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空间零距离的“景区—城市”共生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8:39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零距离的“景区—城市”共生发展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景区 城市 空间距离 共生发展模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能力显著增强,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参与旅游活动的欲望与日俱增。“黄金周”、“小长假”、“带薪休假”等国家旅游政策的施行为出游欲望变成现实提供了更多可能。作为旅游吸引力中最为传统和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区,引领着旅游热潮的掀起,既充分体现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形象,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14年12月底,国家旅游局共确定了186家国家5A级旅游区,这些景区或多或少影响着所关联旅游城市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促成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旅游经济产业链的形成,这种影响程度随着相对空间距离的减少呈逐渐上升趋势。本论文在对旅游城市和与其主要关联的旅游景区空间关系的基本形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处于空间零距离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演变历程、特征特点、优势劣势、发展前景等。指出景区作为城市自然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布局、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品牌特色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论文选择笔者工作单位所在的“蓬莱阁-蓬莱市”为实证地区开展研究。蓬莱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一方美丽富饶、和谐文明的土地;是一座科学发展、宜居宜业的城市,更是驰名中外的人间仙境。雄踞于蓬莱城北丹崖山上的蓬莱阁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进而使蓬莱形成以蓬莱阁景区为旅游业龙头,辐射带动城市各产业大发展,从而促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全面优化,叫响“人间仙境”这一城市品牌。对这一成功案例深入剖析后,以景区内部自身优化及外部与城市各要素协调发展为切入点,提出在该空间关系下的“景区-城市”共生发展模式,总结出协调城景共生的途径,找到这一模式下旅游景区与旅游城市的和谐发展之路,以引导城市健康、合理、有序发展。更能进一步丰富“景区-城市”空间理论体系,为合理利用景区旅游资源,规划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提升城市在国内外影响力和美誉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景区 城市 空间距离 共生发展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9-11
  • 1.1.1 选题背景9
  • 1.1.2 理论意义9-10
  • 1.1.3 现实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11-13
  • 1.2.1 关于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11
  • 1.2.2 关于景区空间结构的研究11-12
  • 1.2.3 关于景区和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12-13
  • 1.2.4 关于景区和城市空间关系的研究13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3-15
  • 1.3.1 研究方法13
  • 1.3.2 研究思路13-15
  • 第二章 理论基础15-18
  • 2.1 相关概念界定15-16
  • 2.1.1 空间与空间距离15
  • 2.1.2 景区与城市15-16
  • 2.1.3 共生与共生发展模式16
  • 2.2 基础理论16-18
  • 2.2.1 区位理论16-17
  • 2.2.2 增长极理论17
  • 2.2.3 共生理论17-18
  • 第三章 “景区-城市”空间关系的确定及评价18-32
  • 3.1 5A 级旅游景区与所在城市关系18-28
  • 3.1.1 我国 5A 级旅游景区现状18-19
  • 3.1.2 与 5A 级旅游景区相关的城市发展指标19-20
  • 3.1.3 5A 级旅游景区对所在城市的作用20-21
  • 3.1.4 5A 级旅游景区与所在城市空间关系21-28
  • 3.2 5A 级旅游景区与所在城市空间关系的分类28-32
