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构建世界级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的要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4 21:19

  本文关键词:构建世界级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的要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构建 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 基本要素 分析


【摘要】:构建国际旅游圈必须具备国际关系、地缘环境、城市集群、旅游资源、地域文化、交通区位六大基本要素条件。中哈两国共建世界级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是两国为了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组成的两国连片的国际旅游协作区域,是各种要素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性区域空间旅游组织形式。范围包括中国新疆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哈萨克斯坦的东部和中部地区。这一区域具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旅游经济基础、特殊的地缘和交通区位、丰富的旅游和人文资源、合理的城市集群和旅游基础条件等优势条件。中哈两国共建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既是两国共建旅游强国的需要,也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举措。
【作者单位】: 伊犁师范学院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构建 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 基本要素 分析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合作组织带动下的中哈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BJY12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科基地基金项目“新疆哈萨克族由游牧转向定居中的社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XJEDU080112A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项目编号:12XJJA840001)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一、国际旅游圈的概念(一)旅游圈的概念据现有文献对旅游圈的论述,可将旅游圈定义为:旅游圈是为了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组成的具有一定地理范围的协作区域,是一定区域内各种旅游经济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1]。(二)国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来喜,吴必虎,刘锋,范业正;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2 李飞;;跨境旅游合作区:探索中的边境旅游发展新模式[J];旅游科学;2013年05期

3 董观志;;加快深港共建世界级国际旅游圈步伐[J];特区经济;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苹苹;;合肥旅游圈构建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2 李建华;陈端吕;;常德市旅游景观类型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3 孙业红;;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旅游发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4 章锦河,宣国富,杨效忠;芜湖市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5 葛贻敏;邓文胜;王倩;;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1期

6 陈昭玖;陈德仄;周波;;庐山旅游业发展的文化思考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7 毛端谦,刘春燕,李志华;江西旅游分区及其开发评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汪威;;民族地区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研究[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6年06期

9 陈端吕;李际平;;常德市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梁红玲;李忠武;叶芳毅;王亚梅;;长沙市旅游开发生态适宜性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2 高太平;陈德广;;洛阳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3 吴丙山;袁进义;罗军;;我国藏区旅游区域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4 秦中;张捷;赵勇;;城市化多目标旅游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李健;肖胜和;周宣森;陈占丰;;浙江省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现状与开发思路[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杨小雨;于吉涛;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7 杨海涛;王峰;;济南都市群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8 任君为;陆慕秋;;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途径[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4年

9 郭婧;李一飞;曹园园;耿玉环;;内蒙古宁城县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开发模式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3届年会暨二连恐龙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雷莹;森林公园的环境承载力评估和环境价值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彭京宜;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保忠;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9 何艺玲;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10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段然;鄂西南岩溶洞景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文娟;中国主题公园空间分布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雪瑞;旅游资源整合评价分类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李杨眉;新平县戛洒镇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贺伶俐;基于生态位重叠理论的闽台森林公园(森林游乐区)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闫静;主题公园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8 朱雅丽;白哈巴森林景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陈建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周畅书;汨罗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来喜,吴必虎,刘锋,范业正;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2 王亚宁;;边境地区突出治安问题的原因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年04期

3 袁晓慧;;跨境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J];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11期

4 姚素英;试谈边境旅游及其作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5 王勉;李自良;徐家军;;边境赌博新动向[J];w,

本文编号:913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913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2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