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江苏省窑湾古镇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15:22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窑湾古镇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区参与 遗产旅游 古镇窑湾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层面需求不断提升,旅游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由于文化遗产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保护,文化遗产将会迅速的消亡,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开发。旅游的开展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值得深入的研究。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在保护本地文化遗产带动的旅游发展的体系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社区居民多数是文化遗产的主人,也是遗产地旅游业发展最直接的受影响群体。社区居民和遗产地天然的地缘联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引导居民参与遗产旅游保护和传承,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社区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实现旅游业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古镇的社区参与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窑湾古镇为实例,对当地的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不涉及到政府或其他旅游管理机构的参与范围,希望能对遗产类社区的政府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社区中间组织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为其他运河古镇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案例。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居民参与旅游产业的度不高这一结果,应从社区居民角度出发,国内社区参与旅游除了忽视社区居民文化自觉意识外,多数是由于社区增权和分配利益方面发生问题,产生居民参与度不高的情况。窑湾作为运河地区古镇的一个代表,旅游产业由地方旅游公司掌控,而旅游公司是国有控股企业,导致居民无法直接参与到景区的规划经营中来。作为国有企业的旅游公司,能够将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投入到景区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但很难做将经济效益以货币的形式直接分配给社区居民。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的经营活动,更加关注旅游产业给个人或家庭带来的直接收益,对于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不关注。因此旅游产业发展对社区局面的影响停留在微观层面。窑湾不是一个特例,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不高在其他的古镇也普遍存在,针对窑湾社区参与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具有借鉴意义。第一部分为综述,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思路、选题意义和内容、研究方法和结构设计、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对同类论文的研究进行了归纳,为论文的写作进行铺垫和论述。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论述遗产旅游、社区、社区参与的概念,阐述对社区参与的理论。第三部分对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理论及其方式、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目前状况、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在遗产旅游发展中的必要性。社区参与是内在动力、有效途径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第二、三部分为全文提供了理论的支持。第四部分为运河古镇窑湾情况背景综述,在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的背景下,作为运河古镇窑湾的建制沿革、交通情况、自然环境及旅游资源及现状分析。第五部分为窑湾古镇社区参与情况的综合调研。首先,肯定了窑湾居民对发展当地旅游业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其次,通过利用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在对运河古镇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居民参与过程中的社区增权为突出问题的结论'再次,阐述窑湾居民参与当地旅游发展的程度有限;最后,通过对窑湾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现状分析归纳出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为古镇窑湾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提升对策。一方面,对运河古镇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参与特点、层次、模式进行确定;另一方面,根据其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其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提升对策,为窑湾的发展提供参考。第七部分为结语,阐述论文的研究结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社区参与的维度研究古镇窑湾的旅游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窑湾古镇旅游发展发展离开不社区的参与,在此基础上划分了窑湾古镇的社区参与的层级,指出古镇的社区参与现实情况不十分乐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得出:窑湾处于由初级向提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区参与 遗产旅游 古镇窑湾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综述9-15
  • 一、研究背景9-11
  • (一) 研究背景9
  • (二) 选题意义9-10
  • (三) 研究内容10
  • (四) 创新之处10-11
  • 二、研究方法、研究设计与结构11-13
  • 三、国内外社区参与研究综述13-15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5-21
  • 一、相关概念15-18
  • (一) 遗产旅游15
  • (二) “社区”定义15-16
  • (三) 社区参与16-18
  • 二、理论基础18-21
  • (一) 社会交换理论18
  • (二) 参与式发展理论18
  • (三) 利益主体理论18-19
  • (四) 可持续发展理论19-21
  • 第3章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理论研究21-26
  • 一、“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及其方式、模式21-22
  • 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目前的状况22
  • 三、“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22-23
  • 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必要性23-26
  • 第4章 走进运河古镇——窑湾26-32
  • 一、京杭大运河26-27
  • 二、运河古镇——窑湾27-32
  • (一) 建制沿革28
  • (二) 交通情况28
  • (三) 自然环境及旅游资源28-30
  • (四) 窑湾现状30-32
  • 第5章 窑湾古镇社区参与情况调研32-43
  • 一、窑湾居民对发展当地旅游业的态度32
  • 二、窑湾居民参与过程中的社区增权为突出问题32-35
  • 三、窑湾居民参与当地旅游发展的程度有限35-40
  • 四、窑湾古镇社区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40-43
  • 第6章 窑湾古镇社区参与的提升对策43-48
  • 一、窑湾社区居民参与特点、层次、模式的确定43-44
  • 二、窑湾古镇社区参与的提升对策44-48
  • 结语48-49
  • 注释49-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件152-53
  • 附件253-55
  • 附件355-56
  • 致谢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啸;;社区参与的理论与模式探讨——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财经科学;2006年06期

2 张波;;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6年07期

3 姜莉;;旅游发展与社区参与[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4 吴双;李静;;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现策略——社区培训[J];时代经贸;2007年S9期

5 宋章海;韩百娟;;强化社区参与在我国遗产旅游地中的有效作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5期

6 左冰;保继刚;;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西方“旅游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8年04期

7 胡永红;;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研究[J];商业时代;2008年30期

8 代则光;洪名勇;;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中居民行为的博弈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9 周玲强;赵晟楠;;对传统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中社区参与旅游的思考——以杭州市中山中路为例[J];现代商业;2009年29期

10 李中建;;浅析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以后沟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雷振;;比较视野下的国际社区参与实践[A];“村民自治暨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臧雷振;;比较视野下的国际社区参与实践[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臧雷振;;社区参与实践——比较的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4 张波;孙凌寒;;青年社区参与不足探源[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5 保继刚;孙九霞;;社区参与的中西对比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邱云美;;社区参与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吴宏姣;;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社区参与问题与对策建议[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红;;基于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的政府主导型社区参与旅游机制创新研究——以海南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刘秀青;;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视角[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基于社区参与的民族地乡村旅游的问题及对策浅析[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梁增贤 董观志;旅游发展与虚拟社区参与[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杨艺文;“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创新意义[N];北京日报;2011年

3 刘筏筏;社区参与和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7年

4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 陶传进;社区参与将使居民获得多层次收益[N];中国社会报;2006年

5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郭文;雨崩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中的增权问题研究(下)[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专家发言摘选;社区参与和社会发展[N];联合时报;2003年

7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郭文;雨崩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中的增权问题(上)[N];中国旅游报;2010年

8 记者 王铭;应着重培育社区参与机制[N];中国社会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赵铮;推进社区参与长路向前大道通途[N];中国社会报;2006年

10 任啸;社区公平受益与参与有效性[N];中国旅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2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时少华;权力结构视角下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3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563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1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