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国债期货重启后的监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8:27

  本文关键词:国债期货重启后的监管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债期货 “327”国债期货事件 内部监管 外部监管


【摘要】:国债期货作为金融衍生品种,具有高收益、高风险性的特征。历史上因衍生品种的高风险性而引发的恶性违规事件层出不穷,例如国际上著名的“巴林事件”和国内的“327”国债期货事件都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尤其被誉为“中国的巴林事件”的“327”风波,不仅导致了国债期货试点的失败,也使得新的金融衍生品种一直没有得到监管层的批准推出,造成了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停滞。而如何对金融衍生品种进行有效的监管一直是理论界和实操界探讨的难题。 2013年9月6日,时隔十八年后,国债期货正式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然而,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在交易主体方面,万国证券和辽国发等少数大户合谋操纵市场、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等内部监管不力问题引发了市场混乱;在外部监管方面,财政部、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政策出台不规范、交易制度设计有缺陷及立法滞后等外部监管不力问题助长了市场投机行为的泛滥,从而引爆了国债期货市场的危机。停滞了十八年之久的国债期货重新上市,推出至今还不足一年时间,不免引发公众对国债期货在交易主体内部监管和监管部门外部监管上能否监管到位的担忧。正是基于这样的疑虑,,启发了本人从交易主体内部监管和监管部门外部监管两条主线展开对国债期货重启后的监管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以COSO的内部控制理论和金融监管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在内部监管方面,金融机构应基于COSO内部控制理论的五大要素去构建内部监管体系;在外部监管方面,监管部门应基于功能监管及目标监管去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外部监管模式。本文研究的脉络如下:首先以“327”国债期货事件为案例,对于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梳理,然后对“327”国债期货事件中集中暴露的在内外部监管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充分揭示,通过对国内外在内外部监管方面的经验借鉴,尝试性地构建更为全面的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体系和国家外部监管模式。
【关键词】:国债期货 “327”国债期货事件 内部监管 外部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24.5;F81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理论回顾和国内外研究综述9-20
  • 1.2.1 概念界定9-10
  • 1.2.2 理论回顾10-15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15-20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创新点20-22
  • 2 案例介绍——国债叫停事件回顾22-26
  • 2.1 事件背景22-23
  • 2.2 事件过程23-24
  • 2.3 事件影响24-26
  • 3 案例分析——对“327”事件中暴露的监管问题进行剖析26-35
  • 3.1 交易主体内部监管上存在的问题26-30
  • 3.1.1 机构投资者合规意识淡薄,蓄意违规,操纵市场26-27
  • 3.1.2 交易主体的内控机制不健全27-29
  • 3.1.3 机构投资者缺乏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29-30
  • 3.2 监管部门外部监管上存在的问题30-35
  • 3.2.1 交易所自身监管体系不完善,执法不严30-31
  • 3.2.2 监管主体不明确,政府监管乏力31-32
  • 3.2.3 信息披露不透明,使得国债期货变成“消息市”的牺牲品32-33
  • 3.2.4 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立法滞后33-34
  • 3.2.5 缺乏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34-35
  • 4 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的国内外经验借鉴35-53
  • 4.1 交易主体内部控制研究35-42
  • 4.1.1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环境36-39
  • 4.1.2 风险识别、评估及管控39-40
  • 4.1.3 交易主体的控制活动40-41
  • 4.1.4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41-42
  • 4.1.5 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督42
  • 4.2 国际外部监管模式研究42-53
  • 4.2.1 发达国家传统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42-48
  • 4.2.2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模式的现状与弊端48-53
  • 5 案例启示与对策建议53-64
  • 5.1 金融机构内部监管体系的构建53-58
  • 5.1.1 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53-54
  • 5.1.2 构建全面风险内部监管的组织架构54-55
  • 5.1.3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55-57
  • 5.1.4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与优化升级57
  • 5.1.5 强化合规稽核审计的力度57-58
  • 5.2 我国金融衍生品外部监管模式的构建58-64
  • 5.2.1 我国衍生品监管模式的组织架构设计58-61
  • 5.2.2 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61-62
  • 5.2.3 强化交易所和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62-63
  • 5.2.4 推进“五位一体”的监管协调机制和“三位一体”的稽查协作机制63-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凤岐;;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周眙;张峰;;基于COSO框架的A公司内部控制评估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33期

3 吴晓求,应展宇;关于重新设立国债期货的若干问题[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4 李明辉;;从巴林银行案和中航油事件看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5 于永宁;;论金融监管模式的类型化[J];东岳论丛;2011年12期

6 任海锋;张小龙;;基于COSO结构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J];财会通讯;2013年05期

7 朱小芳;bF鸿;;中美主要内部控制规范比较分析——兼论对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J];财会通讯;2012年11期

8 刘翔峰;;借鉴国际经验 完善我国金融期货市场[J];国际贸易;2012年07期

9 刘浩然;;当前金融监管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年13期

10 唐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期货市场及其法制建设历程[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晓菊;中国国债期货的运行制度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彭明生;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与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王晶晶;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丁德圣;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31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531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c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