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分行业比较

发布时间:2018-03-03 16:34

  本文选题:公司治理 切入点:研发投入 出处:《经济研究》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2006—2010年1344家沪深A、B股公司为样本,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按要素密集度将样本公司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个行业,对比考察不同行业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三个行业中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既有相同点,也存在差异。相同点是三个行业中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基金持股比例和董监高持股比例对研发投入均有正向影响。差异在于,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董监高的薪酬激励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对于前者,国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正相关;对于后者,核心技术人员的期权激励对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良好的市场化环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推动力量。本文提出公司治理应与行业特点相匹配,以发挥其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对新结构经济学在微观层面的应用和拓展,也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了一些政策参考。
[Abstract]:In this paper, 1344 Shanghai and Shenzhen A, B share companies from 2006 to 2010 were selected as samples, and the sample compan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factor intensity: labor-intensive, capital-intensive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by cluster analysis. Comparing the influe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three industries has some similarities.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The similarities are the second to the tenth shareholder shareholding ratio in the three industries, and the fund shareholding ratio and Dong Jiangao's shareholding rati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R & D investment. The difference is that in capital-intensive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the difference is that in both capital-intensive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Dong Jiangao's salary incentive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 for the former, the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largest shareholder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R & D investment; for the latter, The option incentive of core technician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innovation.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a good market-oriented environment is the external driving for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corporate governance should be match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role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it is the application and expans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t the micro level, and it also provides some policy references for China's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分类号】:F224;F276.6;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国庆;技术创新的产业特征研究——基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2 赵旭峰;温军;;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证[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3 冯根福;温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7期

4 刘运国;刘雯;;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任期与R&D支出[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5 吴延兵;;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创新: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6 解维敏;唐清泉;陆姗姗;;政府R&D资助,企业R&D支出与自主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7 文芳;;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与公司R&D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方经济;2008年04期

8 王凤荣;李靖;;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绩效对比:一个产业视角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9 聂辉华;谭松涛;王宇锋;;创新、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J];世界经济;2008年07期

10 王俊;;政府R&D资助与企业R&D投入的产出效率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守明;李杰;余光胜;;我国CEO任期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2 杨忠诚;王宗军;;基于生产要素密集度的高管人员报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研究[J];财经论丛;2008年02期

3 严若森;;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4 肖兴志;王建林;;谁更适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研发行为的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0期

5 张秀武;胡日东;;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力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6 李丹蒙;夏立军;;股权性质、制度环境与上市公司R&D强度[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7 王亮亮;王跃堂;杨志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开发支出及其经济后果[J];财经研究;2012年02期

8 贺京同;高林;;企业所有权、创新激励政策及其效果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9 蒲文燕;;研发费用、企业管理当局与盈余管理[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7期

10 杨蕾;;上市公司开发支出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符建华;周方召;仲深;尹龙;;法治水平、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基于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层面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周青;杨伟;;企业产学研合作主体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企业调研数据[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维;;浅析中小企业市场和研发的关系[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文芳;胡玉明;;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R&D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罗党论;卢俏媚;;什么影响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泡沫?[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胜强;;董事会规模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门槛效应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吴昊e,

本文编号:1561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1561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7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