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碳市场风险及预期收益——欧盟排放贸易体系与清洁发展机制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0 11:16

  本文选题: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 + 清洁发展机制(CDM) ; 参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分别分析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 ETS)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风险,通过Zipf方法研究以上两个市场不同预期收益下碳价的波动行为。对比结果显示:EU ETS市场系统风险基本稳定在0.07%左右,但是CDM市场却明显分为两个阶段,2009年1月进入市场的期货合约(DEC09~DEC12)系统风险小于EU ETS市场,而2011年后进入市场的期货合约DEC13、DEC14系统风险大于EU ETS市场,且具有较高的市场敏感度;而非系统风险,CDM市场始终大于EU ETS市场。虽然两个市场的超额收益率都较低,低于0.02%,但相比之下,CDM市场投资者预期收益要更高。两个市场价格涨跌都存在非对称现象,下跌概率要高于上涨概率。在较低的预期收益下,碳价涨跌受到了市场机制、外在因素(经济危机、环境政策)的影响;在高预期收益率下,相对CDM市场,EU ETS市场价格涨跌更为混乱,投资者对碳价变动认知更不确定,风险较大。
[Abstract]: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is used to analyze the market risk of EU ETS and CDMs, and the volatility of carbon price under different expected returns in the two markets is studied by Zipf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risk of the CDM market is basically stable at 0.07% or so, but the CDM market is obviously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system risk of the futures contract DEC09 / DEC12 entered the market in January 2009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EU ETS market. However, the system risk of DEC13 / DEC14 futures contract entering the market after 2011 is higher than that of EU ETS market and has a high market sensitivity, while the non-systematic risk market is always larger than EU ETS market. Although the excess yields in both markets were lower, below 0.02, investors in the CDM market expected higher returns than investors in the CDM market. There are asymmetric phenomena in both markets, the probability of decline is higher than the probability of rising. At lower expected returns, carbon prices are affected by market mechanisms, external factors (economic crisis,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at high expected yields, they are more chaotic than in the CDM market or EU ETS market. Investors to the carbon price change cognition is more uncertain, the risk is bigger.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031)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71020107026)
【分类号】:X38;F75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凤振华;魏一鸣;;欧盟碳市场系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2 张跃军;魏一鸣;;国际碳期货价格的均值回归:基于EU ETS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3 郑爽;;CDM项目的风险与控制[J];中国能源;2006年03期

4 赵盟;康艳兵;冯升波;高海然;;我国CDM项目的发展动态、问题与建议[J];中国能源;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维泉;张杰平;;EU ETS碳排放期货价格的均值回归——基于CKLS模型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2年02期

2 沈娅莉;;后京都时代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04期

3 杨大光;刘嘉夫;;中国碳金融对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CDM视角的实证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4 吴晓霞;吴亚楠;;中国企业参与CDM的风险及其控制[J];企业导报;2010年09期

5 刘珍佐;;绿色信贷中的CDM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J];企业导报;2010年09期

6 吴恒煜;胡根华;秦嗣毅;刘纪显;;国际碳排市场动态效应研究:基于ECX CER市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7 郭辉;郇志坚;;EUA和sCER碳排放期货市场互动关系及溢出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年15期

8 谢舟;;清洁发展机制的地方法律政策支持[J];人民论坛;2012年26期

9 齐娜;;浅析掺烧生物质CDM项目基准线方法学的开发[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2期

10 王丹;王宁;;基于模糊分析的CDM项目风险评估模拟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于天飞;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王鹏飞;煤矿乏风低浓度瓦斯热逆流氧化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凤振华;碳市场复杂系统价格波动机制与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言彦;公共资源交易问题—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王守雷;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周捷;农村户用沼气池CDM项目案例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4 张园浩;清洁发展机制的经济学意义及其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沈_g;CDM及TGC机制在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申红帅;西部并网风电CDM项目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顾杰锋;利用清洁发展机制促进浙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8 齐娜;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生物质CDM项目方法学的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赵子明;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杨彬;CDM项目的技术经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何凌云;范英;魏一鸣;;基于Zipf分析的Brent原油价格行为的实证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6年01期

