014.2)多年从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工作,主要兴趣在于搜集民族志材料以研究中国古史和中国考古学,其研究范围和方法论与欧美流行的民族考古学若合符节,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持之以恒的努力,创建了中国民族考古学。汪宁生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论文集、专著、日记等10余种。离休后,他主持恢复编辑、出版《民族学报》的工作。2013年12月,《汪宁生集》~([1])出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关键词】汪宁生 中国民族考古学 西南地区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11BZS009、13XZS03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30)中期成果之一 国家文物局课题(20090110)资助
【分类号】:K87
【正文快照】: 汪宁生先生(1930.5~2014.2)多年从事《论语》一书中曾表示可去边远的少数民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工作,主要兴趣在(“九夷”)之中生活,因为那里还保留有于搜集民族志材料以研究中国古史和中国考古他向往的古代制度。古代学者注释经籍,遇学,其研究范围和方法论与欧美流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豫秦;;擂钵的功用[J];华夏考古;1993年01期

2 宋豫秦;石家河文化红陶杯与陶塑品之功用[J];江汉考古;1995年02期

3 李仰松;;从瓦族制陶探讨古代陶器制作上的几个问题[J];考古;1959年05期

4 林声;;记彝、羌、纳西族的“羊骨卜”[J];考古;1963年03期

5 林声;;云南永胜县彝族(他沷人)“羊骨卜”的娍查和研究[J];考古;1964年02期

6 宋兆麟;;云南永宁} 西族的葬俗——兼娗对仰韶文化葬俗的看法[J];考古;1964年04期

7 宋兆麟;;云南永宁纳西族的住俗——兼谈仰韶文化大房子的用途[J];考古;1964年08期

8 汪宁生;;中国考古发现中的“大房子”[J];考古学报;1983年03期

9 汪宁生;;云南傣族制陶的民族考古学研究[J];考古学报;2003年02期

10 汪宁生;;三谈民族考古学[J];考古;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舒宪;“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山海经·荒经》的观念背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于文哲;;史佚考论——兼论《周书》、《周颂》、《周易》的编撰者[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3 程丽云;;两汉时期对西南地区的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4 刘建;张斌;;崖壁画上的宗教舞仪——广西花山崖画采风“报告”[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肖正伟;哀牢国与滇国之辨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6 郑杰文;西王母神话的源渊及其在中原地区的流播和演变[J];滨州师专学报;1993年Z1期

7 黄觉弘;;《左传》成书春秋说综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先胜;;詹子庆教授主编《中国古代史》批评——大学历史教材批评之一[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王宁;;“黄帝”考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方铁;南诏、吐蕃与唐朝三者间的关系[J];中国藏学;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明生;;从自然瓜果到人文瓜果——论佤族“司岗里”文化的产生及其演变[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尹弘泽;杨其威;;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新分期[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3 王仁湘;;边疆考古与民族考古学[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廖肇羽;;塔里木河流域远古羌人文化遗存探微[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5 周旺;;论西南桂、滇、黔三省区少数民族小吃文化的区域个性[A];饮食文化研究(2005年第3期)[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牛长立;比较视野中的鄂尔多斯式青铜斧[D];南京大学;2011年

4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小艺;兴盛、衰落与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廖国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伟峰;香火接续:传统社会的招赘婚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井祥贵;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雄;“害羞”之墙[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黄鹏;云南民间制陶的调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欧阳秀敏;宋代占卜风气中的士人行为与心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杜培;民国时期甘肃黄河皮筏与筏户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杨博;河北地区所见先秦时期有铭兵器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静;王充的文学“四论”[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丛月明;《尚书》语言的文学性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耀西;兆麟;;石球——古老的狩猎工具[J];化石;1977年03期

2 ;西安半坡遗址第二次发掘的主要收获[J];考古通讯;1956年02期

3 费孝通;;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和与少数民族历史有关的地区的考古工作——在考古工作会议上的发言[J];考古通讯;1956年03期

4 А.Л.蒙勊特;华平;;苏联考古学“绪言”(第一章)[J];考古通讯;1956年05期

5 ;陕西华县柳子摥考古发掘简报[J];考古;1959年02期

6 ;陕西华县柳子镇第二次发掘的主要收获[J];考古;1959年11期

7 ;宝鸡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三次发掘的主要收获[J];考古;1960年02期

8 王珍;;略论仰韶文化的群婚和对偶婚[J];考古;1962年07期

9 林声;;记彝、羌、纳西族的“羊骨卜”[J];考古;1963年03期

10 宋兆麟;;云南永宁} 西族的葬俗——兼娗对仰韶文化葬俗的看法[J];考古;196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华;;中国“民族考古学”理论研究述评[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试论发展中的我国民族考古学[J];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3 汪宁生;;三谈民族考古学[J];考古;2007年04期

4 郭立新;;中外不同语境中的“民族考古学”认知[J];东南文化;2008年06期

5 徐坚;;民族考古学:定义问题[J];江汉考古;2009年04期

6 关舜甫;;小议民族考古学[J];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年02期

7 周大鸣,孙九霞;史前人类的文化与生态──民族考古学的透视[J];南方文物;1997年03期

8 康斯坦丁·卡纳法斯;卜绍先;;民族考古学视角:蒙古骆驼朝哪个方向转动抽水机?[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09年00期

9 韩建业;什么是“民族考古学”[J];东南文化;1993年02期

10 周大鸣;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形成与考古学的本土化[J];东南文化;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星灿;灰坑的民族考古学考察[N];中国文物报;2002年

2 陈涛;“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在筑举行[N];贵州政协报;2009年



本文编号:552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552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