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国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14:13

  本文关键词:中国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 旅游 感知形象 投射形象 认同-错位


【摘要】:旅游目的地形象(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TDI)对于目的地国家旅游市场的开拓以及旅游业健康成长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塑造恰当的形象及推广策略是各国旅游营销的重点。当前中国旅游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入境旅游不断下滑的局面,周边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加剧对中国塑造更加有吸引力的、有针对性的旅游形象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通过引入传播学理论从旅游形象的塑造和感知两方面进行研究,比较中国“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的差异,从而为提升中国旅游形象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本文以旅游形象传播的“认同-错位”为理论依据,在“认知-情感”形象模型和“投射-感知”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旅游者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有关中国旅游感知形象的36万字的网络志和中国对外宣传旅游形象的各种文本资料进行分析,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进行编码归纳,研究中国旅游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在认知、情感和整体形象三个维度的异同及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认同-错位”的原因。结论如下:首先,认知维度方面,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的构成内容在人文吸引物、自然吸引物、事件与活动吸引物、旅游设施及服务、旅游相关服务、目的地社会和旅游氛围与特色7个方面一致,是中国旅游形象的“认同”部分;同时本文发现了一些已有研究中没有发现的认知内容,如“第三世界现象”,且“第三世界现象”和“物价”为旅游者感知而投射形象中没有传达的内容,“新兴旅游产品”为投射形象旨在塑造而旅游者没有感知到的内容,是旅游形象的“错位”部分。其次,情感维度方面,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均表现为以“愉悦的”、“振奋的”、“放松的”、“激动的”为主要的情感表述;两种形象中最强的情感为“愉悦的”,最弱的为“激动的”。第三,整体形象方面,无论是感知形象还是投射形象都将中国视为(塑造为)“自然风光美丽”、“传统而古老”、“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猛发展”、“美食”、“多样化/设施与服务理想的目的地、“休闲和富有人情味的国家”;只不过旅游者还感知到了物价低、忙碌等侧面而投射形象中没有表达,但是投射形象所强调的丰富的专项旅游产品等方面旅游者的感知并不强烈。分析上述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认同一错位”的原因发现,一是由于旅游形象具有动态性,因而旅游感知形象和投射形象均包含一些新的内容;二是虽然投射形象旨在塑造中国作为休闲、专项旅游产品如高尔夫、摄影目的地的形象,但由于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支撑,导致此部分内容目前尚未被旅游者有效感知;三是由于旅游形象感知的滞后性,新的形象内容已经投射但到形成实际感知还需要时间,且受到营销活动和产品吸引力的影响。本研究从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两方面研究中国旅游形象,弥补了已有研究只关注感知形象的不足,对二者“认同—错位”的分析深化了对中国旅游形象的生成机制的分析,为旅游形象的有效传播提供借鉴:以互联网旅游评论、博客、宣传资料等为资料来源、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创新了已有研究仅通过问卷收集资料并只进行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中国 旅游 感知形象 投射形象 认同-错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3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中国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研究12
  • 第一章 绪论12-16
  • 一、研究背景12-14
  • (一) 现实背景12-13
  • (二) 理论背景13-14
  •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14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14-16
  • (一) 研究目的14-15
  • (二) 研究意义15-16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6-30
  • 一、相关概念界定16-19
  • (一) 旅游目的地形象16-17
  • (二) 感知形象17-18
  • (三) 投射形象18-19
  •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概况19-30
  • (一) 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研究20-25
  • (二) 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研究25-28
  • (三) 中国旅游形象的研究28-30
  • 第三章 研究设计30-38
  • 一、研究思路30-31
  • 二、研究方法31-38
  • (一) 资料来源31-34
  • (二) 资料分析方法34-38
  • 第四章 中国旅游感知形象分析38-86
  • 一、认知形象38-76
  • (一) 自由编码38-43
  • (二) 主轴编码43-70
  • (三) 选择编码70-74
  • (四) 认知形象构成及总结74-76
  • 二、情感形象76-81
  • (一) 情感形象编码过程76-77
  • (二) 情感形象分析结果77-79
  • (三) 情感形象关联分析79-81
  • (四) 情感形象总结81
  • 三、整体形象81-83
  • (一) 形象归纳过程81-82
  • (二) 形象归纳结果82-83
  • 四、感知形象总结83-86
  • (一) 形象总结83-84
  • (二) 感知形象特点84-86
  • 第五章 中国旅游投射形象分析86-104
  • 一、投射形象的构成86-99
  • (一) 自由编码86-91
  • (二) 主轴编码91-94
  • (三) 选择编码94-99
  • 二、投射形象的情感表述99-100
  • (一) 情感编码过程99-100
  • (二) 情感编码结果100
  • 三、互联网投射整体形象分析100-102
  • (一) 形象归纳过程100-101
  • (二) 形象归纳结果101-102
  • 四、投射形象总结102-104
  • 第六章 中国旅游形象对比及“认同—错位”原因分析104-112
  • 一、中国旅游形象对比分析104-109
  • (一) 旅游吸引物对比分析104-105
  • (二) 构成内容的对比分析105-107
  • (三) 情感形象的对比分析107
  • (四) 整体形象的对比分析107-109
  • 二、中国旅游形象“认同-错位”原因分析109-112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112-118
  • 一、研究结论112-113
  • (一) 感知形象结论112
  • (二) 投射形象结论112
  • (三) 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结论及原因分析112-113
  • 二、研究讨论113-114
  • (一) 感知形象方面113-114
  • (二) 投射形象方面114
  • 三、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114-115
  • (一) 研究不足114-115
  • (二) 研究展望115
  • 四、优化中国旅游形象传播策略115-118
  • (一) 创新性的开发旅游产品115-116
  • (二) 提高投射形象主题的针对性116
  • (三) 建立“测量-优化-设计”动态机制116
  • (四) 加大市场营销力度116
  • (五) 着力优化旅游环境116-118
  • 参考文献118-124
  • 致谢124-12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26-127
  • 附件二: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2 王佳果;王尧;;基于NVivo软件的互联网旅游文本的质性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肇兴的旅游者文本为例[J];旅游论坛;2009年01期

3 陈才;李兆元;刘心怡;;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年03期

4 臧德霞;黄洁;;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基于Tourism Management和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近10年文献[J];旅游科学;2007年06期

5 姚占雷;许鑫;李丽梅;杨勇;;网络游记中的景区共现现象分析——以华东地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例[J];旅游科学;2011年02期

6 杨永德;白丽明;苏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比较研究——以阳朔旅游形象测量分析为例[J];旅游学刊;2007年04期

7 马秋芳;孙根年;张宏;;基于Web的省域旅游地品牌符号表征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11年03期

8 冯捷蕴;;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中西方旅游者博客的多维话语分析[J];旅游学刊;2011年09期

9 陈麦池;张宏梅;凌善金;;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测量模型设计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王磊,刘洪涛,赵西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商萌萌;游憩商业区(RBD)对目的地旅游形象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5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785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