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基于实物期权的潘东煤矿采矿权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14:15

  本文关键词:基于实物期权的潘东煤矿采矿权评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采矿权价值 实物期权 价值评估 二叉树模型


【摘要】:采矿权评估在矿业权市场的全程运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现采矿权价值的科学合理评估、促进采矿权有效出让或转让、建立采矿权市场的良好制度和秩序是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行业转型的必然要求。由于评估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采矿权评估与一般实物资产评估具有显著差异。而这些差异的源泉在于矿业活动具有不确定性,采矿权人可根据矿产品价格波动、成本变动、矿产品储量的不确定性来决定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退出或者恢复开采等决策来改变企业现金流,进而导致采矿权具有期权特征。传统采矿权价值评估忽视了采矿权作为特许经营权的期权特征,易导致采矿权价值评估结果的失真;易造成采矿权人低价拿资源、滥采滥挖现象;阻碍煤炭行业的转型。引入实物期权理论对采矿权价值进行评估,提供了采矿权价值评估崭新的思路,开辟了采矿权价值评估更为科学合理的路径。本文首先通过引入潘东煤矿采矿权评估案例,系统全面分析了采用贴现现金流方法进行采矿权评估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其次,深入分析潘东煤矿采矿权期权特征,为建立实物期权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再次,通过对比实物期权的B-S模型和二叉树模型的适用性,建立实物期权的二叉树模型,在分析了矿业权价值评估活动参数确定的原则和方法基础上,确定了实物期权法下的相关参数,进而计算出潘东煤矿采矿权的期权价值。最后,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验证了实物期权理论下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从理论上系统论述了运用DCF法进行采矿权评估的不足,指出采矿权的期权特征,证实了对于不确定性较大的采矿权价值评估,采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进行评估是更合理科学准确的:从实务操作的角度上,结合潘东煤矿采矿权价值评估具体案例,构建了采矿权价值评估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为矿业评估人员在评估工作中如何更加准确合理评估采矿权价值提供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采矿权价值 实物期权 价值评估 二叉树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24;F426.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6
  • 1.2.1 采矿权评估方法的演化概述13-14
  • 1.2.2 采矿权评估DCF法研究现状14-15
  • 1.2.3 采矿权评估实物期权法研究现状15-16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6-18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第2章 采矿权评估理论基础分析18-23
  • 2.1 采矿权评估内涵18
  • 2.2 采矿权价值影响因素18-19
  • 2.3 传统采矿权评估方法19-23
  • 2.3.1 折现现金流法分析19-20
  • 2.3.2 收入权益法分析20-21
  • 2.3.3 可比销售法分析21-23
  • 第3章 潘东煤矿采矿权评估背景分析23-27
  • 3.1 采矿权人简介23-24
  • 3.2 采矿权评估对象与评估范围界定24
  • 3.2.1 采矿权评估对象24
  • 3.2.2 采矿权评估范围24
  • 3.3 采矿权概况24-26
  • 3.3.1 矿区基本状况24-25
  • 3.3.2 矿区勘察情况25-26
  • 3.3.3 矿区开发利用现状26
  • 3.4 评估目的26-27
  • 第4章 潘东煤矿采矿权DCF法评估分析27-41
  • 4.1 参数确定27-36
  • 4.1.1 评估参数的确定27-28
  • 4.1.2 经济参数的确定28-36
  • 4.2 贴现现金流下潘东煤矿采矿权评估结果36-38
  • 4.3 运用DCF方法评估局限性探析38-41
  • 第5章 潘东煤矿采矿权实物期权评估研究41-59
  • 5.1 运用实物期权理论评估的可行性分析41-42
  • 5.1.1 采矿权的不确定性41
  • 5.1.2 采矿权的期权特性41-42
  • 5.2 潘东煤矿采矿权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选取42-46
  • 5.2.1 B-S模型的适用性43-44
  • 5.2.2 二叉树模型的适用性44-46
  • 5.3 潘东煤矿采矿权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应用46-56
  • 5.3.1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构建46-47
  • 5.3.2 参数确定47-51
  • 5.3.3 评估过程与评估结果51-54
  • 5.3.4 评估结果合理性验证54-56
  • 5.4 评估结果比较分析56-58
  • 5.4.1 评估结果对比56
  • 5.4.2 评估结果差异原因分析56-58
  • 5.5 评估思考与启示58-59
  •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


本文编号:563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563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5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