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安徽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01:36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主成分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安徽省 旅游目的地


【摘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已经变成当前旅游产业分析的关键和核心范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国外的学者才着手将竞争力引进旅游研究领域,国内学者开始在旅游分析领域运用竞争力理论则开始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后期。而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增长异常迅速,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里的地位也愈加的凸显,旅游经济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愈加强大。因此,关于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探索也愈加取得学者的普遍关心。就整个安徽而言,对省内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进行探索尚处在初始阶段,尚未形成较完善的竞争力测评分析的指标体系。本文在诸多学者研究的成果上,基于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视角出发,结合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特征,构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剖析的指标系统,对安徽省16市展开比较研究,以期推动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业健康持续成长,提升整个安徽省旅游经济增长实力和发展潜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旅游目的竞争力的分析进展,总结了分析的目的和意义。阐明了本篇文章的研究线路和创新的地方。其次,总结与旅游目的竞争力密切联系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本研究的评价指标系统的构建、指标数据的来源和指标内涵解释,并对本文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系统阐述本文关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的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分析。第五部分总结全文得出本研究的主要分析结论,同时指出了未来对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展开探讨和争论的方向。本文得出以下四点结论:首先,从现实竞争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合肥、池州等市占据优势地位,阜阳、亳州等皖北城市目前旅游业发展状况不佳,在全省处于劣势地位。其次,从潜在竞争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合肥、芜湖等市得分在安徽省平均水平之上;淮北、毫州等城市潜在竞争力排名垫底,并且得分在安徽省平均竞争力水平以下。再次,基于综合竞争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合肥、芜湖等城市的得分在安徽省平均水平以上,其他10个地市的得分分布在安徽省平均水平之下。从整体空间的区域分布上来看,可以用南强北弱来形容。最后,从聚类分析结论可知,以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为分类标准可以把安徽省现有的16市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称之为竞争力强大型城市,仅合肥一个城市,第二层次称之为竞争力较强型城市,仅黄山一个城市,第三层次是竞争力一般型城市,以皖南城市为主,第四层次是竞争力较弱型城市,以皖北城市为主。并且,我省皖南城市、皖中城市、皖北城市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水平的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出现了两级分化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首先,针对竞争力强大型的合肥而言,未来发展方向加快城市的现代化从而推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其次,对于竞争力较强型的黄山而言必须突破现有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局限,重点解决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再次,对于竞争力一般型城市而言必须重视提高经济的发展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后,对于竞争力较弱型的9个城市来说,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对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安徽省 旅游目的地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5
  • 一、研究背景10-12
  • 二、研究综述12-22
  • (一)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界定12-14
  • (二)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14-17
  • (三)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模型研究17-18
  • (四)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研究18-22
  • 三、研究意义22-23
  • (一) 理论意义22
  • (二) 现实意义22-23
  •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23-25
  • (一) 研究思路23-24
  • (二) 研究创新24-25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重要概念界定25-35
  • 一、相关理论基础25-30
  • (一) 比较优势理论25-26
  • (二) 竞争优势理论26-27
  • (三) 竞争力分析模型27-30
  • 二、重要概念界定30-35
  • (一) 旅游目的地30-32
  • (二) 竞争力32-33
  • (三)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33-35
  • 第三章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与研究方法35-39
  •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来源35-37
  • 二、研究方法37-39
  • (一) 主成分分析法37-38
  • (二) 聚类分析法38-39
  • 第四章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39-50
  • 一、安徽省16市现实竞争力的测定与分析39-42
  • 二、安徽省16市潜在竞争力的测定与分析42-44
  • 三、安徽省16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区域差异综合比较44-48
  • 四、安徽省16市旅游目的竞争力聚类分析结果48-50
  •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未来展望50-54
  • 一、结论与建议50-53
  • (一) 主要结论50-51
  • (二) 几点建议51-53
  • 二、未来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60
  • 致谢60-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富;《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评介[J];财贸经济;2002年10期

2 朱江;;我国项目竞争力理论研究述评[J];商场现代化;2007年08期

3 金碚;李钢;;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应用[J];综合竞争力;2009年01期

4 鲍卫东;;企业竞争力随谈[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5 郭阳旭;提升重庆旅游的整体竞争力[J];探索;2000年04期

6 傅贤治;;企业竞争力结构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J];经济管理;2001年12期

7 韩伯棠,于丽娟;企业竞争力的多方位塑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张会恒,文启湘;竞争力:要素 性质 体系[J];生产力研究;2004年09期

9 徐敏;杨梅;;民营企业发展与提升区域竞争力浅析——以武汉市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雷保中;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探析[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756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756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9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