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基于高频数据的中国股指期货程序化交易策略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7 10:00

  本文关键词:基于高频数据的中国股指期货程序化交易策略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程序化交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易手段,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我国的程序化交易仍然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出现,为我国的程序化交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使用程序化交易策略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上进行长期连续交易是否有效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套利交易和投机交易两个方面对程序化交易策略进行研究,套利交易选择跨期套利策略,投机交易选择基于平滑异同移动平均数(MACD)指标的投机交易策略作为本文研究的策略。根据跨期套利和MACD指标的基本理论,本文首先设计了在实际交易中切实可行的交易策略,然后使用遗传算法对这一策略进行了优化。之后对优化的策略构建模拟交易系统,,使用该系统对策略进行模拟交易,最终得到策略的收益情况。最后,本文讨论了策略的收益水平、策略在长期连续交易下的有效性以及哪些因素可能对策略收益造成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上,跨期套利策略能够在长时间的连续交易中获得低风险的稳定收益,目前股指期货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股指期货市场的套利空间正在逐步变小。从影响策略的收益的因素来看,交易日中执行跨期套利的两个合约的协整方程的残差的绝对值对跨期套利的收益有负向影响,两合约的价差的最大波动将对策略的收益产生正向影响。本文给出的基于MACD指标的投机策略在长期的投资中,其累积收益曲线呈“M”型,策略存在明显的有效期和失效期。在长期连续的交易中,使用一成不变的投机策略无法获得稳定收益。策略收益在市场价格的形态呈现出强烈的单边走势时与其他市场形态有显著差异,其收益显著小于0。当日价格的最大波动与实际波动的差值与策略收益呈正相关。
【关键词】:程序化交易 跨期套利 平滑异同移动平均数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51;F2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3-14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4-16
  • 第2章 程序化交易及交易策略的理论基础分析16-34
  • 2.1 程序化交易的基本理论16-22
  • 2.1.1 程序化交易的发展历史16-17
  • 2.1.2 程序化交易的基本策略17-18
  • 2.1.3 程序化交易系统18-22
  • 2.2 跨期套利的基本理论22-27
  • 2.2.1 跨期套利的概念22-23
  • 2.2.2 跨期套利模型23-25
  • 2.2.3 统计套利25-27
  • 2.3 MACD 指标的基本理论27-30
  • 2.3.1 MACD 指标的计算方法27-28
  • 2.3.2 MACD 指标的应用规则28-30
  • 2.4 沪深 300 股指期货30-31
  • 2.5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31-33
  • 2.6 本章小结33-34
  • 第3章 跨期套利策略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研究34-52
  • 3.1 跨期套利策略设计34-38
  • 3.1.1 跨期套利均衡价差的确定方法34-35
  • 3.1.2 跨期套利无风险套利区间的确定方法35-36
  • 3.1.3 跨期套利策略在程序化交易系统中的设计36-38
  • 3.2 跨期套利策略的参数优化38-40
  • 3.2.1 优化方案38-39
  • 3.2.2 优化结果39-40
  • 3.3 基于高频数据的跨期套利策略模拟40-45
  • 3.3.1 数据处理40-41
  • 3.3.2 协整关系检验41-44
  • 3.3.3 策略模拟交易44-45
  • 3.4 跨期套利策略收益分析45-50
  • 3.4.1 策略收益描述45-46
  • 3.4.2 策略收益总体趋势分析46-48
  • 3.4.3 策略收益影响因素分析48-50
  • 3.5 本章小结50-52
  • 第4章 MACD 策略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研究52-66
  • 4.1 MACD 策略设计52-55
  • 4.1.1 MACD 策略的设计思路52-53
  • 4.1.2 MACD 策略在程序化交易系统中的设计53-55
  • 4.2 MACD 策略的参数优化55-57
  • 4.2.1 优化方案55-56
  • 4.2.2 优化结果56-57
  • 4.3 基于高频数据的 MACD 策略模拟57-58
  • 4.3.1 数据处理57
  • 4.3.2 策略模拟交易57-58
  • 4.4 MACD 策略收益分析58-64
  • 4.4.1 策略收益描述58-59
  • 4.4.2 策略收益总体趋势分析59-61
  • 4.4.3 策略收益影响因素分析61-64
  • 4.5 本章小结64-66
  •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子沣;;运用跨期合约 投资股指期货[J];财富智慧;2008年Z2期

2 高子剑;胡卓文;;大涨和盘整都能赚[J];股市动态分析;2010年26期

3 杨卫东;;2010年股指期货投资策略总结[J];上海国资;2011年01期

4 王倩;;备战股指期货:股指期货投资策略方法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10期

5 ;百万庄书屋[J];大众理财顾问;2010年05期

6 ;好书推荐[J];大众理财顾问;2008年08期

7 王涛;;股指期货带来投资新格局——访经易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裁 佐卓[J];大众理财顾问;2010年10期

8 攀登,刘逖,刘海龙,吴冲锋;封闭式集合竞价交易策略模型及对沪市的实证检验[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9 张治青;;期权交易策略的构造与运用[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11期

10 ;好书推荐[J];大众理财顾问;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丹;;股指期货在中国上市的背景分析及短期发展[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庆林;杨晓华;;热炉效应在股指期货内部控制中的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红英;郑学勤;刘震;章飚;富旭文;王兆先;田联丰;;股指期货运用之道[A];2011年第五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1年

4 吴东辉;薛祖云;;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的投资价值——来自深沪A股市场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5 王明日;刘善存;;限价指令交易策略的收益水平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朱玉旭;黄洁纲;徐纪良;;连续交易保值与期权定价[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7 ;卷首语[A];2011年第五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1年

8 袁象;余思勤;;利用扩展基尼均值系数计算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劲松;王其文;;过度反应还是反应不足? 基于股指模拟交易的中外股市信息反应模式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徐涛;应益荣;;股指期货标的指数选择及风险控制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骏飞;跨期套利交易策略[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2 记者 董科;期指助推基金创新产品丰富交易策略[N];期货日报;2010年

3 海通期货 秦小坡;基于RBF神经网的指数交易策略[N];期货日报;2009年

4 徽商期货 郑思晖;中小钢材贸易企业参与钢材期货的交易策略[N];期货日报;2009年

5 冯迪凡;“他确信自己已经发明了一种伟大的新交易策略”[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宋启虎;灾难性行情的交易策略反思[N];期货日报;2004年

7 广发期货 马仰清;逢高放空为主流[N];期货日报;2008年

8 招商证券;投资者委托申报应看清指令[N];中国证券报;2010年

9 周洛华;沪深股市进入对冲时代[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安信期货 姜德增 赵菁菁 武丹;切莫错过股指期货推出早期的套利机会[N];中国证券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兰多;斯里兰卡股市新兴的盈利技术交易策略的市场效率和适用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帅;量化投资:从行为金融到高频交易[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袁朝阳;股指期货创新与证券市场监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小丽;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王宝森;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策略及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来升强;高频数据交易策略与波动性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7 蒋勇;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与量化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赵莹;关于中国股指期货的相关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郑尊信;股指期货交易行为与现金结算价确定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李慕春;股指期货市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健华;股指期货的投资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寇义;基于高频数据的中国股指期货程序化交易策略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聂婷;股指期货程序化交易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邓一沙;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构建交易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郑祖军;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袁逸翊;股指期货对股市风险的防范[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彦宇;新华期货公司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与风险管理策略[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敬东;我国发展股指期货势在必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周洪伟;投资沪深300指数期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郭德明;股指期货套利应用与实证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高频数据的中国股指期货程序化交易策略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349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3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