2 马喜德;郑振龙;;贝塔系数的均值回归过程[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1期

3 王谋;潘家华;陈洪波;朱仙丽;庄贵阳;Jφrgen Fenhann;段茂盛;周胜;姜海凤;;规划方案下CDM(PCDM)实施问题及前景[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4 王侃宏;张义军;肖静静;;建筑节能领域开展CDM的探讨[J];建筑科学;2010年06期

5 王修华;赵越;;我国碳交易的定价困境及破解思路[J];理论探索;2010年03期

6 郝斌;林泽;;建筑节能领域应用清洁发展机制研究[J];暖通空调;2009年11期

7 王恺;邹乐乐;魏一鸣;;欧盟碳市场期货价格分布特征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年12期

8 高海然;;我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施现状和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08年06期

9 张跃军;魏一鸣;;化石能源市场对国际碳市场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崔素萍;;清洁发展机制(CDM)基准线设置方法在水泥行业内的研究[J];水泥工程;2008年04期

2 马伟;杨胜强;王延林;;浅谈我国煤层气的CDM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年01期

3 魏建军,段永涛;单项证券资产系统风险评估的比较研究[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佟新华;;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东北亚环境合作[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5 刘家铭;;深市有色金属上市公司投资风险分析[J];企业导报;2009年08期

6 汪晓文;李杰;;中国关于清洁发展机制问题研究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汪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刘馨,黄盛初;煤矿区煤层气CDM项目发展前景[J];中国煤炭;2002年04期

9 郑照宁,刘德顺;清洁发展机制:一种新的国际环境合作机制(下)[J];节能与环保;2003年05期

10 孙锦华;蔡绪思;林建国;曲恒;;清洁发展机制下的甲烷回收项目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忠;王秀琴;;一种关于上海股市风险与收益机制的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许若宁;李楚霖;;模糊收益率的获取及最优投资组合决策[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2年

3 任翠玉;;项目投资决策中折现率的确定问题探讨[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宣晓梅;余广炜;廖洪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新技术—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5 宣晓梅;余广炜;廖洪强;;钢铁企业循环经济新体现——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开发[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蒋栋;冯士军;董慧芹;;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实现河北省节能减排目标[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阳明明;;供应链设计过长的风险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雷瑶;;浅议我国林业发展中基于CDM的森林碳汇[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9 王健;屠新曙;;证券风险估计与组合投资策略[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马智杰;Edward Weinberg;;四板沟水电站清洁发展机制额外性原理及CO_2减排量的计算方法[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俊宏;《指引》规避系统风险 银行经营更加稳健[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2 周芬棉;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案司法解释亟待补缺口[N];法制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李锐;证券投资信托热销[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钟金;外汇理财四大陷阱[N];湖南经济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夏峰 唐昆;工行推出两款理财新品[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魏曙光;次贷风波警示健全衍生品市场制度[N];证券时报;2007年

7 孙晓旭;银行理财设计揭秘:一款产品四家抽头[N];东方早报;2008年

8 黄庭钧;外汇理财收益并非想象得那么高[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高改芳;投资海外股市 QDII六月热卖[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张春兵;预期高收益不一定能实现[N];上海金融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波;基于状态监测与系统风险评估的电力设备维修及更新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王红强;金融衍生工具系统风险的宏观效应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华坚;多视角的银行关闭策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位志宇;企业资本增长视角下的上市公司预期收益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佟孟华;上海股票市场流动性溢价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6 刘尚余;可再生能源领域CDM项目开发的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许若宁;基于模糊信息处理的组合投资决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林春艳;多种环境下的证券投资组合优化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屠新曙;证券的收益和风险度量方法与证券组合的优化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王小平;商业银行高端个人客户群资产配置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智麟;金融系统风险传染效应测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2 周颖;我国上市公司系统风险与会计变量的关联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曾海花;利用证券市场信息估测投资项目系统风险的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刘燕;流动性冲击下的系统风险与流动性救助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张超;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国股票市场预期收益率的实证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6 李晶杰;房地产金融系统风险的分析与控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杨灿;证券组合的投资比例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沈伟;组合投资理论模型分析及实证研究(APMIR)[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9 幸素园;我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度量与成因分析[D];重庆大学;2002年

10 王小玲;中国股市系统风险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77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1777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b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