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空间句法模型的现代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1:10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句法模型的现代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空间形态 空间句法 轴线图模型 开封市区


【摘要】:开封作为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特征,从空间角度研究这座古城的结构演化具有城市代表性。开封作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开封现有名胜古迹213处,其中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8处。开封城有6座古代城市被埋藏在地下13米处,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城摞城”奇观的城市。同时开封的水资源很丰富,拥有黄汴河、惠济河、广济河、利汴河等“四河”和包公湖、龙亭湖、西北湖、铁塔湖、阳光湖等“五湖”,有“北方水城”之称。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张,在打造中原城市群增长极、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发展郑汴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开封城市出现生产和生活、工业和农业等一系列矛盾问题。要实现开封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如何使得开封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如何定量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中的特征和问题,并对开封城市空间形态的各个方面进行优化。本研究在梳理城市发展简史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形态扩展的时间和空间格局演化入手,在空间句法理论的基础上又加以HP滤波法和扩展强度指数的方法,对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进行时段分异和格局变化分析。基于空间句法模型对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的应用,得出一系列量化指标,找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动力机制等,总结其在发展中所面临问题并提出相应优化建议,为开封城市空间形态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空间句法理论以及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研究具有可行性;通过空间句法模型的集成核、可理解度和空间智能度的量化指标分析出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即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是在自组织和他组织的双重作用下发展的,以自组织作用为主、他组织作用为辅;运用Depthmap句法软件生成的轴线模型图直观的显示出了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由最初的单中心模式发展为组团状模式并有向多核扩展模式发展的趋势。将影响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概括为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活动、政策和城市规划、科学技术因素和合力机制六个方面;通过开封市区城市空间的轴线网络模型、集成度、可理解度以及空间智能度分析,认识到现如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城市的综合交通有待加强、城市区域间的联动性不高、城市发展无龙头企业带动、老城区存在问题多,改造难度大等。根据上述问题对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提出优化建议: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和结构的转变和融合、老城区改造和“特色化”调控、加强新老城区发展的对接联动。只有通过对开封市区城市空间结构的科学规划,才能够为开封未来城市空间的健康发展模式提供优化机制和现实意义,为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空间发展基础。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 空间句法 轴线图模型 开封市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1 引言13-23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3-14
  • 1.1.1 选题背景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界定14-16
  • 1.2.1 城市空间形态概念界定14
  • 1.2.2 研究范围和时间界定14-16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6-23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17-20
  • 1.3.3 资料和数据来源20
  • 1.3.4 技术路线20-23
  • 2 文献述评与理论基础23-33
  • 2.1 国外城市空间形态研究进展23-26
  • 2.1.1 探讨城市空间聚落形态23
  • 2.1.2 探讨城市空间内部结构及城市功能23
  • 2.1.3 采用量化分析法建立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模型23-24
  • 2.1.4 多学科、多角度对城市空间形态研究24-26
  • 2.2 国内城市空间形态研究进展26-29
  • 2.2.1 城市空间形态的深入研究26-27
  • 2.2.2 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过程、动力、机制以及规律的研究27
  • 2.2.3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方法的不断完善27-28
  • 2.2.4 对城市个案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28
  • 2.2.5 研究领域逐渐开阔28-29
  • 2.3 国内外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不足和启示29
  • 2.4 城市空间形态的理论基础29-33
  • 2.4.1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29-30
  • 2.4.2 系统科学理论30
  • 2.4.3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30-31
  • 2.4.4 可持续发展理论31-33
  • 3 开封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基础33-51
  • 3.1 自然概况34-35
  • 3.1.1 地理位置与自然形态34
  • 3.1.2 开封地形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34-35
  • 3.2 历史沿革35-42
  • 3.2.1 萌芽时期35-36
  • 3.2.2 发展时期36-37
  • 3.2.3 鼎盛时期37-39
  • 3.2.4 衰落时期39-40
  • 3.2.5 新生时期40-42
  • 3.3 开封建城区面积的波动分析42-51
  • 3.3.1 建成区面积的变化42-46
  • 3.3.2 开封城市空间扩展的历史情况分析46-51
  • 4 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历程51-81
  • 4.1 改革开放以前51-62
  • 4.1.1 解放初期51-55
  • 4.1.2“大跃进”时期55-59
  • 4.1.3 文革时期59-62
  • 4.2 改革开放以后62-81
  • 4.2.1 改革开放初期62-66
  • 4.2.2 经济转型时期66-70
  • 4.2.3 郑汴一体化时期70-73
  • 4.2.4 中原城市群时期73-76
  • 4.2.5 新型城镇化时期76-81
  • 5 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81-87
  • 5.1 集成度分析81-83
  • 5.1.1 平均全局集成度分析82
  • 5.1.2 平均局部集成度分析82-83
  • 5.2 可理解度分析83-84
  • 5.3 空间智能度分析84-85
  • 5.4 演变特征分析85-87
  • 5.4.1 集成核变化85-86
  • 5.4.2 自组织作用86
  • 5.4.3 特征及模式86-87
  • 6 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趋势87-95
  • 6.1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87-90
  • 6.1.1 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力)87-88
  • 6.1.2 历史文化背景(原动力)88
  • 6.1.3 社会经济活动(导向力)88-89
  • 6.1.4 政策和城市规划(控制力)89
  • 6.1.5 科学技术因素(牵动力)89-90
  • 6.1.6 合力机制90
  • 6.2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限制因素90-92
  • 6.2.1 城市综合交通有待加强90-91
  • 6.2.2 城市区域间的联动性不强91
  • 6.2.3 城市发展无龙头企业带动91
  • 6.2.4 老城区存在问题多,,改造难度大91-92
  • 6.3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对策建议92-95
  • 6.3.1 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和结构的转变和融合92
  • 6.3.2 老城区改造和“特色化”调控92-93
  • 6.3.3 加强新老城区发展的对接互动93-95
  • 7 结论与讨论95-97
  • 7.1 主要结论95-96
  • 7.2 创新点96
  • 7.3 讨论96-97
  • 参考文献97-101
  • 致谢101-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杰;;浅谈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交通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4期

2 刘辉;段汉明;范熙伟;谢元礼;;西宁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5期

3 杨荫凯,金凤君;交通技术创新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相应演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1期

4 易晖;我国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城市问题;2000年06期

5 王冠贤,魏清泉;广州城市空间形态扩展中土地供应动力机制的作用[J];热带地理;2002年01期

6 伍新木,罗琦;交通与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变迁[J];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04期

7 程小蓉;谈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与演变[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林艳君;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及优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12期

9 王静芬;匡磊;;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及其特征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20期

10 刘威;张玉一;;浅析沈阳市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体系的相互关系[J];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宽;殷效彩;王仁刚;;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优化机制——以青岛市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卢思佳;;1990年以来中国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蒋涤非;;双尺度城市营造——现代城市空间形态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陈群元;尹长林;;长沙城市空间形态合理模式特征与构建[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5 宋聚生;盛洁;;点、线、面城市空间形态划分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谢广靖;;天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回顾、问题与对策[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7 黄军林;邓凌云;张鸿辉;陈健;;城市空间形态的句法构成成因机制变迁研究——以株洲市历届总规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徐煌;;汨罗城市空间形态演变驱动机制研究[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9 黄军林;邓凌云;张鸿辉;;城市空间形态的句法构成成因机制变迁研究——以株洲市历届总规为例[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10 陈群元;喻定权;邓凌云;;长沙城市空间形态动态预测系统研究初探——兼论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化与信息化[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本文编号:634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634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5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