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3 19:37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呈现市场化程度逐渐提升的发展趋势。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诚信、不文明等现象,尤其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失信行为频发。商务信用的缺失,尤其是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效应更加严重。尽管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尽管我国在社会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社会信用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不协调的矛盾仍然没有得以根本解决。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即使是完全竞争,市场交易主体间的契约也是不完整的。相比较于传统商务模式,电子商务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更为广泛和更为便捷等特点,可以借助于信息流的优势将商务模式进行改进,在一定程度能够消释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提升市场效率。然而,在基于互联网虚拟性电子商务环境中,市场交易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容易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盛行。因此,如何释放交易双方足够的信息已成为规避电子商务活动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关键。信息不对称下的合约必然是不...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信联网提出的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商务信用基础理论
        2.1.1 信用本质
        2.1.2 商务信用
    2.2 中小企业信用评估
        2.2.1 中小企业信用表现
        2.2.2 中小企业信用评估
    2.3 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2.3.1 基于专家判断法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2.3.2 基于模型方法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2.4 信用评估模型方法
        2.4.1 基于违约预测的信用评估方法
        2.4.2 基于测度评级的信用评估方法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联网商务信用理论
    3.1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理论基础
        3.1.1 商务信用评估
        3.1.2 信用资产流通
    3.2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内涵
        3.2.1 信联网的概念
        3.2.2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独特功能
        3.2.3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创新性
    3.3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技术架构
        3.3.1 三个数据库
        3.3.2 一套商务信用评估体系
        3.3.3 多个商务信用应用端
    3.4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评估体系
        3.4.1 评估指标体系
        3.4.2 数据支撑体系
        3.4.3 模型方法体系
        3.4.4 专家支持体系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确立
    4.1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4.1.1 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4.1.2 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路
    4.2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指标的数据来源
        4.2.1 政府监管部门公信数据
        4.2.2 电商平台交易数据
        4.2.3 用户网络轨迹数据
    4.3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衡量指标及其构成
        4.3.1 “信联值”的设计目的
        4.3.2 “信联值”的构成
    4.4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架构
        4.4.1 合规指标体系
        4.4.2 践约指标体系
        4.4.3 舆情指标体系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模型构建
    5.1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方法的选择
        5.1.1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流程
        5.1.2 现有信用度量方法
        5.1.3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方法的选择
    5.2 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缺陷与改进
        5.2.1 模糊综合评价法
        5.2.2 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缺陷
        5.2.3 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思想
    5.3 确定商务信用评价指标权重方法
        5.3.1 群决策层次分析法
        5.3.2 熵权法
        5.3.3 熵权—层次分析法
    5.4 信联网商务信用GAEF评估模型
        5.4.1 评价过程
        5.4.2 评价步骤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实证分析
    6.1 践约指标与数据来源
        6.1.1 B2C卖方企业践约指标体系
        6.1.2 数据来源及研究对象的选择
    6.2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6.2.1 群决策AHP法计算主观权重
        6.2.2 熵权法计算客观权重
        6.2.3 综合权重的确定
    6.3 践约信联值实例运算
        6.3.1 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6.3.2 评估对象的践约信联值的计算
    6.4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7章 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的应用分析
    7.1 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的实现路径
        7.1.1 信用监管服务平台
        7.1.2 信用资产运营平台
        7.1.3 信用信息追踪平台
    7.2 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的服务内容
        7.2.1 服务对象
        7.2.2 服务内容
    7.3 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的应用保障
        7.3.1 数据支持体系
        7.3.2 技术保障体系
    7.4 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的应用价值
        7.4.1 经济效益
        7.4.2 社会效果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B2C卖方企业践约指标的一致性判断矩阵原始数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使用的合法性讨论[J]. 张天纬.  法制与社会. 2016(31)
[2]微型企业信用评估——基于改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 李燕.  财会通讯. 2016(26)
[3]基于大数据的网络供应商信用评估模型[J]. 付永贵,朱建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08)
[4]基于社交网络大规模行为数据的用户关系研究[J]. 刘晶,李琳,李石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6(07)
[5]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产业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J]. 郑志新.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6(06)
[6]吴氏三维信用理论在科技信用评价中的应用[J]. 吴晶妹,薛凡.  科学管理研究. 2016(03)
[7]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大数据征信体系建设探析[J]. 冯文芳.  国际金融. 2016(03)
[8]基于大数据的信用风险评分模型辨析[J]. 朱良平.  中国金融电脑. 2016(03)
[9]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模型研究[J]. 马梅,刘东苏,李慧.  情报科学. 2016(03)
[10]基于网络舆情的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研究[J]. 邹凯,左珊,陈旸,蒋知义.  情报科学. 2016(02)

博士论文
[1]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财务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D]. 宋彪.中央财经大学 2015
[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农户信用评价研究[D]. 程鑫.山西财经大学 2015
[3]社交网络用户交互模型及行为偏好预测研究[D]. 刘海峰.北京邮电大学 2014
[4]基于信用评分模型的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研究[D]. 朱艳敏.苏州大学 2014
[5]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构建[D]. 何莉娟.西南财经大学 2012
[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机制研究[D]. 郭志光.北京交通大学 2012
[7]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研究[D]. 过新伟.南开大学 2012
[8]信用风险相关性度量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 罗长青.湖南大学 2012
[9]面向风险投资评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研究[D]. 孙利国.天津大学 2012
[10]面向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D]. 袁登科.北京邮电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跨境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叶悦青.浙江大学 2015
[2]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D]. 张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3]KMV模型的实现与应用[D]. 何湘桂.华中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06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706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7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