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体验的社会建构:一个系统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6 22:32

  本文关键词:旅游体验的社会建构:一个系统论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体验 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


【摘要】:不同于实证主义范式,建构主义坚持多重现实的本体论,认为现实不是既定的,而是通过实践和互动不断地被建构出来的。基于现实的社会建构理论(SCOR),文章从预期体验、在场体验和追忆体验3个阶段对旅游体验的建构主体、建构过程和建构对象进行分析。首先,文章认为,旅游体验是多主体建构的结果,旅游者在与媒介、目的地居民及从业人员互动的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旅游体验。其次,旅游体验是以景物体验和标志体验为核心的愉悦性休闲体验。旅游体验包括两种建构类型:初次建构和再次建构。第三,旅游体验对象以旅游吸引物的形式存在,其形成是景观神圣化和旅游者的仪式态度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四,旅游实践的地位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最后,文章提出旅游体验和旅游吸引物的社会建构模型,以更好地说明旅游体验的社会建构过程。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关键词】旅游体验 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
【分类号】:F590
【正文快照】: 引言进入21世纪,旅游体验研究已经成为旅游学术界核心研究领域之一,并逐步显示出它对充实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长远意义[1]。从研究方法上看,旅游体验研究已经逐渐从现象学哲学层面走向实证科学[2]。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实证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旅游学者尝试从建构主义角度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三虎;当代西方建构主义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2 陈麦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研究与设计[J];旅游论坛;2013年05期

3 蔡仲;社会建构主义述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邢怀滨,陈凡;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及其本质意含[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5期

5 杜严勇,吴红;社会建构主义与科学史[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6期

6 何景明;;重塑风景:兼论贵州旅游形象的建构[J];旅游科学;2011年02期

7 谢彦君;谢中田;;现象世界的旅游体验: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J];旅游学刊;2006年04期

8 刘建峰;王桂玉;张晓萍;;基于表征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析——以丽江古城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03期

9 马凌;;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及其建构[J];旅游学刊;2009年03期

10 马凌;;旅游社会科学中的建构主义范式[J];旅游学刊;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咏梅;高等教育主体形态的变化——关于后精英教育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曾亚军;;航空公司广告语修辞特色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3 陈春梅;;从认知角度论隐喻概念在广告中的运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姚进忠;;以人为本:社会工作的社会建构转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胡志良;;社会—技术文化系统论刍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6 曹国新;;大众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空间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7 邱相彬;;浅析社会建构主义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刘思佳;高瑜;;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交往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9 王晓红;;从经济旅游到社会旅游:基于后现代社会的思考[J];财经科学;2009年08期

10 程加斌;;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静静;;科学划界标准的新视野[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2 马君;;防御机制、社会替代性补偿与压力应对:来自旅游的证据[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王敬武;;对旅游体验“硬核”学术地位的质疑[A];中国旅游评论2012[C];2012年

4 王颖莹;;城市历史地段非文物建筑的保护更新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5 王敬武;;对旅游世界前提的追问与反思[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刘苏衡;;旅游基础理论研究的再思考[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商军;陆卫群;;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网络传播与影响研究-北京5A景区为例[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宁泽群;;中国旅游的发展与反思[A];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3[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明;基于行为意向的环境解说系统使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下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耀锋;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贺建芹;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及其适当性反思[D];山东大学;2011年

6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8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窦卫霖;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王晓红;旅游行为与压力转移整合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林;企业环境责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邬丽丽;休闲研究的社会学范式[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彦;“航空飞行与指挥”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素梅;湄洲岛妈祖祖庙景区虚拟旅游景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浩;对法汉语教学中建构性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龙;区域性网络教研平台构建及应用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琦;消费社会中的旅游凝视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赵男;旅游情境中的日常理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阚玉丽;非物质遗产视角下孔子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徐雅;社会建构论视野下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献忠;旅游形象建设与都市旅游业发展──以香港、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2期

2 李本乾;描述传播内容特征 检验传播研究假设──内容分析法简介(下)[J];当代传播;2000年01期

3 周年兴,沙润;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与生命周期初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4 汤茂林;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5 白凯;张春晖;郑荣娟;夏雪;;跨文化群体游客的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色彩认知[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6 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7 杨菊萍;贾生华;;企业迁移的动因识别——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8 保继刚;;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到理想主义理性回归——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30年回顾[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9 王宁;;仪态与文明[J];读书;1991年08期

10 陶少华;;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文学旅游发展策略——以文学作品的旅游开发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岚;谈谈旅游真实性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陈启跃,王志民;论旅游专列线路的设计[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刘振礼,王建军;旅游专家咨询系统的开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杨更生,吴纯渊;浅析人类旅游活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孙九霞;节日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及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邹统钎,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年04期

8 谢彦君;;旅游体验的情境模型:旅游场[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9 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卞显红;旅游目的地形象、质量、满意度及其购后行为相互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本涛;;旅游情感新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谢春山;;试论旅游的本质及特征[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耿庆汇;;旅游生态系统及其平衡与调控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4 阚耀平;高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勾四清;;海南旅游商品组合开发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7 李发永;;我省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8 肖升;王悦;;论旅游体验营销[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吕少敏;;关于延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玲;旅游产品市场发展新契机[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生延超;旅游专列产品开发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李炎 罗宁 莫锟;从“云南现象”看旅游图书的成长历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刘思敏 陈蓉;中国冬季旅游的“三极”格局(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陈鹰;旅游传媒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扮演五大角色[N];江南游报;2007年

6 蒋水林;新兴市场亟待信息支撑[N];人民邮电;2006年

7 孙小和邋周云峰;步入“数字化旅游”时代[N];人民邮电;2007年

8 梁增贤;旅游虚拟经济时代的来临[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李慧;公益旅游为何成时尚[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刘;旅游体验的类型与效果研究[N];中国旅游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张宝;旅游出行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石美玉;中国旅游购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明媚;旅游与宗教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张玲;基于知识旅游的知识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莉;我国城市换房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孙莹;中国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罗华;南昌市红色旅游景观现状分析与规划设计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淼;旅游群体规模与旅游体验质量:针对旅游群体成员间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曾兰君;旅游购物市场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6 谌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客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窦清;论旅游体验[D];广西大学;2003年

8 宋俊和;关于徒步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赵华;山西省老年旅游目的地市场开发的地理学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甜丽;旅游体验品质测量模型的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85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985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c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