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我国小麦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07:43

  本文关键词:我国小麦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当前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全世界总人口的1/4,提高粮食自给率是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粮食进口只能作为辅助措施。2008年,国际粮价经历新一轮暴涨,粮食供需矛盾凸显。由于我国及时采取措施,国内粮食市场未受到较大影响,但是销区粮价也出现了小幅上涨,粮食安全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强烈关注。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在农业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仅次于水稻。同时,小麦作为大宗农产品,其价格波动对农民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稳定国内小麦价格,促进粮食生产,保护各方利益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期货作为良好的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小麦期货自1993年推出以来,一直是我国期货市场的重要品种,经历多次期货市场清理和整顿,都没有暂停过交易。市场运行是否有效,既是政府是否介入监管及指导的前提,也是对目前这一市场模式是否要推进和发展的标准。但是目前对小麦期货市场运行是否有效这一问题,国内学者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因此,本文结合分形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学理论,对我国小麦期货市场是否有效进行了实证检验,以其完善和推进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 本文的分析思路为:在对国内外小麦的生产情况和我国小麦期货市场发展和作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小麦期货市场是否有效,并根据分析结果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小麦期货市场非有效性的原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阐述国内外小麦生产情况和我国小麦期货市场的现状及作用;第三章根据分形市场假说,利用R/S, V/S分析我国小麦期货市场的有效性;第四章对小麦期货市场的非有效性用行为金融学分析解释;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并提出本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全文的主要结论: 文章从分形市场和行为金融学两个角度对小麦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小麦期收益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呈现尖峰肥尾的特征,从分形理论的角度对小麦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研究中按月内日平均成交量和月内日平均持仓量两个指标构建了小麦期货连续合约,然后再选取持续时间较长的单个合约,对这两类合约进行R/S、V/S检验,结果发现经典的R/S分析方法会因为受序列短期记忆性的影响而高估Hurst指数,对小麦期货市场而言,V/S方法更加稳定和有效。通过V/S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无论是小麦期货连续合约还是单个合约,其Hurst指数都小于0.5,小麦期货市场表现出较强的突变性和易变性,而且呈现反持续性,前一期小麦收益的上升将紧随本期小麦收益的下降,下一期又呈现上升,这样不断延续,使得价格波动非常剧烈,其小麦期货市场不是随机游走的,即不符合有效市场的假设。鉴于此,笔者构建了小麦期货市场的非有效程度指标UE,结果发现在观察期间2005年1月4日到2009年12月31日,小麦期货市场总体上是非有效,其非有效程度为90%。 之后针对是什么原因引起小麦期货市场的非有效,本文引入了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成果,从“非理性人”的角度来考虑小麦期货市场中的投资者,研究发现收益率是引起成交量变动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两者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市场信息会引起投资者情绪的和行为的变化,说明小麦期货市场存在锚定启发式认知偏差的,即小麦期货市场中的投资者不符合传统的“理性人”的假设。然后本文尝试用线性回归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拟合的优度并不理想,说明市场信息变化对投资者情绪变化的解释力度并不大,市场信息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对此笔者借鉴经济学中弹性的概念,构建了一个新的时间序列,并对其做R/S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期货市场信息的变动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具有持久性,即收益率的绝对值变大将引起成交量的的扩大,而这个趋势会不断扩大并持续一段时间,此外,小麦期货市场上以前的信息会对投资者的情绪产生影响,而持续时间将达到大约84天,导致了投资者不能及时对预期进行足够的调整。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小麦期货市场存在锚定启发式认知偏差。正是由于小麦期货市场的投资者存在锚定启发式认知偏差,导致其不能对新的市场价格信息作出正确的反应,从而引起期货价格波动增大,市场表现为非有效。
【关键词】:小麦期货市场 市场有效性 V/S分析 行为金融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323.7;F724.5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1.1 选题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1-13
  • 1.1.1 选题的背景11-13
  • 1.1.2 问题的提出13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21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3-18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8-21
  • 1.3 论文框架与技术路线21-22
  • 1.3.1 论文框架21-22
  • 1.3.2 技术路线22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可能的创新22-24
  •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2
  • 1.4.2 可能的创新点22-24
  • 第二章 小麦生产情况和我国小麦期货市场的现状及作用24-32
  • 2.1 小麦生产情况分析24-25
  • 2.1.1 世界小麦生产基本情况24-25
  • 2.1.2 我国小麦生产基本情况25
  • 2.2 我国小麦期货市场的现状25-28
  • 2.3 我国小麦期货市场的作用28-32
  • 2.3.1 小麦期货市场的作用29-32
  • 第三章 我国小麦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32-43
  • 3.1 小麦期货市场有效性检验的方法32-33
  • 3.2 理论基础33-36
  • 3.2.1 R/S原理33-34
  • 3.2.2 V/S原理34-35
  • 3.2.3 Hurst指数与相关性度量35-36
  • 3.3 样本数据的选择36-39
  • 3.3.1 连续合约的构成36-38
  • 3.3.2 单个合约的选择38-39
  • 3.4 数据处理与实证分析39-42
  • 3.4.1 正态性检验39-40
  • 3.4.2 R/S与V/S检验40-42
  • 3.4.3 市场非有效程度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小麦期货市场有效性的行为金融学分析43-52
  • 4.1 引言43-45
  • 4.2 对小麦期货市场启发式认知偏差的实证检验45-50
  • 4.2.1 样本选择45
  • 4.2.2 小麦期货市场启发式偏差的实证分析45-47
  • 4.2.3 投资着锚定启发式认知偏差的R/S分析47-50
  • 4.3 本章小结50-52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52-57
  • 5.1 结果讨论52-53
  • 5.2 小麦期货市场非有效原因的进一步讨论53-54
  • 5.3 政策建议54-56
  • 5.4 文章的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3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3-64
  • 致谢64-6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英;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期货市场有效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汪淑娟;中国黄金期货市场的有效性检验[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小麦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382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7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