  • 3.2.1 分离独立模式28-29
  • 3.2.2 间隔呼应模式29
  • 3.2.3 相邻融合模式29-30
  • 3.2.4 相交共生模式30-32
  • 第四章 空间零距离的“景区-城市”模式32-40
  • 4.1 空间零距离的“景区-城市”模式的形成32
  • 4.2 空间零距离的“景区-城市”模式的发展32-33
  • 4.3 空间零距离的“景区-城市”模式的特点33-35
  • 4.3.1 景观地域性33
  • 4.3.2 资源利用性33-34
  • 4.3.3 功能双重性34
  • 4.3.4 环境美化性34
  • 4.3.5 决策导向性34
  • 4.3.6 文化核心性34-35
  • 4.3.7 形象标志性35
  • 4.4 空间零距离的“景区-城市”模式 SWOT 分析35-40
  • 4.4.1 优势分析35-36
  • 4.4.2 劣势分析36-37
  • 4.4.3 机遇分析37-38
  • 4.4.4 威胁分析38-40
  • 第五章 实证分析:“蓬莱阁-蓬莱市”共生发展模式40-52
  • 5.1 蓬莱市概况40-41
  • 5.1.1 自然环境40
  • 5.1.2 经济发展40
  • 5.1.3 历史文化40-41
  • 5.1.4 交通网络41
  • 5.2 蓬莱市旅游业发展概况41-42
  • 5.2.1 旅游业发展现状41-42
  • 5.2.2 旅游业发展总体战略42
  • 5.2.3 旅游客源市场构成42
  • 5.3 蓬莱阁景区旅游开发现状42-45
  • 5.3.1 主要旅游资源42-43
  • 5.3.2 旅游接待量43-45
  • 5.3.3 管理模式45
  • 5.4 “蓬莱阁-蓬莱市”空间关系发展演变45-48
  • 5.4.1 古代蓬莱阁与蓬莱城空间关系45-46
  • 5.4.2 近现代蓬莱阁与蓬莱城空间关系46
  • 5.4.3 当代蓬莱阁与蓬莱城空间关系46-48
  • 5.5 “蓬莱阁-蓬莱市”模式共生发展特点48-51
  • 5.5.1 品牌形象的关联统一48
  • 5.5.2 城市旅游的辐射带动48-49
  • 5.5.3 产业结构的布局完善49
  • 5.5.4 社会文化的传承延续49
  • 5.5.5 园林景观的和谐交融49-50
  • 5.5.6 规划布局的一脉相承50
  • 5.5.7 管理服务的资源共享50-51
  • 5.6 “蓬莱阁-蓬莱市”模式共生发展特点的形成原因51-52
  • 第六章 基于空间零距离的“景区-城市”共生发展途径52-59
  • 6.1 景为城造,以景秀城52-54
  • 6.1.1 市场开放拉动产业经济52
  • 6.1.2 形象传播推广城市品牌52-53
  • 6.1.3 文化传承延续城市文脉53
  • 6.1.4 环境规范改善人居环境53
  • 6.1.5 景观自然促进生态保护53-54
  • 6.2 城为景存,以城护景54-56
  • 6.2.1 健全旅游服务设施54
  • 6.2.2 整合旅游景区资源54-55
  • 6.2.3 规划城市交通网络55
  • 6.2.4 完善综合保障机制55-56
  • 6.2.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56
  • 6.3 景城同生,城景共荣56-59
  • 6.3.1 理念的内在统一56-57
  • 6.3.2 产业的融合升级57
  • 6.3.3 风格的协调相通57-58
  • 6.3.4 资源的共用共享58
  • 6.3.5 空间的持续拓展58-59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59-61
  • 7.1 研究结论59-60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志洲;李晓储;徐海兵;黄利斌;刘署雯;;中山陵风景区(紫金山)森林景观建设的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06年03期

2 马庆斌,韩恒;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4年02期

3 刘少湃;;城市旅游景区的空间优化[J];城市问题;2007年01期

4 王旭科;宋健;;城市景区的孤岛现象及其治理[J];城市问题;2010年03期

5 陈彦光,刘继生;区域交通网络分形的DBM特征——交通网络Laplacian分形性质的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1999年02期

6 王旭科;宋健;冯书春;;传统旅游城市发展问题与转型升级[J];旅游论坛;2009年05期

7 段德罡;张志敏;;城乡一体化空间共生发展模式研究——以陕西省蔡家坡地区为例[J];城乡建设;2012年02期

8 周玲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研究[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9 许春晓;旅游地屏蔽现象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瑶亭;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83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883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b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