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非理性因素、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过度投资

发布时间:2021-01-12 20:09
  在宏观经济层面,投资作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对国民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实施了四万亿的投资拉动计划,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却不尽人意,各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较为严重,资本形成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企业微观层面看,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过度投资行为。委托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性是造成企业过度投资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兴起的股权激励计划,为解决企业过度投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虽整体较晚,但在短短的十年间,股权激励计划从起先的“星星之火”已燃成“燎原之势”。股权激励能否有效解决代理问题在学术界始终没有得到一致的答案,从理论上分析,股权激励使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理应能够有效地解决代理问题,减少乃至消除过度投资现象。但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发现,股权激励计划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以前学者对股权激励的研究多是在传统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进行的,无论是外部投资者还是企业管理者都被视为理性的决策主体,因此高管股权激励作为缓解代理冲突的机制之一备受推崇。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外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他们的非理性表现更为常态化。为尽可能接近...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非理性因素、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过度投资


技术路线图

限制性股票,过度投资,非理性因素,股权激励


行权条件或是股票价格下降至行权价格之下,股权期权的持有人会选择放弃行权,并不会产生实质的损失(刘浩,2009;余海宗,2015)[27,30]。而限制性股票则有针对高管的一系列惩罚措施,高管在被授予限制性股票时需要付出金钱成本用于购买股票,若未满足解锁条件,那么公司则会以授予价格回购股票,致使高管承担了资金的时间成本损失。或是满足解锁条件后股票价格低于股票的购买成本,持有人亦会造成实际的财富损失。限制性股票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因此限制性股票同时带有激励性和惩罚性。相比较于股票期权,持有限制性股票的高管会更加具有动力去满足各项解锁条件以最大化自身的利益。综合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各方面的特点可以发现股权期权的激励效应要低于限制性股票。综上所述,考虑到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激励差异,本文认为限制性股票对企业过度投资的约束效应会更强,因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 2:在投资者和管理者均为理性的情境下,相对于高管股票期权激励,高管限制性股票激励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内容一:投资者理性/管理者理性

投资者情绪,调节作用,过度投资,个人股


高管就可能通过投资安股票期权行权以及限制性国上市公司中有越来越多的件。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不解锁)后个人股权激励的业过度投资的交互相应具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投资的抑制作用。综上所管理者理性的情境下,高涨用;低落的投资者情绪会强容二:投资者非理性/管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股权激励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高管过度自信中介效应的视角[J]. 彭耿,廖凯诚.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6(04)
[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李诗田,邱伟年.  产经评论. 2016(04)
[3]CEO股票期权激励与并购决策关系研究——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和CEO过度自信的调节作用[J]. 杜跃平,徐杰.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6(04)
[4]高管股权激励、产权性质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J]. 张敦力,王艳华.  证券市场导报. 2016(05)
[5]股权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PSM的实证分析[J]. 孙菁,周红根,李启佳.  南方经济. 2016(04)
[6]合约期内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视角[J]. 余海宗,吴艳玲.  审计研究. 2015(05)
[7]高管任期、R&D支出与企业投资效率——来自中国A股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 吴良海,张媛媛,章铁生.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5(05)
[8]投资者情绪、高管权益激励与公司投资——基于迎合渠道的实证检验[J]. 靳光辉.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06)
[9]投资者情绪与公司投资效率——基于薪酬激励与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J]. 靳光辉,刘志远,黄宏斌.  当代财经. 2015(03)
[10]公司过度投资源于管理者代理还是过度自信[J]. 李云鹤.  世界经济. 2014(12)

博士论文
[1]高管股权激励、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D]. 胡国强.天津财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73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2973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9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