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低频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兼“过度波动”的存在性检验

发布时间:2018-03-19 15:52

  本文选题:低频波动 切入点:宏观经济 出处:《经济评论》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突破传统波动模型的局限,运用Spline-GARCH模型分离出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低频波动并构建月度低频波动序列,将高频原油期货价格与低频宏观经济数据无缝对接,分析了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低频波动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影响因素,进而检验了市场是否存在"过度波动"现象。研究发现: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波动来源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国际石油基金投机行为的双重影响,该市场存在显著的脱离基本面的过度波动,宏观经济基本面引起的波动仅能解释市场总波动的40%,市场投机氛围浓厚;美元指数波动已取代原油供需因素波动,成为引起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低频波动的首要原因和判断该市场风险的首要预警信号;投机性持仓尤其是投机性的多头持仓波动引发了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过度波动,而过度波动反过来又加大了投机性持仓的波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加剧了市场风险。
[Abstract]:This paper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olatility model, uses the Spline-GARCH model to separate the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futures market and constructs the monthly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sequence, and connects the high frequency crude oil futures price with the low frequency macroeconomic data seamlessl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macroeconomic fundamentals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in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futures market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futures market comes from the dual influence of macroeconomic fundamentals and speculative behavior of international oil funds. In this market, there is a marked excessive fluctuation away from fundamentals. The fluctuation caused by macroeconomic fundamentals can only explain 40 percent of the total volatility of the market, and there is a strong speculative atmosphere in the market. The fluctuation of the dollar index has replaced the fluctuation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factors of crude oil. It has become the primary caus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futures market and the first warning signal for judging the market risks. Speculative positions, especially speculative long positions, have caused excessive volatil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futures market. Excessive volatility, in turn, increases the volatility of speculative position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increases market risk.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投机视角的农产品期货定价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BJL06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融联结的理论机理研究”(项目编号:11BJL0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村镇银行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竞争潜力研究”(项目编号:10BJY057) 国家留学基金公派访问学者项目(项目编号:201208440325)的资助
【分类号】:F764.1;F713.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建;蒋殿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影响——基于行业层面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2 许承明,宋海林;中国封闭式基金价格报酬过度波动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3 封福育;;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不对称影响——基于STR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3年01期

4 陈明华;;基于金融因素的国际油价波动分析:理论与实证[J];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承明;房地产信贷政策与房地产价格泡沫[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2 冯金余;苏鹏;;基本面、投资者情绪与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赵永兴;孙高洁;;基于EGARCH模型的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波动的实证研究[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3年03期

4 张华明;赵国浩;靳然;;中国能源价格与相关产业价格影响机制实证分析——基于投入产出价格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刘雷;;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是投资者情绪的良好指标吗[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赵永兴;;基于ARCH族模型的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波动性研究[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3年12期

7 丁志华;李文博;周梅华;何凌云;;煤炭价格波动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孙泽生;孙便霞;王淑云;;货币供给、预期形成与中国铝价运动[J];产业经济评论;2014年01期

9 张溢;王珂;姜霖;;美元汇率与国际油价走势相关性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4年05期

10 黄蕙萍;吕春锋;魏龙;;资源性产品国际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原油市场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累;油价波动对道路运输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傅东升;我国封闭式基金波动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于全辉;投资者情绪与证券市场价格互动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王于栋;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石油金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罗世兴;我国动力煤价格波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李春红;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及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Hafsa Hasnat;石油价格波动对南亚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2000-2010)[D];吉林大学;2013年

8 白洋;基于供给风险视角的战略石油储备策略建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杨波;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高大良;投资者情绪及其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根琴;中国能源消费对工业品出厂价冲击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孙艳;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曹文涛;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封闭式基金收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董静;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封闭式基金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孟祥飞;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传导方向的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6 肖勇;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与噪声交易者风险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林百宏;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的度量及其对股市收益的影响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8 王宇;我国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互动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唐小玉;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新疆石油工业影响的统计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10 张希栋;制造业PPI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承明,陈百助;投资者情绪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影响——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变动的实证[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2 戴家权,周向彤;美元汇率、通货膨胀与油价[J];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02期

3 宋玉华;林治乾;孙泽生;;期货市场、对冲基金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J];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04期

4 王刚;吴畏;;金融稳定视角下的对冲基金监管框架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3期

5 李卓;邢宏洋;;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新凯恩斯Phillips曲线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11期

6 孙泽生;管清友;;投机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基于贸易中介视角的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2期

7 屈新英;;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影响[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06期

8 蔡纯;;石油价格波动金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月度数据的VAR模型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10期

9 张昕;马登科;;投机基金持仓头寸与国际油价动荡:1994~2009[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王军;;石油金融化与我国石油金融战略体系的构建[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峰,吴良英;扫瞄世界原油期货市场[J];中国石油企业;2005年10期

2 陈柳钦;;发展和完善我国原油期货市场[J];创新;2012年05期

3 陈柳钦;;发展和完善我国原油期货市场[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2年05期

4 陈柳钦;;建立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探讨[J];中国国情国力;2012年11期

5 陈柳钦;;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完善[J];决策咨询;2012年06期

6 张渝;曾承晓;;汇改后中国汇率市场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联动关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7 姚小剑;;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有效性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0年10期

8 夏天;;粮食真的能源化了吗——来自农产品与原油期货市场的经验证据[J];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04期

9 王群勇,张晓峒;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基于信息份额模型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3期

10 谭庆美;吴金克;;纽约原油期货市场多重分形特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伯强;推出原油期货重在聚“人气”[N];中国化工报;2012年

2 记者 丁其林 胡隽欣;新加坡试推原油期货市场缘何受挫[N];经济参考报;2012年

3 本报资深记者 仝晓波;上期所密集推进原油期货市场建设[N];中国能源报;2014年

4 卢进;原油期货市场惊现远期贴水行情[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特约记者 钟鸣;天然气期货表现强劲提振原油期货市场[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李宇;香港计划发展原油期货市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苏南 何英;抓紧原油期货市场建设[N];中国能源报;2012年

8 新华都商学院 林伯强;推出原油期货重在培养“人气”[N];中国证券报;2012年

9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强;推动原油期货 配套改革需跟进[N];中国能源报;2012年

10 新华都商学院 林伯强;推动原油期货 配套改革需跟进[N];中国证券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树志;中国重启原油期货市场后的风险控制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2 宋沂文;国际原油现货价格波动[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34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1634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a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