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1 12:10
【摘要】:水资源问题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环境、经济以及社会问题。我国水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均占有量低、分布不均以及污染严重。水资源的公共资源属性造成了"公共地悲剧"的结果,水资源使用和保护中强大的外部性是我国水资源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当前政绩考核制度下地方官员没有足够的激励保护治理水资源,水资源治理的政府缺位已经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种种原因导致我国水资源问题积重难返。治理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可以明确将水资源所有权赋予政府,政府需要对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给使用者带来的损失进行赔偿,这样就可以改变政府缺位的现状。完善水资源价格体系,对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引入金融工程,发放水资源使用权证并允许交易,建立水资源使用权期货等措施能极大地改善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局面。
[Abstract]:The problem of water resources is a very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the low per capita possession, uneven distribution and serious pollution.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under the curr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local officials do not have enough incentives to protect and harness water resources. The absence of the government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formed a path dependence. Various reasons lea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problems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compensate the users for the losses caused by the shortage and poll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o as to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bsence of the government. Measure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water resources price system, charging different prices for users with different needs, introducing financial engineering, issuing water resources use warrants and allowing transactions, and establishing water resources use rights futures can be taken. It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risis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西南民族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点建设项目(2011XWD-S02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TV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利平;夏军;胡志芳;;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2 马捷;锁利铭;;区域水资源共享冲突的网络治理模式创新[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2期

3 刘红梅;王克强;郑策;;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七军;李锋瑞;;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J];冰川冻土;2010年06期

2 高标;;SBF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1期

3 吴开亚;金菊良;;基于变权重和信息熵的区域水资源安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4 吕园;;城乡统筹视角下给排水规划研究初探——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J];地下水;2011年02期

5 吴淼;张小云;罗格平;吉力力;吴焕宗;加帕尔;陈曦;;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利用[J];干旱区地理;2010年02期

6 张仁江;高建峰;;饮料制造企业节水措施应用实例[J];工业水处理;2011年01期

7 张大威;;工业节水减排工作的技术现状与分析[J];广州化工;2012年12期

8 郭晓东;陆大道;刘卫东;白永平;陈明星;;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区域节水措施及其节水效果分析——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7期

9 尹海涛;朱凯;;中国公共管理学界对环境管理和政策研究的现状分析[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2年02期

10 张玉山;李继清;梅艳艳;王霭景;;基于突变理论的天津市水资源安全阈值分析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西宝;王洋;;现代危机传播与网络治理:政府创新视角下的基础设施、信息和组织整合[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燕;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战略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高卫东;欧美杨不同品系苗木蒸腾耗水特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周宾;水资源系统“易”理论构建与SD仿真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王瑞波;生命周期条件下水资源增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邓履翔;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王洋;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危机传播机理与治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胡宏博;厌氧好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魏亮亮;改良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孙晓伟;企业环境责任缺失:成因及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言章;混场源电磁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妍;辽宁省产业用水变化驱动效应分解与时空分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晓森;瓦房店市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俊;BAF处理效能及化学除磷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尹业彪;基于3S技术的焉耆绿洲水土安全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任婷婷;我国水资源税制的构想与设计[D];沈阳大学;2011年

6 白洋;海冰水灌溉对土壤水盐特性及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骆兰平;种植密度和土壤水分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林守民;中学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案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毕馨升;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在北方小城镇的应用效果及问题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徐明金;鄯善县需水管理政策与措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莹,刘昌明;大江大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讨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2 陈进,黄薇;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状态及开发中的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3 陈西庆,陈进;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配置与水资源综合管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4 曾群,蔡述明;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5 李雪松;伍新木;;我国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与创新体系构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3期

6 陈志恺;21世纪中国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问题[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3期

7 匡霞;陈敬良;;公共政策网络管理:机制、模式与绩效测度[J];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02期

8 宋新山,邓伟,闫百兴,李立明;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及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年01期

9 张洁,姚琪,计勇,张荣保;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贾绍凤,何希吾,夏军;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黎明,崔二平,李高峰;水资源短缺引发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09期

2 陈勇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理性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张杰;程炜;;我国水环境现状和水循环措施及对策的初步探讨[J];能源环境保护;2007年06期

4 李静;刘强;;澳大利亚家庭节水技术及启示[J];水利水电快报;2008年03期

5 张雪梅;;浅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经济持续发展[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9年01期

6 刘剑锋;张可慧;刘芳圆;裴青;;浅析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北省受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年03期

7 贺军奇,汪有科;西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分析[J];西北水力发电;2005年02期

8 周明友;邱爽;;论水资源外部性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郑晓峰;;闻喜县雨水集蓄利用发展前景[J];山西水利;2008年02期

10 王振宇;;皋兰县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初步探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杰;温新明;王振华;安俊波;;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牟广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水量需求的必要性[A];黄河河口问题及治理对策研讨会专家论坛文集[C];2003年

3 刘静静;董科;刘广喜;;关于建设节水型城市的思考[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4 郑慧玫;张维珍;;山西水紧缺原因探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王淑英;高永胜;叶碎高;郑加才;;合理水面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初探[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王淑英;高永胜;;合理水面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7 李莎;;关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关问题的研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8 廖志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节水的思考[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哈建强;朱艳飞;;雨水资源在沧州的应用及综合规划简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吴俊河;葛月兰;;聊城市城区水网生态建设思路[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培锋 周迎久;河北着力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N];中国环境报;2009年

2 刘亚军;大凌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对策[N];朝阳日报;2011年

3 邯郸市水利局局长、党组书记 刘梦祥;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保障区域经济中心建设[N];邯郸日报;2008年

4 记者 王玉亮;我省着力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N];河北日报;2009年

5 记者 方尚俊;邯郸大手笔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6 ;全国政协常委、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水资源短缺制约发展迫切需要突破[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记者 姚润丰;北京水资源短缺有效缓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李松;重庆未来10年水资源短缺状况将持续加重[N];西部时报;2009年

9 刘梦祥;关于破解邯郸市水资源短缺“瓶颈”的思考[N];邯郸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祝丽敏;河北 八大方略应对水资源短缺[N];中国水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清;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韩宇平;水资源短缺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3 耿福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倪红珍;基于绿色核算的水资源价值与价格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4年

5 卢敏;小城镇水安全理论模型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庞清江;大汶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调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7 苏磊(Leszek Sobkowiak);基于长江流域与多瑙河流域洪水的东亚与欧洲水文比较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孙弘颜;长春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及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茂山;海河流域水环境变迁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历史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10 孙昭华;水沙变异条件下河流系统调整机理及其功能维持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明;安阳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2 朱秀清;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杨义;天津市发展历程对海河改造工程定位的思考[D];天津大学;2008年

4 李群;东江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5 张雪;海城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高海明;内蒙古水资源供需问题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7 王小静;济南市节水型社会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田术存;漳卫南运河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任波;基于“水—生态—社会”相协调的区域节水型社会评价体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10 曾发琛;西安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优化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17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2217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4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