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际旅游增长的趋同与趋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22:19

  本文关键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际旅游增长的趋同与趋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发展 俱乐部趋同 非均衡性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摘要】:非均衡性一直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了1982—2013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际旅游增长的趋同与趋异,并对其趋同态势进行了检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982—2013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际旅游增长呈现σ趋同与趋异并存的局面;整个时间序列,并未呈现显著的绝对β趋同和条件β趋同,短期的β趋同或趋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虚拟变量的加入在短时期内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提升了三大区域俱乐部趋同的显著性,且这种趋同仅仅表现为三大地区内部省份间的趋同,而不是三大区域间的趋同;从检验结果来看,整个研究期间,四大类型区域并不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分时段的划分表明,不同类型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较为显著的俱乐部趋同。未来风景名胜区需要不断加强科技投入,发挥技术创新的溢出功能,逐渐摆脱旅游增长的规模投入,转向质量与效率内生驱动的发展模式,以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提升,引领旅游增长的长期稳态发展,促使区域旅游的均衡协调。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旅游发展 俱乐部趋同 非均衡性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旅游流与旅游效率的时空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414011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机理与文化旅游地演化模型研究”(4127114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对文化古镇旅游效率影响的测度、机理及优化对策研究”(14YJC790003)
【分类号】:F592;F224
【正文快照】: 引言非均衡性的发展现状,需要后发区域以时间上的压缩形式和幅度上的跨越形式追赶先发区域,实现区域的快速增长与趋同,这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效率与缩小区域差异的必然要求(魏后凯,1990;金煜等,2006)。20世纪90年代以来,趋同问题成为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Quah,1996;ReyMon-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英霞,马荣华,葛莹,黄杏元;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江苏区域趋同时空演变[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2 覃成林;唐永;;河南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3 万三敏;;河南省旅游经济趋同与趋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5期

4 蔡f ,都阳;区域差距、趋同与西部开发[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5 陈培阳;朱喜钢;;中国区域经济趋同:基于县级尺度的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J];地理科学;2013年11期

6 徐菁;沙润;靳诚;;长江三角洲入境旅游发展趋同分析[J];经济地理;2008年02期

7 张燕;徐建华;吴玉鸣;;地理空间效应视角下的后发经济区趋同研究——以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12期

8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9 何一峰;;转型经济下的中国经济趋同研究——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10 宋学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收敛性[J];经济研究;1996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洪;廖光萍;崔娜娜;;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四川区域经济趋同实证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刘钊;;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测度研究——以环渤海区域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5 文余源;;顾及空间效应的县域收入分布时空演进研究——以广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6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7 刘致良;;产业地理集聚视角下的地区餐饮业发展战略——基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李由;;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张有芳;试论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J];成都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道智;;空间失调与城市转型(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蔡伟毅;;我国各省区城市化发展差异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于立平;余剑;;总部经济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6 部慧;梁小珍;皮理;;我国金融业集聚和区域发展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建先;郑玉歆;;空间计量经济学文献综述[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8 杨桂元;高艳;;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9 张文武;梁琦;;劳动地理集中、产业空间与地区收入差距[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10 陈良文;杨开忠;沈体雁;王伟;;经济集聚密度与劳动生产率差异——基于北京市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萌;关系型契约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丽琼;基于专业化与多样化视角的城市集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汤杰;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练高海;基于钻石理论的企业集群持续竞争力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顾伟平;我国制造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10 夏素芳;产业转移机制与动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2 吴彤,罗浩;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性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4年04期

3 罗仁福,李小建,覃成林;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4 鲁凤,徐建华;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5 冒宇晨;王腊春;;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结构的分散化和均质化趋势[J];地理科学;2009年05期

6 宁越敏;;中国都市区和大城市群的界定——兼论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7 王发曾;闫卫阳;刘静玉;;省域城市群深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8 郭荣朝;宋双华;苗长虹;;城市群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9 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10 谷国锋;解to卓;;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鸿武;趋同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保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风景名胜区事业协调发展[J];城乡建设;2008年01期

2 董杰;杨达源;陈可锋;;近城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陕西省召开全省风景名胜区工作会议敲定明年七大工作重点[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24期

4 刘玉江;;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与评价[J];林业勘查设计;2008年04期

5 唐学亮;;中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利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6 阿云;;让风景名胜区还益于民[J];内蒙古林业;2009年07期

7 王淑芳;;风景名胜区与原居民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J];旅游论坛;2009年03期

8 赵宝江;;强化规划指导 是风景名胜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J];中国建设信息;2009年17期

9 ;《江西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编制完成[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24期

10 李戊姣;我省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风景名胜区[J];湖北建设;199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观海;;风景名胜区认识及开发误区析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刘宇;;风景名胜区规制失灵研究——激励性规制理论的一个应用[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北京市召开公园风景名胜区工作会[A];中国公园协会2002年论文集[C];2002年

4 孙平;;旅游·经济·风景区土地[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朱观海;;风景名胜区认识及开发误区辨析[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6 李炜民;;风景名胜区工作形势分析报告[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黄嘉颖;吴左宾;;科学发展观视野中风景名胜区的人居和谐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谢凝高;;我国风景名胜区类型[A];《圆明园》学刊第三期[C];1984年

9 赵智聪;;初论中国风景名胜区制度初创期的特点与历史局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谭侠;;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调整探讨[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力邋通讯员 欧燕萍;省政协专题调研我市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工作[N];杭州日报;2007年

2 ;问:《条例》对风景名胜区的设立作了哪些规定?[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问:《条例》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作了哪些规定?[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孙玉波;风景名胜区发展要开发服从保护[N];华东旅游报;2007年

5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再添26处[N];中国旅游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曹红涛;风景名胜区要把保护放在首位[N];人民日报;2001年

7 记者朱剑红;风景名胜区不能交企业管理[N];人民日报;2003年

8 记者孙玉波;建设部将“整治”重点风景名胜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9 作者 章震;实现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韦频 杭春燕;太湖风景名胜区亟需加强保护[N];新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翟付顺;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欧阳高奇;北京市风景名胜区村庄景观风貌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远水;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陈勇;风景名胜区发展控制区的演进与规划调控[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烨;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近郊风景名胜区保护对策[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樊岳峰;利用公私合作模式开发我国省市级风景名胜区的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蒋丽霞;风景名胜区立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赵书彬;风景名胜区村镇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周杉;风景名胜区中土地的经济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楚霞;浅析贵阳市风景名胜区发展策略[D];贵州大学;2007年

7 崔雁;风景名胜区近期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徐婕;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孙宏生;黄帝陵风景名胜区范围界定及其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姚世彬;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0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990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4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