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云南省参与GMS贸易合作的经济基础及其效益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1 02:15
  当今,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许多经济联系较为密切的国家,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加强彼此间的经济联系,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the Greater MekongSub-region Cooperation, GMS)机制的建立就是这种发展模式的显现。云南省作为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自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的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这对促进云南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关于对外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其效益的研究成果繁多,这些研究成果一般都认为,对外贸易的产生有其现实的经济基础,并且对外贸易有助于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 本文以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贸易合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云南省参与次区域贸易合作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之间存在着促进双边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的经济基础,具体包括:第一,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间存在着不同的产业比较优势,由此形成的产业互补效应成为推动双边贸易发展的动力之一;第二,云南省与...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对外贸易相关文献综述
        一、 中国传统对外贸易理论
        二、 西方传统对外贸易理论
        三、 新贸易理论
        四、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五、 国内外关于对外贸易实证研究成果
        六、 国内关于云南省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贸易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四、 主要内容
第二章 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贸易合作概述
    第一节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概况
        一、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的发展过程
        二、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展望
    第二节 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贸易合作概况
        一、 云南省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总体贸易状况
        二、 云南省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分国别贸易状况
    第三节 云南省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贸易走势预测
        一、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二、 灰色系统理论对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贸易的适用性分析
        三、 GM(1,1)模型建模过程
        四、 运用 GM(1,1)模型对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贸易进行预测
第三章 云南省参与 GMS 贸易合作经济基础
    第一节 基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一、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方法概述
        二、 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过程
        三、 基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结论
    第二节 基于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一、 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方法概述
        二、 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过程
        三、 基于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结论
    第三节 基于经济开放程度分析
        一、 经济开放程度分析方法概述
        二、 运用经济开放程度分析方法过程
        三、 基于经济开放程度分析结论
    第四节 基于经济与贸易的计量分析
        一、 建立计量分析模型
        二、 计量模型分析结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云南省参与 GMS 贸易合作的经济效益
    第一节 经济增长效应
        一、 建立计量模型
        二、 计量模型分析结论
    第二节 优化经济结构效应
        一、 分析方法概述
        二、 云南省参与 GMS 贸易合作优化产业结构效应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云南省参与 GMS 贸易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 结算货币问题
    二、 货币金融合作问题
    三、 南北经济走廊建设问题
    四、 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
第六章 云南省参与 GMS 贸易合作的对策研究
    一、 关于结算货币的政策建议
    二、 关于货币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议
    三、 关于南北经济走廊建设的政策建议
    四、 关于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创新点
        一、跨学科理论的应用
        二、研究视角的新颖化
        三、分析问题的前瞻性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
        一、采用的分析方法未能涉及到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三国
        二、未能将贸易问题及原因和政策建议进行全面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992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992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5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