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我国国债期货套期保值功能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9:20

  本文关键词:我国国债期货套期保值功能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债期货 套期保值 绩效评价


【摘要】:2013年9月6日,我国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为众多国债投资者提供了合适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2015年3月20日,中金所推出1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丰富了国债期货市场的投资品种,也为国债持有者套期保值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国债投资者通过选择合适的国债期货合约对其所持有的现货进行套期保值,对冲掉利率风险,减少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进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国债期货的发展时间较短,其套期保值效果如何不得而知,针对于此,本文实证分析了5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的套期保值效果。文章在综述套期保值相关理论及我国国债期货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采取OLS、VAR、VECM、BEKK-GARCH和ECM-BGARCH模型计算出相应的套期保值比率,并基于HE指标和HS指标分别评估了五种模型样本内外的套保绩效,结果显示:基于风险最小化的原则进行考虑时,五种模型都能够规避一定程度的利率风险,但对于样本内数据而言OLS模型的套保绩效最高,对于样本外数据则是ECM-BGARCH模型的套保绩效最高。基于风险-收益平衡的原则考虑时,则发现总是ECM-BGARCH模型的套保绩效最高。但是,当我们具体评估5年期国债期货对中债5年期国债指数的套保绩效时,则发现5年期国债期货的套保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我们随后分析5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对不同剩余期限中债国债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时得出的结果不仅验证了这一结论,还发现10年期国债期货的套保效果也并不理想。综合来看,我国国债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的国债期货市场还存在很多待完善之处,因此本文在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债期货 套期保值 绩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5;F812.5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1 引言10-21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8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8
  •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18-20
  • 1.4.1 研究方法18-19
  • 1.4.2 研究结构19-20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20-21
  • 1.5.1 创新之处20
  • 1.5.2 不足之处20-21
  • 2 国债期货套期保值的相关理论21-25
  • 2.1 套期保值的概述21-22
  • 2.2 国债期货套期保值应遵循的原则22-23
  • 2.3 套期保值理论的发展23-25
  • 2.3.1 传统套期保值理论23
  • 2.3.2 基差逐利套期保值理论23-24
  • 2.3.3 现代组合套期保值理论24-25
  • 3 我国国债期货套期保值功能的演进过程25-30
  • 3.1 我国国债期货的试点推出25-26
  • 3.2 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的重启26-29
  • 3.2.1 5 年期国债期货的市场表现26-28
  • 3.2.2 10年期国债期货的市场表现28-29
  • 3.3 我国国债期货套期保值功能的逐渐凸显29-30
  • 4 国债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30-42
  • 4.1 估计套期保值比率的相关模型及实证分析30-37
  • 4.1.1 样本选取及数据处理30-33
  • 4.1.2 套期保值比率的相关模型简介33-36
  • 4.1.3 不同模型套期保值比率的估计结果36-37
  • 4.2 各模型的套期保值绩效评估37-42
  • 4.2.1 基于HE指标的绩效评估37-39
  • 4.2.2 基于HS指标的绩效评估39-42
  • 5 我国国债期货对各期限国债套期保值的实证分析42-47
  • 5.1 模型及样本的选取42-43
  • 5.1.1 套期保值模型的选择42
  • 5.1.2 样本选取42-43
  • 5.2 5 年期国债期货对各期限国债套期保值的实证分析43-44
  • 5.3 10年期国债期货对各期限国债套期保值的实证分析44-47
  • 6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47-50
  • 6.1 主要结论47-48
  • 6.2 政策建议48-50
  • 6.2.1 提升国债期货与现货价格的联动性48-49
  • 6.2.2 丰富国债期货产品结构49
  • 6.2.3 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投资者培育力度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江;期待科学、高效的国债期货市场[J];网际商务;2002年04期

2 谢磊;难见国债期货[J];银行家;2002年07期

3 艾华,万红;关于恢复我国国债期货的思考[J];财政研究;2002年09期

4 吴晓求,应展宇;关于重新设立国债期货的若干问题[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5 计国忠;伍东升;;国债期货的演变与前途[J];中国证券期货;2004年11期

6 苏秦;教你认识金融衍生产品系列之二 美国国债期货定价原理[J];中国外汇管理;2004年03期

7 苏秦;教你认识金融衍生产品系列之三 美国国债期货定价原理(二)[J];中国外汇管理;2004年05期

8 苏秦;教你认识金融衍生产品系列之四 美国国债期货定价原理(三)[J];中国外汇管理;2004年06期

9 ;恢复国债期货的条件尚未成熟[J];金融信息参考;2004年02期

10 高伟;恢复国债期货 规避利率风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s,

本文编号:624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624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d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