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基于CoVaR方法的沪铜和伦铜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5 22:19

  本文关键词:基于CoVaR方法的沪铜和伦铜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出处:《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伦铜与沪铜 风险溢出效应 CoVaR值 Copula函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各国金融系统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风险从危机发生国扩散到其他国家的速度要更快、力度也更大。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家金属期货交易所LME市场和SHFE市场之间在不同时期的风险传递备受也世界关注,研究两者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极具实际意义。尽管学术界对LME市场和SHFE市场相关性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但绝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两者的定性研究上,即谁影响谁的问题上,而对于影响程度的大小则成果较少。 本文拟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CoVaR(条件风险价值)这一概念,以具体数值表示风险溢出强度大小,量化分析一个市场对另一个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CoVaR方法一方面克服了之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缺乏量化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弥补了度量风险的主流技术VaR方法不能估计市场与市场之间相关风险的缺陷。 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首先通过比较传统风险度量工具VaR方法和新兴风险度量工具CoVaR方法的异同,指出运用CoVaR方法的优势;然后具体阐述如何结合GARCH模型,Copula函数来推导出CoVaR值。 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选取了从2006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伦铜连三(MCU3)和沪铜连三(SCFC3)的日收盘价数据,,以金融危机为界限分三个阶段来实证研究沪铜期货和伦铜期货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主要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选取合适的GARCH模型对边缘分布建模;第二步,选取合适的Copula函数用于计算CoVaR;第三步,计算出各阶段伦铜对沪铜的CoVaR值和沪铜对伦铜的CoVaR值,并比较分析各阶段风险溢出的特点。 本文具体的章节安排主要可以分为绪论、文献综述、模型设计、实证研究和结论等五大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系统介绍金属期货市场风险溢出的背景、意义,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具体阐述国内外关于风险溢出效应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第二部分为期货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第三部分为其他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第四部分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为Copula CoVaR模型的设计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章节。首先对风险衡量工具VaR和CoVaR做一个比较,再具体用Copula方法推导出CoVaR。 第四章为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选取2006年至2012年SHFE市场的沪铜连三SCFC3和LME市场的伦铜连三MCU3的日收盘数据,结合第三章介绍的模型,定量考察我国金属期货市场与伦敦金属期货市场间风险溢出强度大小,并进行对比分析。 第五章为结论,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将CoVaR(条件风险价值)引入期货市场,CoVaR本质上也是VaR,但它是用一数值来表示当一个市场或一个经济体面临风险时另一个市场面临的风险大小,不仅量化了风险溢出效应,也克服了VaR只能衡量单个市场或单个经济体风险的缺陷。第二,计算CoVaR时,摒弃了比较常用但只能描述分位点与回归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的分位数回归法,而是采用能够描述序列尖峰厚尾、非线性相关性的GARCH-Copula模型来估算CoVaR,使得CoVaR对市场风险的度量更加符合实际。 通过相应的理论和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第一,从风险溢出方向上看,不论是伦铜影响沪铜,还是沪铜影响伦铜,两者之间均存在正向的风险溢出效应,即一个市场的上涨会引发另一个市场的上涨,一个市场的下跌会引发另一个市场的下跌。第二,金融危机期间的溢出强度要明显大于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后的两个阶段。第三,从铜的全球定价权角度来说,我国在争夺全球铜定价权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危机前,伦铜牢牢掌握着全球铜价的话语权,金融危机后,上海期铜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自己的行情,并且对LME铜的影响也开始逐渐增大了。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24;F724.5;F7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艳华,张世英;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分析——Copula-GARCH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4年04期

2 陈云;陈浪南;林鲁东;;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J];管理科学;2009年03期

3 洪永淼;成思危;刘艳辉;汪寿阳;;中国股市与世界其他股市之间的大风险溢出效应[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4 赵留彦,王一鸣;A、B股之间的信息流动与波动溢出[J];金融研究;2003年10期

5 高金余;刘庆富;;伦敦与上海期铜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02期

6 潘慧峰;;全球主要石油市场间的信息溢出效应分析[J];科学决策;2011年02期

7 李文星;;国内外石油价格波动溢出效应实证分析——以大庆原油价格和布伦特原油价格为例[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田新民,沈小刚;SHFE与LME期铜价格因果关系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刘晓星;段斌;谢福座;;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EVT-Copula-CoVaR模型的分析[J];世界经济;2011年11期

10 龚锐,陈仲常,杨栋锐;GARCH族模型计算中国股市在险价值(VaR)风险的比较研究与评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本文编号:1430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1430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a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