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集聚密度、多样性和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兼对产业聚集理论观点的拓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6:06

  本文关键词:集聚密度、多样性和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兼对产业聚集理论观点的拓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聚集密度 劳动生产率 凡登效应 生产率悖论


【摘要】:地区间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本文将集聚密度视为旅游产业外部性的重要来源,利用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及相关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旅游产业聚集密度对不同类型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结合组织生态学等理论对产业聚集理论及相关观点进行了拓展研究。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集聚密度是影响星级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旅游企业发展过程中"凡登效应(Verdoorn Effect)"的存在。不过,本文计量结果也显示,各类型旅游企业单位劳动力资本配置是影响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键要素,而整体旅游企业单位劳动力资本配置却对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等类型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不具有显著的作用效应,且多样化的产业环境对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有着负面影响效应,导致出现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中的"悖论"现象。随后,本文在对上述计量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聚集密度 劳动生产率 凡登效应 生产率悖论
【分类号】:F592.6
【正文快照】: 作为评价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是解析区域经济差距和均衡发展的关键视角(高帆、石磊,2009),受到学术界和管理者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区域间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差异巨大却是普遍存在的特征性事实。一般而言,导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华;柴玲玲;;相关多样化、无关多样化与地区经济发展——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6期

2 程大中;陈福炯;;中国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及对其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3 谭劲松;何铮;;集群研究文献综述及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4 高帆;石磊;;中国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收敛性:1978~2006年[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5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外部性、企业竞争环境与劳动生产率[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6 杨[;郑秀君;张学良;;空间产业密度与企业诞生: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11期

7 夏明;;生产率增长的规模递增效应与经济结构转变——卡尔多—凡登定律对中国经济适用性的检验[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1期

8 杨勇;;专业化、多样化与旅游业发展——基于中国当前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9 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10 汪宇明;钱磊;吴文佳;;旅游资源新论——基于游憩需求变化与技术进步的视角[J];旅游科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明珠;;对我国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思考——以巢湖市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陈昊;;对外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研究评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王永培;袁平红;;基础设施、拥挤性与城市生产率差异——来自中国267个城市市辖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4 刘海洋;孔祥贞;汤二子;;基于微观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研究[J];财经科学;2012年04期

5 张秀武;胡日东;;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力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6 刘修岩;;集聚经济、公共基础设施与劳动生产率——来自中国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0年05期

7 王海宁;陈媛媛;;产业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研究——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8 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9 豆建民;汪增洋;;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产出率——基于我国234个地级城市1999-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10 洪进;余文涛;赵定涛;;创意阶层空间集聚与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姝;姜春海;;基于产业集聚的辽宁装备制造业振兴途径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林汉川;林洲钰;;第四十九章 中小企业融资集群的自组织演进研究——以中小企业集合债组织为例[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4 高帆;;上海GDP增长率的因素分解及其政策含义[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5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内集聚、关联产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基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刘修岩;殷醒民;;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张丽华;林善浪;;我国软件产业集聚现状及其经济效益研究——基于城市数据的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杨晶;;制造业集聚、竞争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级四位码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于立平;余剑;;总部经济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4 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耀尧;创新产业集聚与中国开发区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陈向华;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崔祥民;产业集群内创业者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价值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8 蔡玮;工业园区集群网络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洋;中国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宛京;蚌埠学院发展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京;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准入退出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澄民;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商业计划书[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捚莹;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中联市质检所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顾伟平;我国制造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10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2 陈来,杨文举;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稳态趋同:产出增长率与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3 李小建;新产业区与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地理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4 任晶;杨青山;;产业多样化与城市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以中国31个省会城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8年05期

5 郭来喜,吴必虎,刘锋,范业正;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6 杨蕙馨;中国企业的进入退出——1985—2000年汽车与电冰箱产业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3期

7 薄文广;;外部性与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1期

8 杜传忠;郭树龙;;中国服务业进入退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0期

9 徐现祥;舒元;;协调发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10 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结构属性与功能提升:浙江省实证考察[J];管理世界;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敬琏;[N];文汇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雷;马英;;如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J];中国有色金属;2011年04期

2 孙岫琴;;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初探[J];学习与探索;1982年04期

3 马明驹;企业劳动生产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J];技术经济信息;1994年11期

4 李国林;服务也是生产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5 潘乃涛;张倩;;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生产率对比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11期

6 宋在玲;深化内部改革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J];煤矿现代化;2005年03期

7 张晓娟;贺立龙;;如何通过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iJ文士;加_7劳R展芾,

本文编号:975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975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5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